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感动神州大地的人民艺术家李延声

        作者:卢炘2018-02-13 00:03:41 来源:中国文化报

          李延声先生从艺六十年举办大展,向国家博物馆慷慨捐赠百余件精品力作,那是前年秋天的事。去年他出席全国政协会议递交提案,无论是《将保护非遗文化提升到文化自信来认识》,呼吁保护非遗文化项目,增加传承人补助经费,还是《建立圆明园博物馆和魂系山河碑》,以及《在京建立林则徐纪念馆》等均着眼于振兴民族传统文化,经“两会”报道,支持拥护呼声很高。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他学习以后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的信念。老艺术家充满家国情怀,决心不辜负党和国家的希望,结合时代要求,要为创造性、创新性发展铸就新的辉煌篇章,以充分展现时代的新风采!

          人民艺术家靠什么为人民服务,靠两条:一是要有赤子之心、爱国情怀;二是要有过硬的艺术本领,能创造出民众喜闻乐见的创新之作。“敬仰先贤向英雄致敬,理直气壮为时代立传,废寝忘食求传统出新,情真意切献毕生精力。”对李延声先生的这种评说,并不为过。

          李延声用自己的画笔艺术地再现中国历代先贤英豪,弘扬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他的《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画卷》辉映中国画艺坛,这是历史真实用水墨形式的活化,画中物象流动、起伏、变幻,将观众引向历史的深处,带入沉思、兴奋、激昂、奔腾等丰富的意境,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一代先烈,伟岸形象和丰功伟绩一一深深刻进了人们的脑海,照亮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前程。叙事性的结构和人物形象的凸显契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让观众在审美中陶醉并得到极大的满足,又受到潜移默化的精神熏陶。许多著名艺术家观后纷纷赞叹,外国艺术家观后也赞不绝口,确实相当成功,极其鼓舞人心。

          此前,他创作的历史画和人物画,如《魂系山河》大型中国画长卷,以及《虎门销烟》《正气篇》《青春颂》歌颂的都是民族的精英、英雄。大部分作品是他花甲之年、古稀之年以后创作的,有的甚至是创作中摔伤撑着拐棍完成的,他在当今没有硝烟的和平时代,殚精竭虑,燃烧生命,无私奉献,不愧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的义举。

          李延声又以毛笔创作了百余幅中外名人写真系列,逼真洗练,速写传神,足以立传。他面向基层,遍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直接为200多位传承人写真立照,捕捉真情实感,同样一丝不苟。他的画生动形象,文笔优美,字、画并记了传承人特点和自己的感想,著成《神工》一书传世。他四处奔波,寻访乡间艺人,热情洋溢,其正气凛然,感动神州大地。

          没有高超的技艺就表现不出人物画高华的精神面貌,所以李延声对艺术性的追求从不放松。他受过广州美院附中七年、浙江美院中国画系本科五年、中央美院研究生两年,总共14年的科班教育。早在1964年本科期间下农村,他与同学合作的组画《八把山锄闹革命》上了浙江日报整版,影响很大。同年他创作的《秋夜》入选全国美展。

          此后,人物画得像不像,对于他来说已不成问题,造型关过了,中国画的精神性成了他艺术追求的目标。如何以笔墨来传神,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把写实中国人物画推进一大步,尤其是创作巨幅中国画,他研究如何吸收西画造型之长,如何融汇无间不露西画痕迹。看着他一步一步走来,尤其是《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画卷》已经把他推到一个高峰,当前也少有画人能与之比肩。

          李延声艺术上的成功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力创“中国式素描”,坚持中国画特色。

          绘画界就素描问题争论既久,中国画尤其是人物画要不要素描,要什么样的素描。李延声主张书法与素描结合,即“书写”,以提高中国画的表现力。加上“慢写、临写、速写、默写、意写”,共“六写”。他将这“六写”当作人物画家一生的基本功,自己反复实践也教学生如此努力。他是中国式素描的探索者。

          他主张中国画要有自己的专业素描,不取西方涂明暗的全因素素描,采用结构性的意笔线描来表现,从而避免人物的阴阳面孔,保持明豁清新的中国画特色,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画卷》就是如此,以中国式素描为造型基础创作而成,审美很统一,造型与笔墨、布局相当一致,特别是《矗立潮头》中孙中山先生的形象,伟岸高迈,远见卓识,思想深邃,坚韧不拔,背景风起云涌,浊浪滔天,两边线装书页引录孙文警语加盖中国印章,非常整体,无论从笔墨、构成、意境、精神任何一个方面看都十分完美,内涵丰富,足以引起观众深远的历史与现实的联想。这样的作品堪称“笔墨为时代立传”,艺术性与思想性高度统一,势必在绘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李延声将这幅佳作捐赠国家博物馆,长期陈列在博物馆中央大厅。

          2.倡导毛笔速写,身体力行三十余年。

          中国书法得力于毛笔之功,中国画亦有赖于毛笔的千变万化。坚持用毛笔速写人物和动物,李延声虽然不是当代第一人,但时间之长:三十余年;数量之多:一二万张,于当代人物画家亦属凤毛麟角。运用毛笔画人物、画小鹿,精妙绝伦,熟练程度无以复加。这要感谢当年关山月、黄胄的教诲,但主要还是他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其毅力惊人,启迪意义尤深,在中国画教学上具有前瞻性和操作性,值得推广。

          3.“放笔直取,写神寄情”。

          他进入绘画的状态是全身心投入,心无旁骛。他的放笔直取,不是描、不是画、不是造,而是“写”。这种写,可以进入一个境界,将笔法中情、意、法、趣与对象形神特点融为一体。这种“写”,可以达到物我两忘,与对象进行心灵交流。在当前市场经济金钱交易甚嚣尘上的环境里,许多画家整天为金钱驱赶着作画,应付都来不及,哪有如此这般对艺术的虔诚。人生的目的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行为和结果,李延声的成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会有长远的积极的现实意义。

          与李延声有过接触的人都会有感于他的真诚,在当前商品经济裹挟下,他始终保持着纯净状态。他出身革命家庭,经历过各种磨难,感受到祖国从落后走向昌盛来之不易,他有火一般的热情,有担当,自觉承担艺术家的使命责任,把爱国主义作为自己创作的主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

          李延声认定“艺术同于大道”,他关注民族大爱,他努力实现的正是他的老师潘天寿的主张,振兴民族艺术以振奋民族精神。

          他热爱人民、热爱生活,他那清新可爱的童娃和千姿百态的灵鹿,带给人们甜美的和平向往。他是一个情感细腻、真实,有抱负有责任的,学养、人品、境界、格调统一的人民艺术家!

          (作者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理论家、原潘天寿纪念馆馆长)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17(s)   11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9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