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壤和大地出发,

创新精神生态资源,

迈向生态人类共同体!

2020年12月5日,也是第七届“世界土壤日”,由土壤生态艺术家宋陈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任官平发起的“土地关怀”生态环保艺术论坛于当天在苏州本色美术馆开启。


一.从土壤和大地出发 宋陈 宣 

就像空气、水和阳光一样,土壤在维系人类生存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可种植土壤的形成,需要花费了一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把它毁掉,只需要短短的几十年或十几年甚至更短。土壤既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又是土地的组成部分,而土地则是一切自然资源中最基本的资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管子曾指出:“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意思是说,土地是世间一切事物的根本,万事万物都依赖土地之“源”而生存、发展与变化。从社会、文化而言,土地不仅是立国之本,而且也是民生之本;同时,土地既是财富的象征,又是创造、生产财富的物质基础。总之,土地是人类与文化的本原。在第七第届世界土壤日到来之际,让我们从土壤和大地出发,去关心空气、水、植物和动物以及地球上所有的的自然资源!

二.创新精神生态资源 任官平 宣

人类从几千年文化史中生成出来的精神生态资源是人类自我创造的内在潜力。它既是由人类自身创造积累起来的,又是从大自然浓缩出来的精华。这些精神生态资源是人类和地球实现最佳生态化的必然选择。它不但为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也为人类生命的创造性带来了一次巨大的变革。精神生态资源所具有的无限可再生性是重建新的人类文明精神的基石,是人类生命的自由象征,人类的一切文化从此有了新的起点!

三.迈向生态人类共同体 陈翰星 宣 

中国古人所说的天人合一是指人类能够以开放的放式去感知世界万物的无穷变化。我们把这种直觉的智慧称为人类的生态认知能力。这种天人合一的生态认知能力是建构生态人类共同体的基础。它并非是简单地让我们还原为史前人类最初的认识,而是以开放的初始意识和想象力去构建生态整体的连接性,并以此基础为架构去搭建和确定人类生态认知的起始点。以人类生态共同体这种生态范式的转换,将人类所有的生态智慧的形态融入到无限的时空,藉此希望人类生命的智慧和力量能够从此获得永久的可持续发展!

发起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任官平

苏州本色美术馆馆长陈翰星

发起人:土壤生态艺术家宋陈


资深媒体人陈凤玲

苏州本色美术馆馆长陈翰星、著名资深媒体人陈凤玲、环保学术专家周永峰、艺术家薛中、心理学者德兰、生态艺术评论家张辉等,《环境与生活》杂志于宝源老师,以及诸多嘉宾参与了论坛。

“世界土壤日”是世界粮农组织大会通过的,决议将每年的12月5日作为“世界土壤日”,同时该决议也得到了联合国的认可。“世界土壤日”设立的目的是旨在让人们意识到土壤与人类的福祉和环境密不可分,提高人们对有限的土壤资源的保护意识以提高其应用的可持续性。

土壤日论坛项目,重点在于宣传“世界土壤日”,目的在社会大众层面传播对于土地的关怀,同期设立线上论坛“世界土壤日线上论坛”“World Soil Day Biennial BBS”。

据了解,今年是第7个世界土壤日,第二届2020世界土壤日论坛主题——《土地关怀》,目的在社会与大众层面宣传以及传播对于“土地的关怀”意识, 让专家、艺术家、大众互动共同发心关注“土壤生态”这一人类共同福祉的话题。

土壤婴孩装置

现如今我们的生活痕迹正以惊人的速度重构着脚下这片土地;而无声的土壤,万物生命的母亲,默默地承载了我们所带来的一切正面或是负面的能量。历来人类文明,有赖于充足的肥沃泥土的支撑;如今我们对待土壤的态度,也决定了土地对待我们的方式;回溯,让我们穿越远古,滥用土壤的文明,其命运在今天又是怎样的呢?

生态艺术家宋陈解释创作的灵感过程,呼吁大家共同关注土壤的命运

《环境与生活》杂志 于宝源老师发言

相信在土壤日论坛所传达的对土地的敬意,对未来的后人会有更重要的意义。美好的生存环境关系到社会大众的每一阶层人士,论坛的学术讨论将面对大众观者提出疑问并引发思考,同时在于呼唤更多的人们来关注土壤生态,从内在情绪和情感上启动更多的人关心“土壤生态”。呼吁土地正义的觉醒,期盼我们共同的拥抱和呵护大地,生长出我们共同对于“反哺土地”的意识。

主持人德兰

规划工程师卢新宇

艺术家薛中

生态艺术评论家张辉

论坛现场多位专家做了主题分享,规划工程师卢新宇做了《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 漫谈》的主题演讲,艺术家薛中分享了《竹 来自土壤反哺土壤》,生态艺术评论家张辉分析了《现代性与仪式感艺术的返魅 —— 略论宋陈艺术建构东方人文生态美学之意义》。

陈翰星、任官平,宋陈共同朗读“土壤生态宣言”

《艺术家科普系列》——土壤生态艺术实验展,与2020“世界土壤日论坛”同期配合,以艺术的方式强化大众对土壤环保概念以及启发土地关怀的发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