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文化·传承」葫芦娃,是你吗?快来认识这位“葫芦老师”郑頔

        作者:admin2020-08-12 17:58:49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云图片

          郑頔

              北京现代职业学校美术教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皮影艺术传承人、北京市东城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银河稻谷文化传媒美术总监、葫芦工坊签约设计师

          云图片

          云图片

          葫芦娃,是你吗?

          葫芦摆件

          葫芦架子

          难道……

          印象君一声大喊——

          云图片

          大娃、二娃…七娃,都没有

          不过,“葫芦老师”找到一位!

          印象君厉害不?

          来,咱们就说说这位“葫芦老师”的故事吧~

              郑頔,六年前,成为北京现代职业学校第一位专职美术教师。这位标准80后,一开口就是:“我就爱玩老头儿的玩意儿”。打开办公桌抽屉,哎呦喂,满满的葫芦、核桃、橄榄核,这喜好是有点“老成”,可他还真就把喜好变成了职业,把围绕着葫芦的传统文化与技艺带进了课堂。

          云图片

          板厂小学

              “葫芦像不像数字8,把它分一半像什么呢?”郑頔话音刚落,孩子们就开启抢答模式,“3”!“还有0”!“没错,你们看,上下分开像0一样的叫圆葫芦……”从小学生熟悉的数字讲起,从认识葫芦到在葫芦上绘画,没几次课,孩子们就都成了“葫芦迷”。

          云图片

          云图片

          em......等等,职校老师在小学教课

              话说2015年,现代职校开始了“转型升级”,教学重点逐步转向面向全区中小学生和市民的职业体验课程。定制课程、送课到校成了学校的新特色。郑頔承担的《葫芦文化及工艺制作》课程就“送”进了板厂小学、一师附小、五中分校、96中学等多所学校。利用葫芦镂空和烙画是“非遗”项目,因此,课程依据“非遗”和“文创”两大类来设置。

              除了葫芦课程,掐丝珐琅制作、泥塑、毛猴等课程也让孩子们着迷~

            《葫芦文化及工艺制作》校本课程

          云图片

              “一串葫芦挂件为什么是五个?因为代表着‘福禄寿喜财’的传统寓意。古代喝交杯酒为什么用剖开的苦葫芦做酒杯?因为象征苦尽甘来……”讲起关于葫芦的那些事儿,郑頔滔滔不绝。“上课首先要把葫芦的历史文化讲给学生。传统文化,传的是情,之后才是技巧。有一个学生在葫芦上画了莲花,说‘希望爸爸工作时像莲花一样清廉’,听完我都震惊了,孩子不知不觉就从传统文化中学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

          云图片

          云图片

          云图片

          云图片

                郑頔的小工作室被葫芦塞了个满当,没课时就把持着葫芦做个茶器、用大漆上彩绘,还和皮影工艺结合,制作了精巧的葫芦灯,很厉害吧~“我从小就喜欢,学的也是工艺美术专业,又拜了皮影大师周树飞和工笔葫芦画大师龚秋启两位先生为师”。随着职教转型,郑頔从美术教学过渡到以葫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课程,特长派上了大用场。学校很是支持,操场一角搭了葫芦架,绿油油的秧子顶着花儿,美术教室更是了不得,多宝阁上百十来个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葫芦们叫人看花眼。

          云图片

          云图片

          云图片

              “和教职高生不同,现在学生年龄跨度很大,我看了好些书,想法子让大家都能喜欢葫芦课”,郑頔说。年龄跨度大?敢情,郑頔的学生不光是孩子们,还有70多岁的爷爷奶奶呐~东四街道打造胡同文化品牌,老街坊们载种葫芦把胡同建成“福禄巷”。这不,就和现代职校结了缘,郑頔也成为“胡同里的葫芦,福禄上的东四”葫芦系列品鉴市民体验课程的主讲人。别看任务繁重,郑頔倍儿乐呵,大夏天指导居民拾捯葫芦藤,课上,从绘画开始到难度较大的用专业烫烙工具制作的烙画,居民们学出了成就感,时不常给郑頔发微信“汇报”自己的成果。“我也希望通过葫芦课程让大家的退休生活更丰富”,郑頔说。在他看来,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是让人们做“观众”,而是要带着大家一起做参与者。

          云图片

          云图片

          云图片

          云图片

              不仅“葫芦老师”教出了名堂,在现代职校,还有一支传统文化教师团队呢~风筝、空竹、香道、马勺……样样懂行。在职教转型中,学校打破原有教研组,按不同项目建立团队。传统文化团队的9位老师,可是从语文、体育、英语等学科跨界而来,渐渐的,他们成为了“内行人”。去年,学校还被授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

              学校还特意打造了传统文化课程教室,浓浓的中国风,这些宝贝都是郑頔和同事们利用假期一点点“收”来的呢~

          云图片

          云图片

          云图片

          云图片

          云图片

              如今,老师们正忙着研究怎么让学生更好的传承传统文化。眼下,郑頔就琢磨着,能不能把葫芦文化推广到幼儿美育培养中呢?毕竟,一切从娃娃抓起嘛~

              印象君觉得,这事儿啊,是个好想法~

             郑頔从师经历:

              2008年师从周树飞先生(皮影雕刻家、皮影戏表演艺术家、皮影民间收藏家)学习皮影艺术。

              2010年师从龚秋启先生(工笔葫芦画艺术大师)学习工笔葫芦画。

              参展作品:

              1、葫芦与皮影结合创意灯饰《如梦之梦》、《消逝的风景》入选中国美术馆2018年匠心筑梦文脉流芳北京市东城区民间手工艺师徒传承展。同年入选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2018年南北遗韵 灵指相承展。

              2、葫芦作品《暖斓茶匙》、《如意合卺》、《嘉福笔舔》入选山东省文化馆2018年中华葫芦艺术专题展。

              3.作品“福禄齐来”在“遇见葫芦上的蓬莱”2019中国蓬莱葫芦文创产品大赛活动中荣获技艺类金奖。

              郑老师的教育理念是:让学生在发现美、感受美、分享美、评价美的过程中,创造出属于自己心中的艺术品。

              郑頔 葫芦与皮影结合创意灯饰欣赏

          云图片

              设计说明:

            “一口述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当皮影与葫芦结合又会产生怎样的作品呢?我将皮影光影艺术与葫芦镂空雕刻两种“非遗”项目巧妙融合。葫芦在人们的生活中较为常见,他因其美好的“福禄”寓意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两个作品不仅蕴含了皮影、葫芦就连灯饰底座都是选取源于生活中的天然木料。在师父周树飞的指导下,我根据葫芦的造型创作相适宜的皮影主题,诠释平面与立体、光与影、古与今的故事。作品通过透雕、浮雕、镶嵌、大漆、纤维编织等综合工艺技法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借明灯抒情,托物言志。

          云图片

          其他成就

          云图片

          云图片

          云图片

          云图片

          云图片

          云图片

          云图片

          作者与师父 “皮影周”周树飞先生

          云图片

          文:东城教育新闻中心 晓晓

          图:郑頔、北京现代职业学校提供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066(s)   11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5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