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自由抒发的灿烂境界——中国美术馆收藏杨之光作品纵览

        作者:孙红健2019-07-13 00:39:51 来源:中国艺术报

          雪夜送饭(中国画) 杨之光

          杨之光是我国著名国画家,截至目前,中国美术馆收藏其作品190件,其中有180件来自上世纪90年代画家的捐赠,另外10件是不同时期中国美术馆的购藏,涵盖了杨之光各个时期的精品。馆藏最早的杨之光作品为其1954年创作的《一辈子第一回》 ,最晚的则是2010年的《洛神赋》 ;其装裱形式有轴、片和扇面,所藏作品题材多样,涉及人物、山水、花鸟等门类。

          杨之光自幼画画, 1950年上海安定珂罗版社出版了《杨之光画集》 ,画册收录了杨之光上世纪40年代在广州、台湾两地的写生作品,有人物、山水和花卉,从印刷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杨之光最早作品的面貌。上世纪50年代,杨之光完成了《一辈子第一回》 《少先队员》 《玉泉观鱼》 《雪夜送饭》等作品,其中成就最大、影响广泛的是《一辈子第一回》和《雪夜送饭》。前者刻画主人公刚刚领到选民证的喜悦心情,作品没有选择一般选民投票的场景,而是选取一个普通老人从手帕中打开选票的一个瞬间,角度新颖;在画法上,杨之光在中国画传统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写实造型、光影和水彩的技法,技法新颖,因此作品获得了巨大声誉。后者没有选择生产劳动场面,而是表现在风雪交加的夜晚,劳动队队长给拖拉机手送饭的情景——人物间没有接触,而是通过拖拉机灯与马灯的呼应,含蓄地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上世纪60年代初期和中期,杨之光曾带学生赴海军部队毕业实习,随广州京剧团到汕头慰问部队,之后又到空军部队深入生活,还到过工厂、农村、填海造田的工地体验生活,因而画过很多速写,并将速写加工成中国画。杨之光的速写用笔练达,造型概括,人物形象充满动势和运动感,其神态生动而传神,形简而意丰,这充分反映出删繁就简、以一当十的中国写意精神,进而达到了形似与神似的完美统一。这一时期,他的代表作品有《浴日图》 《夜航》 《女民兵》等,其中《浴日图》用倒影刻画甲板,用齐白石画水的方法画海,用没骨画法画水兵服,篆书笔法画栏杆。70年代的《矿山新兵》 《红日照征途》 《激扬文字》 《老华侨肖像》等作品分量十足,是杨之光继50年代第一次创作高峰之后的又一次辉煌。 《矿山新兵》表现一位女青年在新婚的丈夫因矿难去世后从农村来接替上岗的情景,在逆光的晨曦中,主人公充满着青春的朝气,光色表现恰到好处。

          杨之光在此时又创作了大型革命历史题材作品《难忘的岁月》和《红日照征途》。 《红日照征途》作品纵向构图,毛主席形象高大,气宇轩昂。此画是《毛泽东在农民运动讲习所》的第五幅,画家六易其稿,历时18年而成。

          中国美术馆收藏杨之光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的作品共有81件。在这一时期,杨之光曾多次在国内外进行写生、讲学,他的作品形成了三大系列:民族风采系列、异域风情系列、文化名人系列;在画法上有纯墨、有纯色,也有墨色兼备的作品。

          民族风采系列为集中表现西北四川、甘南藏区、新疆等地题材的作品, 《新疆舞蹈女学员莉莉》 《哈萨克雄鹰》 《黑河女牧民》 《草原明珠丽白》 《老牧民银巴》等,表现出少数民族人民热情奔放、英勇果敢的精神。异域风情系列汇聚了尼泊尔、印度等地题材作品, 《编竹器的农民》 《印度莫莫坦香卡舞》 《魔笛》 《传教者》中,印度、尼泊尔当地的风土人情纷纷进入他的画面,凸显了异国人民的生活情趣、信仰追求和美妙舞姿,体现了画家对生命的热爱。文化名人系列中的《画家李苦禅像》 《电影演员张瑞芳像》 《作家秦牧像》等,集中呈现了画家、演员、作家、摄影家们的人物特点与风采。

          1990年杨之光退休以后,他以教育家、艺术家的身份向世界推广中国画,时常往返于美国和国内,期间还到欧亚各地访问、写生,他的视野也更加开阔了,绘画艺术也注入了新的元素。这一时期,他的作品中,舞蹈系列、人体系列、欧美风情系列尤多。杨之光在上世纪90年代的舞蹈系列如《瑶族长鼓舞》 《彩色旋风》《新疆舞》 《杨丽萍孔雀舞》 《西班牙舞》 《长绸舞》 《芭蕾》等,光色奇丽、线条奔放,舞姿美妙。 《牛仔警长》《墨西哥小提琴手》 《印第安人》 《莫扎特》 《夕照古罗马》等作品则表现欧美国家风情的系列作品,较之以前,用笔更为奔放、色彩更为绚丽、风景更为优美、人物更为生动,至此,杨之光已达到了自由抒发的灿烂境界。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10(s)   11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8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