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承袭铁骨,再续新风——工笔画家沈玮的创作传承与探索

        作者:admin2018-05-21 17:04:07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协会工笔重彩画会会员、杰出工笔画家沈玮因着对工笔重彩创作的热忱之心,在上世纪90年代来到中央美术学院工笔重彩高研班深造,幸运地得以师从于我国著名工笔画家苏百钧教授。苏百钧教授自幼随父亲苏卧农研习书画诗词,成年后考入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黎雄才、陈金章、梁世雄教授专攻宋元工笔花鸟画,研究生后并留校任教。2003年,苏百钧被作为优秀人才引进到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任教,在中央美院一直担任花鸟教研室主任,同时兼任中国美协中国重彩画会副会长、中国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副院长、全国美展评审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正是在苏百钧教授的不吝指导和个人的勤奋与悟性的造就下,沈玮得以承袭了正宗宋元院体工笔技法的骨系,同时采百家之长,融百家之彩于己身,巧妙体悟出了有别于传统的“心游”式创作风格,自此自成一家风骨。


          图为:沈玮


          苏百钧先生极富惜才之心,对沈玮这位勤奋努力却又难得具备当代革新理念的爱徒给与了不俗的评价:“沈玮性情温婉,淡然抒和的气息中隐着为人的大气。她画作中的沉静与秀逸正是从她身上传递出来,直沁到画面中的。花鸟的世界也是人的世界,个体性情对于自然状态的过滤,取决于画家的审美取向,但根子里起最大作用的则是一个人的情怀和情致。绘画是提供一条来自灵魂的释放-回归内心的有效渠道,在反映当代文化这个主题上,一部分绘画者显得更加自觉。沈玮的画作,让我们看到了她在当代中国画的发展与探索的途径之中,古典精神和美学风格的保持。她的画作,可以理解为她心性修为、心境历练的映照。通过画可以看到她单纯的心性,顺应内心的感知,不做牵强的表达,渗透在作品中的那份安静与淡然,不需浓重色彩的渲染,没有追名逐利的沉浊,反而让我们从内心深处重新来审视这个浮华急躁的世界中什么才是我们最需要的,喧嚣时代的精神乐土该向哪儿寻。”

          有感于老先生的扶持,沈玮也在不断地体悟、锤炼与磨合中进一步明晰了个人的创作方向。她始终认为,自己的作品并不想一味描摹客观物象,也不旨在追问历史,更不求附和时尚,而只是想要强调一种隐逸的叙事,有心生发、由内而外地构建对于生存体验的独特理解。她独特的创作理念当然也得到了导师苏百钧先生和业界的广泛认可,不仅多次携新作参加国内外大展,同时更是包括“里面的魅力——匠心传承•苏百钧师生作品展(第一回)”、“出·行——当代工笔画六人邀请展”在内的苏百钧师生作品展中饱受期待的“熟面孔”。除了丰富的参展经历外,沈玮同时也是囊括各项工笔画界重量级奖项的“熟面孔”——其作品《闹春》曾入选2013年“墨韵岭南”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自由系列• 栖2》入选2014年“精致立场”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大展;《家园》则获得了2015年“纪念潘絜兹诞辰一百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作品。


          沈玮作品:家园系列·蜕


          苏百钧先生长期以来潜心艺术、不事张扬,力求深入到艺术的“里面”中去,这样的艺术观也得以传承在沈玮身上。在创作中延展心性,在学术上深入传统,这种真正深入到‘里面’去探讨的精神在当代工笔创作语境下是具备普遍意义的,理应成为当代工笔画界的创作共识。沈玮正是在这一理念的加持下,不断完善着个人的艺术探索,从心出发,以心接物,在精研古法、立足根本的同时,潜心探索生命意象的自然力量。在她的作品中,传统意趣处处可闻,而又能在醇厚的古韵中捕捉到时代的律动,焕发着蓬勃的新意。“一径抱幽山,居然城市间”,沈玮工笔创作的意境气韵,大抵便是如此吧。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09(s)   11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6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