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城逝——黄兴国作品展”在北京举行

        作者:admin2019-09-17 09:13:41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9月15日,中秋佳节刚过,人们还在享受难得的假期。因为交通管制的原因,大街上也没有了往日的热闹与繁忙。而北京光语美术馆内却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由北京光语美术馆、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河北画院联合主办,墨堂国际艺术馆、库艺术、桥艺术空间、博睿同心(青岛)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协办的“城逝——黄兴国作品展”在北京光语美术馆正式拉开帷幕,与京城的广大观众们见面。展览展出了艺术家黄兴国近几年的版画和雕塑创作。

          黄兴国祖籍湖南,出生、成长于中国北方一座普通的小城。与那个年代的许多年轻人一样,他也向往着外面的世界,懵懂渴望着所谓都市的生活,那时的“城市”,似乎象征着一切对于未来美好的期许。但当他真正开始在城市中读书、创作、定居、结婚、生子……多年以后却突然发现,当初有关都市的梦想不是近了,反而越来越远。当初渴望逃离的略显陈旧却充满温情的市井生活,却在逝去时光的映衬下愈加显出它的珍贵。作为艺术家的黄兴国在反思: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离梦想是更近,还是更远?……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黄兴国偶然间翻出自己在法国、意大利拍摄的照片,因为保管不善,这些照片粘贴在一起,表面已经损坏。但就是从这些损坏的照片上,黄兴国看到了那种拼贴的,覆盖的,碎片化的感觉,这正契合了他心中最想要表达的对今日城市的印象。然后就是长时间的实验与摸索,直到2016年,黄兴国终于找到了最理想的承载媒介——木刻版画。他将自己对于今日城市的忧虑与往日时光的怀念等等诸多个人体验与记忆,融入漫长的一刀刀的工作之中,一曲关于城市略显沉重与忧伤的挽歌在日复一日中逐渐成型,2018年,这一组作品完成,黄兴国取名《城逝》。

          黄兴国在自己的文章《迷失的城郭》中这样写到:“偌大的世界充斥着拥挤和嘈杂,我们的视线里展现不出一个完整的形象,他们彼此遮挡又相互重叠、挤压,正如被撕碎了的N多张图片被胡乱地拼接在了一起,再美丽的图像也变成了互不相干的、晃动的碎片。它们就像一座座无边无际的废墟,我们只能从那些依稀可辨的标志性形象,回忆着过往的欢乐与温情,除此之外,只有悲怆与无奈”!

          在这些版画作品中,黄兴国充分呈现出自己希望展现给公众的关于城市的丰富意象,破碎的笔触,不断地反复叠加,一个模糊的城市形象在刀痕的流变中依稀可见,仿佛正在失去,从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艺术家对于过往的眷顾和对于现实的惆怅。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撞,则是人类永恒的命题。在黄兴国看来,他虽然表达了对城市现实略显沉重的思考,但他更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触动并行动起来,使明天真正能够变得更加美好。

          除了版画作品,展览中黄兴国的雕塑作品同样引人注目,特别是一系列以钢筋做成的空间雕塑,远观宛如在空间中划出的完美线条并聚合成人的意象。据黄老师介绍,这些雕塑作品某种程度上带有“反雕塑”的趋向,他希望以最少的材料占据最少的空间,而对于水墨和线的敏感则给与了他创作上的灵感。这批作品创作到最后,他的手纹都发生了变化,手纹识别都无法运用,但他正是喜欢雕塑这种不但要动脑更要付出体力劳动的收获感。在展览现场中,这些“空心的人”矗立在《城逝》的版画前,一灵动,一凝重;一三维,一平面,但均指向了“逝”这个字。二者互为背景,相互映衬,构成了一种丰富的视觉意象和独特的审美场域。

          王少军在开幕致辞中坦言,他对黄兴国可以说是知根知底。他们以前是同事,也是同龄人,都即将步入“花甲之年”。他非常佩服黄兴国在这个年龄段依然能在艺术上不断创新。他回忆起黄兴国早年速写的线条非常帅气,这得益于他的水墨功底。看到他最新的《城逝》系列版画作品更为惊讶,感觉完全不像半路出家,而像一个老辣的版画家。但最重要的还不是技法层面,而是在这个年龄上在艺术上依然有所深入,体现出这个年龄段所特有的智慧。“逝”这个字一般说来带有一点伤感与负面的感觉,但黄兴国将“逝”与“城”相联系,是一个非常棒的命题。看到这些作品,不仅让他联想到新疆的“故城”遗址,城市早晚会有逝去的一天,但新的城市又会崛起,但我们是否应该早一点去思考这个命题。一个人如果能够面对“死”的命题,就活明白了;而一个城市,把“逝”思考进去,今天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也就清楚了。这也正是黄兴国的思考睿智之所在。

          邹锋在发言中说,他们相识20多年,他一直在关注黄老师艺术的发展。他对黄老师的总体印就是一位知行合一的艺术家。这么多年来,一直在艺术上坚持深入甚至艰难的思考与跋涉。学术分两方面,一为学理,一为动手,黄老师多年来不断的思考与实践,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艺术理念与风格面貌。在今天的展览中,他用强烈的视觉语言,用各种表达方式将凝重的社会思考呈现给大家。他们这一代人都经受过严格的西式学院绘画教育,但又归于传统文化。从黄兴国的艺术中,也可以看出他对传统文化的思考,这也是只有具备成熟积淀的艺术家才有的一种学术思想的体现。

          王福明在发言中首先代表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全体师生,对此次展览的举行表示热烈祝贺。他说作为黄老师的同事,这次展览也让他感到惊讶,因为黄老师是搞雕塑的,这次却呈现出如此多的版画作品。事实上艺术家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不同的体验与总结,因此变化是正常的。但是能够越变越好,就属于有心而且勤奋的人。在学院中黄老师是中流砥柱,担任过领导工作,也是学术带头人。平常见到黄老师感觉他不像是在工作,而是在玩,但今天看到这么多的精品力作,可见他是一个真用功的艺术家。“花甲之年”的黄老师还很年轻,期待他更多的精品问世。

          马春光在致辞中首先对到来的领导、嘉宾与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感谢,并介绍光语美术馆是一座非盈利公益性质的美术馆,以人文的关照,艺术的推广为使命,向观众呈现最佳的艺术作品呈现状态与观赏环境,策划举办兼具学术性、先锋性和话题性的专业学术展览和跨界展览。美术馆曾多次主办丰富多彩的各类艺术公教活动、讲座、研讨会、创意工坊与教育项目,侧重于东西方文化的对比展示与研究,积极促进国内外艺术家、艺术机构之间的良性互动,致力于将美术馆打造成一座真正意义上开放性、公共性的文化空间,实现民营美术馆的人文理想和社会责任。

          马春光说,黄兴国是一位在雕塑界颇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也是光语美术馆理事,他在自我精神追求和颇具激情的带有象征性的视觉描述中,创作出多系列的艺术精品。更在特立独行和个性化的探索中追求终极的内心世界。黄先生的《城逝》系列版画作品,在警示我们对自然资源无休止的享用的同时也要懂得珍惜。黄先生的作品以大视野、大思维、大格局、大气象展现对城市的忧思,对生命的热爱。光语美术馆为能举办如此高水准的展览感到荣幸和自豪。

          开幕仪式的最后,展览的主角、艺术家黄兴国先生上台致辞,他说今天是一个平凡的日子,但又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因为他的展览,大家在此相聚。因为正值北京特别的日子,有的朋友现在仍在路上。因此,他对特意远道赶来的先生、老师和朋友们表示真挚的感谢。黄先生坦言,作为一个艺术家,把自己的思想与艺术成果拿出来与公众分享,是一件幸福的事。

          本次展览由张子康担任策划人,因故未能到现场,展览开幕到场的重要嘉宾有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所所长郭宝寨、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少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孙伟、《雕塑》杂志总编朱尚熹、著名策展人、批评家杨维民、北京工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邹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委会秘书长陈培一、中央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朴成权、中央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贵男、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艺术总监勾霞、《中国装饰》主编叶红、中央美术学院赵伟博士、著名艺术家袁佐先生、北京城市学院艺术学院副院长郭煜、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王福明教授,副院长崔强教授、河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田宝川教授、郑以墨博士、石家庄美术馆书记、副馆长曹凤祥、河北美院雕塑院院长甄亚雷院长及同事们、北京桥艺术空间馆长刘大为、鹿美术馆执行馆长任重志、中国海外集团总裁吕益民、昆仑燃气华北区总经理尹万臣、北京博睿同心科技有限公司赵图男、华夏银行北京分行行长于晓、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部主任田力勇教授、视觉传达系主任宋书寒教授以及黄兴国先生的部分同事,还有河北师大80级黄兴国先生的部分同学们,以及主办方光语美术馆馆长马春光先生、执行馆长江涛先生等。展览开幕正值黄兴国先生六十大寿,这也为本次展览带来了另外一层温暖与欢乐的氛围。

          “城市”是一个让当代人难以简单面对的复杂命题。我们既在享受着城市带来的各种便利,同时也在忍受着城市给我们所带来的烦恼甚至痛苦。有一些人向往逃离城市,但多数人还是在抱怨与忍受中年复一年的生活。我们希望城市能够成为一个彰显良好生活的存在,既能够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同时又能呵护人与人之间最为珍贵的善良与温情。其实,逝去的不止是城市,还有那与城市息息相关的人、气息与记忆。它们已经离我们如此遥远,仿佛再也无法唤回,这也是隐藏于黄兴国作品中的深刻痛感。艺术家将之展示在公众面前,希望大家都够来重新思考我们每天面对的城市与生活,或许,当我们有所警醒,有所行动,一切还没有那么糟。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15日。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076(s)   11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50(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