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浓墨重彩入画中

        作者:何华2018-02-01 07:44:08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一个秋阳高照的下午。铁炉湖二号一间陈旧的老房子。七十五岁的画家侯邦琪端坐在院子里,满脸络腮胡子,一米八六的大个子,高大伟岸。他热情地招呼我们,递烟、沏茶。侯老睿智、幽默,知识渊博,博古览今。我置身于堆满画框的工作室,看到一幅幅即将完成的风景画及人物画,空气中弥漫着松节水和橄榄油、蓖麻油等混合的气味。

          侯邦琪是写实派油画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美术展,一九八五年《动之以情》荣获世界青年画展三等奖,《雨中情》《点翠洲》《白云深处》在国家级美术展中获奖。二○○四年《建设中的大亚湾石化城》载入广东《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画册》,《出海》入选中国美协等联合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画展,受到各界人士好评。《拿麦克风的法国少女》和《耄耋老人》分别被法国巴黎和美国波士顿相关博物馆收藏。

          此时,暖暖的阳光从院子里的天井倾泻下来,挂在墙上的油画《母亲》,让我想起乡下离世的母亲。饱经风霜、满是皱纹的脸,像山间溪流纵横,条条皱纹凹凸不平,干瘪的嘴巴深深凹进去,她头裹蓝色头巾,草帽放在膝盖上,瘦骨嶙峋的手青筋条条暴起。这幅画是侯老数易其稿完成的,在反映画家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方面极具代表性。

          侯老南京人,一九四二年出生于江苏句容市华阳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七八岁时,侯邦琪开始喜欢绘画。毛主席画像、《三国演义》等连环画里的人物都成为他描摹的对象。一九六一年他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

          侯邦琪跟随陈景和、周本义(留苏著名画家)学习西欧古典画派、俄罗斯画派的传统风格及绘画技巧。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他参与了大型歌舞剧《东方红》的舞美设计,在业界小有名气。

          哲人说:命运常和我们开玩笑,本来该进这道门,却走进那道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侯邦琪下海经商,在南京开了一家装修设计公司。开始还很成功,但由于很多工程做完了收不到钱,资金周转不过来,公司被迫关门。

          侯邦琪在朋友介绍下,一九九五年来到惠州,在养殖鳗鱼的港资企业担任总经理。就在企业顺风顺水时,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养殖场倒闭。二○○○年侯邦琪下岗了,一贫如洗。

          在经历了惨痛的失败后,侯邦琪留在了惠州。这时五十八岁的他能做什么呢?抱着在哪儿跌倒在哪儿爬起来的决心,侯邦琪在市区龙丰市场附近一间破旧的屋子里,重新拿起了画笔。失败、挫折、生活的重压,没有让他垂头丧气、一蹶不振,他投入到创作中。皇天不负苦心人,三年多时间,他创作了一百多幅作品,人物肖像五十幅,先后临摹了近百张作品。每天坚持六小时创作。在之后的十几年间,侯邦琪画遍了惠州的山山水水。

          一个老板看他的作品比较正统,请他去画画。但因性格和价值观不同,八个月后侯邦琪离开了。

          “每天送儿子上学后,便在学校的后院画画。”一次,学校校长偶然见到侯邦琪,对他的作品很赞赏,于是他成了学校的服装设计老师。

          再后来,没有了工作,没任何经济来源,他遭遇重重困难。是惠州的包容给他带来很多朋友。他们在经济上、生活上给予他帮助,在精神和艺术上给予他支持,让他渡过重重难关坚持到今天。他衷心感谢在他困难时施以援手的朋友,如饶力、吴树海、叶植辉、白瑜生、林粉明及不愿留名的郑总经理等企业家。感谢黄延桐老师、赵山川老师、冯为良先生在艺术上的帮助,感谢林初明、黄作文等政界朋友的关心,让侯邦琪这个艺术老兵焕发新生。

          真正的友情不会因岁月流逝而改变。二○○八年,画家唐雪根写了一本《画海苦航》,书中描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在上海戏剧学院读大学时让人难忘的往事。写到了当年在学校名噪一时的师兄侯邦琪,侯邦琪性格直爽、不谙世事、很有专业水准。这些记忆碎片,勾起了唐雪根的思念之情。他在博客上留下一句话:不知侯邦琪现在在哪里?

          这句留言,机缘巧合地被惠州一位书画爱好者看到了,他恰好认识侯邦琪,就将侯邦琪的电话留在博客上。唐雪根立即打电话给师兄,两位近四十年未曾见面的朋友联系上了!

          当电话接通,再一次听到对方亲切的声音,他们都非常激动,还是那么熟悉,有说不完的话,好像从来不曾分开!侯邦琪在电话里告诉唐雪根,在专业方面进展有些困难。刚过元宵节,唐雪根就从杭州飞到了惠州。

          一下飞机,唐雪根差点认不出站在眼前的这位大个子,是师兄侯邦琪吗?四十多年未见面,一位已是全国知名画家,一位生活贫困潦倒。唐雪根迫不及待地要看他的作品,令唐雪根万万没想到的是,侯邦琪的生活现状令人心酸。六十七岁的侯邦琪独自带着九岁的儿子,租住在离公交车站要步行一公里的小房子里。家中没有家具,简单的床、凳子还是朋友送的,连一件像样的家用电器也没有。在学校上美术课是他主要的经济来源,但这份工作也不稳定。

          侯邦琪的处境让唐雪根很着急,他决定帮助师兄。他将在惠州创作的十二幅油画、十五幅国画全部拿出来,与侯邦琪的十幅油画一起,在惠州展出并拍卖,将拍卖的钱全部送给师兄,帮他解决眼前的困难。

          二○○九年,侯邦琪创作的《黄金海岸》入选“建国60周年全国展”。二○一○年,《母亲》入选中国著名书画家邀请展。

          惠州这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地方,拥抱和接纳了这位异乡的游子和才子,侯邦琪以创作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回报了惠州。侯邦琪深入惠州城乡采风写生,在惠州的每一座山、每一处水、每一个山岗、每一片丛林、每一个江河湖泊、每一个农民劳作的场景、每一处茅屋村舍,都留下了足迹,收集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侯邦琪对艺术、大自然抱有敬畏与忠诚的态度,将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不管刮风下雨、落日朝霞,在原野山林行到水穷时,坐听天籁,观看云起。以不懈的探索与追求,默默努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把内心复杂的感受和感悟通过油画语言,一笔一画、一点一滴记录下来,在油画布上把真情实感宣泄和倾诉。

          侯邦琪创作的一幅幅作品,无不寄寓着对第二故乡惠州的热爱,完全融入这个历史文化名城。惠州从此留下了一个画家艺术活动的轨迹,留下了一批珍贵的、高质量有价值的油画作品,通过他对惠州风土人情、人文景观的挖掘、开采、整理,用油画艺术得以表现和记录。

          不同于本土画家的侯邦琪,正是这样一位带着“六朝遗韵”糅合“岭南风骨”双重地域文化修养的画家,倾注二十年修炼、呕心沥血创作出的作品,给观者带来心灵的触动,产生共鸣,让我们在画中读到历史文化的丰厚沉淀、专业出身的扎实功底,呈现出“理论和实践上的厚重和力度”。

          侯邦琪的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媒体的关注和艺术市场的追捧。他的绘画技巧从娴熟到精湛,作品思想由成熟而高远,扎实的绘画功底、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厚的文化底蕴、细腻写实的画风,体现了他博大的情怀和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也使他的艺术到达了较高境界。

          侯邦琪的艺术风格偏重于写实,注重线条、肌理、笔触、构图、空间、质感、光感、色彩、明暗、虚实的变化,力求准确地再现大自然为主要特征,如《惠州西湖》《曹庐躬耕》《竹篱瓦舍自甘心》《落霞满江》《寻常苍陌》《希望的田野上》《疏林剪影》等准备结集付梓的三十四幅作品,内容丰富,技法高超,既有用色典雅,又有简洁明快;既有寂静的,又有喧闹的;既有粗犷的,又有精微的;既有朦胧的,又有神秘的;既有突出主体的,又有背景深邃的,既讲究笔触又强调质感,表达出“自然、舒服、和谐”的艺术效果。他的成功之处,不仅是还原自然的真实写照,更是画家生命精神的流露和张扬。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4.483(s)   11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3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