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视觉DNA造“人” 真人蜡像傻傻分不清

        作者:admin2018-07-04 11:57:52 来源:中国油画家网

          有DNA基因的蜡像你见过没有?6月23至25日,在第23届春季广州艺博会上,“视觉 DNA·造‘人’计划——大象东方超写实仿真人物展”人气鼎盛,围着里三层外三层的观众拿着手机,对着三件蜡像不停拍照,纷纷感慨就像真人一样。

          大象东方的视觉DNA·造“人”计划,是以传统蜡像为视觉表现媒介,追求还原DNA级别的仿真手法,在视觉上实现人物真假混淆的艺术效果。在本次展览中,大象东方推出蜡像艺术家周雪蓉创作的《艺术家》、《亲家》、《在路上》三组超写实蜡像人物作品。 

          超写实油画领军人冷军来了?

          以冷军为原型做的DNA蜡像,名为《艺术家》

          这一次,艺博会最大的惊喜莫过于中国当代超写实油画的领军人物“冷军”也来到了现场,其代表性超写实作品拍卖价已达数千万元。只见他拿着画笔,穿着休闲的灰色长衫和牛仔裤,眯着高度近视的眼睛,正准备创作……而这并不是冷军本人,只是以冷军为原型做的DNA蜡像,名为《艺术家》。 

          这个眯起眼的状态,是冷军最平常的动作,通常其观画和写生时都是如此,这是冷军自己选择的蜡像神态。这尊作品创作出来之后,得到了冷军本人的高度肯定,认为这是杰作。冷军说,已经远超杜莎夫人蜡像馆了。 

          同样在超写实领域探索,能够得到冷军如此肯定,蜡像创作人周雪蓉表示,“对我们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鞭策”。 

          对于如何自带DNA,周雪蓉说,以《艺术家》为例,蜡像的头发、服饰、眼镜、椅子、画笔等均是来自艺术家冷军老师本人,为了对艺术的支持,冷军老师慷慨贡献出了与蜡像有关的实物,使得蜡像作品具备了创作原型更深层的特质,其他两组蜡像的头发与服饰同样来自于创作原型。艺术作品不仅仅是外形的形似,其打动人之处,在于作品内在的情感与温度,甚至赋予了作品以生命和灵魂。

          以自己父亲为原型做蜡像

          蜡像作品《亲家》

          而另外两件带有DNA基因的蜡像不是名人,只是创作者周雪蓉身边的普通人。作品《亲家》表现的是两位老者正在对弈,一位略有沉思,一位微笑得意,将日常生活中两个温情鲜活的形象定格下来,这是创作人捕捉到经典的片刻。

          作品的原型取自于创作人周雪蓉的亲人,她在家里看到父亲与家公对弈的一幕,激发了创作的灵感。周雪蓉说,在东方几千年的血缘文化谱系中,“亲家”二字,是平衡互动与不断变量的关于“家”这个“总体相”的重要因素,是两种不同DNA的变奏与合一,是对于生命“总体相”的繁衍与生息的视觉呈现。

          在路上“捡了个流浪汉”

          蜡像作品《在路上》

          作品《在路上》则是一个比着大拇指求搭顺风车的旅游者造型蜡像,表现的是一种探索和冒险精神,作品的原型是一位哥伦比亚探险者。

          在一次从阳朔到广州的自驾游途中,周雪蓉在收费站看到这位外国探险家,手里拿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去广州”,出于想到外国人出门在外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心情,周雪蓉夫妇在路上“捡了”这位求助的人,“当得知这位探险者身不带分文穷游欧亚大陆的行为后,深深被其勇气和探索精神所打动,经过和这位探险者商议后,决定创作一尊蜡像,就是在艺博会上看到的《在路上》作品。” 


          制作带有DNA属性的蜡像难吗?

          难度在于神态和状态的拿捏 

          冷军这件作品,用了一年半才打造出来,难度在哪呢?周雪蓉说,最主要的难度在于神态和状态的拿捏,每一步的制作都非常讲究。最早的时候,先是3D数据采集和提取冷军老师本人的头发,及服装、道具。根据数据做出泥稿,翻制模具,再做成硅胶制品,上色、装上眼睛和牙齿、组装、一根根原位植入头发、穿上真实的服装整理完成,每一步都是精细活。

          作品《艺术家》的眼神能达到如此神似,可是不容易的。她举例说,制作眼睛先要做眼睛的模具,做完眼白与虹膜,还要用透明树脂加红毛线做眼睛的血丝,然后再打磨。难点在于眼神要对焦,就是感觉蜡像是真正在看一个地方。眼睛对焦需要耐心调整,有的时候怎么调也不太对焦。没有工具测量,这全靠蜡像制作者的感觉和造诣。

          做头发也很花费工夫,周雪蓉说,像蜡像上冷军的头发,是给冷军理了光头,拿到的完整的头发。理冷军头发的时候,我们带了理发师过去,理发之前,还做好了编区,蜡像的头发都是按照原有的位置植上去。


          蜡像艺术市场很火?

          “赶热闹”的多,希望打造民族品牌蜡像馆

          蜡像是一门被称为“立体摄影”的超级写实主义雕塑艺术。蜡像艺术比一般雕塑更接近人物原形,它所塑造的人物往往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更有还原历史人物的独特功能。蜡像艺术自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传入中国。

          现在经常听到明星做蜡像,蜡像艺术市场很火?周雪蓉说,由于蜡像创作多以明星为对象,具有明星效应和媒体宣传,传播很广。实际上,真正用心将蜡像作品做好的并不多,多数都是“赶热闹”,这也是为什么媒体上经常看到“山寨蜡像”的原因。

          什么样的人才会选择作为蜡像题材?周雪蓉说,不只限于明星和当红的人,也会选择一些具体代表性和正能量的普通人,例如作品《在路上》的原型。我们选取的标准是为社会传递正能量。

          据悉,大象东方蜡像艺术从事蜡像艺术创作近二十年,是国内最早从事蜡像创作的企业机构之一。获得了袁隆平、杨利伟、张纪中、姜昆、六小龄童等近六十位中国名人授权为他们量身创作蜡像并引进蜡像馆。

          周雪蓉说,“我们希望打造中国自己的民族品牌蜡像馆,为中国的文化自信做出自己的贡献”。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094(s)   11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