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教授最近艺术佳绩不断,舞台演绎连连。中国二胡艺术网中展示他与乌克兰国家交响乐团合作演绎二胡与管弦乐队《鸿雁》(2024年11月12日),与重庆民族乐团合作演绎李博禅创作的二胡协奏曲《振兴》(重庆钢花影剧院2024.11.9),在第四期《与名师同行》(2024年7月4日)中,与长影乐团合作(范焘指挥)何占豪的二胡协奏作品《乱世情》(2024年6月21日),全球首发2024中国甲辰“龙”年邮票的“中国艺术名家魏国”发行新年主题邮票(2024年2月),由他倡导成立并任主任的辽宁省高等学校中国器乐研究中心完成了首届学术研讨会(2023年11月6日),随后举办了东北民族器乐大赛(2023年12月),在国家大剧院演奏史佳豪创作的二胡协奏曲《天河》(2022年2月11日),与乌克兰国家交响乐团合作录制的专辑《丝路弦韵》荣获“2019年度发烧天碟最受欢迎原创作品奖”;2020年1月31日,在中央电视台《风华国乐》上首演《国家孩子》(张宏光曲),以深情演绎将“草原额吉都贵玛”的故事向全国观众娓娓道来;12月初的“2020第二届全国艺术院校民族室内乐高峰论坛”上,魏教授参与了“民族室内乐组合形式的历史与形态研究”,线上直播的这次研讨盛会让海内外的民乐人感受到了他的风采;在研讨会的前不久,魏教授还曾受邀在上海音乐学院做过专题的学术讲演,他的讲座及演奏让沪上专家领略其全面的音乐修养;在12月29日的沈阳新年(民族)音乐会上,魏国更是华丽上演三部二胡与乐队的大作,《红梅主题随想曲》《鸿雁》(蒙古长调)《希望的田野》在音乐会上不仅占据了较大的篇幅,魏国以其精湛的技艺而吸引了大众的喝彩,还以不同风格的演绎而展现了他表演艺术的全面才华。他在乐器演奏、理论研究上多线出击,多点开花,专辑发行,音乐会实践,尤其是不断首演高难度作品,让其颇具吸引力,而他的著作《魏国二胡艺术综论》的发表,其中的6篇理论演奏文章和6篇二胡演奏风格及技术处理的解析①,在二胡艺术领域展现了多样才华的学术活力,展现了全面发展的新型二胡艺术专家的风采。
上述佳绩只是魏国先生近来华丽风采的点滴掠影,作为地方院校的二胡专业教授,魏国先生还常活跃于国内外,其活跃身姿是实属难得一见的风景。而在笔者翻开魏先生的艺术履历后,更为其光辉岁月而赞叹。他从1978年起,就以不断的佳绩而成为二胡艺术发展史中的翘楚者,当年考入沈阳音乐学院附中时,他是东北三省二胡专业的第一名成绩;还在附中学生时,他就在第三届沈阳音乐周开闭幕式音乐会上以《战马奔腾》演奏而广为人知;在1983年的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器乐比赛中,他荣获一等桂冠,并以优异成绩保送至中央音乐学院学习,这一转变对他来说可谓影响深远,因为他受教的二胡艺术教育家家蓝玉崧教授,不仅技艺精湛,还理论深厚,素养全面,蓝先生时任中国音乐史学会的副会长、著名史学家,还是国内外颇有影响力的书法家,蓝教授的史论著作和书法作品都有出版②,当代草书大家的蓝玉崧有着“音乐泰斗,书坛狂人”的美誉。蓝先生这些艺术素养自然给魏国的全面发展铺垫了更为深厚的基础,为艺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进入蓝先生指导下的魏国,其比赛获奖和音乐会演出就此打开了新的境界。
魏国在二胡艺术风格上崇尚音色的华丽之美,且能巧妙地领会曲中的玄妙,以巧取胜,不走寻常路;在学术视野上,魏国的曲目范围很广,且能在传统曲目的继承与现代作品的开发上齐头并进,既展现了技艺的精微之妙与个性创造,还能关照到宏观结构的布局,他对新作品的发展讲求形式美和新时尚境界。在上述所言的“丝路弦韵”专辑中,魏国首演的新作就有三分之二之多,如《冰舞》《鸿雁》《玩儿山歌》《勃弄川随想曲》,都是二胡艺术新探之作,《鸿雁》、《玩儿山歌》来自其少年时的知己张宏光、赵光,《勃弄川随想曲》是青年作曲家张宝华博士的新作,尤其是他自己还经常参与到二胡音乐的新创作之中,《冰舞》就是他立足东北文化的深入之探;专辑中的《幻想叙事曲》(王建民曲)和《红梅随想曲》(吴厚元曲),都是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二胡高难度力作。魏国先生对多种风格作品的诠释可谓“会意尚巧,遣言贵妍”③,展现了他精湛的演奏技术和全面的二胡艺术修养。
《淮南子•原道训》:“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百事有所出,而独知守其门。”魏国先生知道自己艺术发展中的根源文化所在,并能守正文脉,呵护培育,以中华文化中的“道”的自然规律和宇宙本源而来顺势而为,将二胡艺术的“根”和“门”进行传承发展,其“根”和“门”既有源生文化因素,也有师道传承的因素,他据此而立足于东北文化的特色,以其创造性拓展而探索出世界语境的新境界,他与指挥家范涛一起携手乌克兰国家交响乐团而推出的《丝路弦韵》就是其中的代表。
一、二胡艺术的养成之道
正循其道,广开其源,“道”是一切事物的根本和源头,只有把握住“道”的精髓,才能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掌握事业养成的本源④;“源”是一切事物发展的起点和进一步发展方向,坚守自己固有的、特色的“本源”,并能广泛地开发其道,才能将源头的活水不断引发开来。魏国先生的二胡艺术的养成之路,就很好地顺应了道家思想的生发之路。
除了启蒙及发展初期的关文举、唐毓斌等教授的教诲外,魏国先生的二胡艺术发展与蓝玉崧教授的教导关系密切。而他的成长之中始终坚持教学与舞台实践协同发展之策,表演艺术的理性的、学术性的发展之法等,也为其艺术养成助力良多。演奏技术的创新与音乐创作的新探也是密切相关,在魏国自1978年正式入道二胡艺术领域后,二胡新曲的不断涌现是学科发展良好北京,是其成长中的重要助力因素,尤其是二胡音乐在大型化、现代化上的发展新态,为其眼界的开阔注入了动力。为解读魏国先生的艺术养成过程,我考察了蓝玉崧在二胡演奏艺术及其史学理论、书法实践等领域的成就,还调研了改革开放以后的表演艺术理论发展的状况,以及二胡新曲40余年来的发展成就,以期对综合学术型的二胡专家——魏国先生艺术养成之道进行多维视角分析。
进入中央音乐学院跟随蓝先生学习之后,彼时的蓝教授正是其学术人生发展最为旷达的阶段,不仅他的二胡艺术进入到新的阶段,他还开设起了中国音乐史的课程,尤其是古代史在同行中极富特色,他的史论非常注重史料的挖掘,在器乐史料方面更是新探很多。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是中国经济文化快速勃发的阶段,那时候的中央音乐学院正是“新潮音乐”风起云涌的汇聚点,谭盾、瞿小松等人的民族管弦乐新创作品自然也会冲击魏国的视听,那时的同学中就有老乡张宏光,而幼年的同伴赵光则在新潮音乐另一勃发地上海的音乐学院学习,这为三位日后的合作埋下伏笔。在蓝先生的学生中,魏国受教时间较早,辈分高只是其中的外在表现特征之一,更重要的是,他成为蓝先生二胡教学的新探试验田。所以,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其艺术养成中占据了较大的份额,这与其他二胡教师的做法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之处。我们从魏国近来出版的著作中对二胡音乐理论的阐释水平,找到其教育于蓝先生的影响。无独有偶,魏国在上海论坛上的理性思辨的研讨言辞,更能管窥其教育中的理性训练的踪迹。
不断参与演奏实践是魏国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期间,他的演奏不仅局限于校内,还多次代表学校、省市、国家参与到更大的舞台上去演奏,他曾参与到欢迎泰国公主诗琳通、新加坡踪迹李光耀的专场音乐会中,可见其艺术在同辈人中的翘楚水准。尤其是1991年的硕士学位音乐会,时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的时乐蒙先生在观演后称赞音乐会是“中国第一流硕士演奏家”,此后中国音协还组织了音乐会的理论研讨会,广受好评。据笔者调研,1991年时的硕士研究生在当时还是极为少见的,魏国能成为其中一员,使其在技能锤炼中占得了先机,将其艺术人生推进到更高的境界。
从硕士毕业后,魏国的演奏不在数量上增多了,在级别上更是提升了。如:1995年为日本富山电视台录制专辑“远方的呼唤”等。尤其是近年来,如:2017年在北京音乐厅参加音乐会并受邀在中央广播电台做专访,2018年的沈阳音乐学院校庆期间举办的个人二胡协奏曲交响音乐会⑤,2019年与乌克兰国家交响乐团合作举办音乐会并录制“丝路弦韵”专辑。全面艺术修养在魏国面对不同观众(听众)时展现开来,这些音乐会不仅有现场的技艺展示环节,还有相关的访谈、研讨,使得音乐会的影响力不仅在于音乐厅,还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及网络而广泛为人所知。不管大场子还是小舞台,魏国都等同视之,严谨对待,这使得他的每一出场都可以代表其最好技艺状态。
为人民大众奉献精致高雅的音乐,一直是魏国教授的执念之一,他除了大小音乐会的举办外,还经常举办沙龙、讲座,并在访谈中诠释他对二胡艺术全面的理解与综合素养。上述所言的“丝路弦韵”的专辑就在传播中跨越的文化界限、地域羁绊,在技艺展现与文化影响方面展现了特定风采⑥。魏国的艺术发展之路始终与时代发展相和谐,不仅在于其学历、学业的规划中,更在于艺术实践与学术训练之中。如:他在少年时代演奏的《战马奔腾》,就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人民豪情喷发时的精神诉求;青年时代演奏的《红梅主题随想曲》就是八十年代初那个“以梦为马年代”中的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最好的表达。其它代表作如《幻想叙事曲》(王建民)、《前方》《鸿雁》《国家的孩子》(张宏光)等,都是与不同时代、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相应和,这些都是魏国先生二胡艺术发展中的内涵动力所在,情感依托。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文赋》的这句话用于魏国的二胡艺术养成之道也颇为契合,情感是魏先生二胡艺术发展的起点和路径,他在技艺的训练中满怀真情与实感,在演绎实践中将其付诸艺术想象的过程之中,他的情是音乐的出发点及动人之处,而他的艺术发展之中又因理论家的适时引导而使其演绎有理性因素助力,从而使其二胡养成有了鲜活艺术生命的物象,他所创造的艺术形象也愈加清晰鲜明。可贵的是,魏国的艺术养成的过程中有着深远的家国情怀,有着开阔的艺术眼界,“观古今于须臾,扶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⑦这样的美学观就是来自于蓝玉崧等理论家的指点迷津,它有助于指将天地万物构思为头脑中的意象,然后再将这些意象驱遣于二胡演奏之中的指端。笔者注意到,魏国在央视演奏《国家的孩子》时,在演奏过程中能够完全沉入“草原额吉都贵玛”的艺术想象过程中,这是其注重情感的艺术发展之路及其美学观念相一致的。
二、二胡技术的特色修为
魏国教授的二胡技术有其特色所在。其表象之一是他自己有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支撑,并由此而形成其技艺观念,这从他的著作《魏国二胡艺术综论》中可见一斑;表象之二是他在每一作品的处理中有其特定技术运用技巧,他会在左右手的运用上有着自己的协调关系,从而使其演奏在顺应音乐内容表现之需的同时,更能展现个性技艺特色;表现之三是他的技术风格把握,这不仅体现在音乐风格显现上所用的技巧,还表现在技术风格中的个性特色。表演艺术理论上注重对应性关系的处理,是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的成果之一⑧。“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晋]陆机《文赋》)“石”、“玉”之间,“水”、“珠”之间,因协调发展而得以“山晖”和“川媚”,魏国的二胡演奏技术在扎实的基本功基础上进而寻求了协同运用的呼应关系,相生相谐。
魏国先生在演奏张宏光的《前方》中注意运用手指的快速移动及连打,从而将音乐的线条轮廓展现出来。例1中的乐句的起、落,前后句的呼应,就以左手手指的移动而得到了很好地显现。这种手指的协调运用也是后一句的开放性发展变得自然顺畅起来,从而将局部处理技术化为乐段呈现布局上来。
例1、《前方》中的手指移动及其乐句呼应关系处理
魏教授这一演奏技术的发明在注意左手三度加三度的小指快速移动之中还注意到连打技术的结合,人们将他的这一技术视为创新特色。这一技术注意表演艺术理论中二维关系,从而能前后衔接,音乐顺畅。魏国先生自己总结其演奏的创新理论:1、二胡左手单指指力训练这一理论在其专著中有较全面的阐释,可谓是填补二胡演奏训练的空白之举;2、二胡右手运弓技术在现代二胡曲中运用,这在其著作中有六种创新演奏理论,也是其特色的独树一帜之处,它曾获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3、在其创作的独奏曲《冰舞》中,他的这一技术在音乐演奏中已有了很好的实验,还注意了右手控制跳弓的技术,这样看来,魏教授的这些演奏技术是目前国内尚未见到的,至少在目前二胡理论界尚未见识到。如:他在《国家的孩子》的演奏处理中,例2中的二胡1声部在旋律开始处就以左手手指的移动、连打而将主题旋律连贯地呈示出来,在呼应句中注意了这一技术的细微处理,将其在不同幅度的旋律变化及不同长短结构的线条轮廓呈现上,这一技术被予以各种形式的应用,从而展现了蒙古族音乐旋律悠长连贯的特点,也将蒙古马头琴的某些音色融入其中,展现了演奏技术对音乐风格表现上的作用。
例2、《国家的孩子》中的手指移动及其音乐线条表现功效
将特性演奏技术凸显、放大,也是魏国先生技术发展之道的表现方式之一,这就是他将技术特点整合并形成规模性效应的手法之表现。如在《冰舞》的演奏中,例3中的音乐处理,二胡在冬季型的基础上,他先做特点地显现,将这一技术“细胞”逐渐放大,借助音乐发展的移调,音高转换,从而将演奏技术特点逐渐强调,并最终展现出整体性技术特色。
例3、《冰舞》中的手指技术的凸显并发展为特色技术之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魏国先生的演奏技术注意细节的突破,并抓住这一特定的技术而予以渐变性的放大,从而形成其演奏的特性技术,将拉弦乐器二胡在技术上的突破而放大为无限大的空间。这是他借鉴道家哲学思辨而发展二胡演奏技术的表现形态之一,是他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深思熟虑,精研细雕的工匠精神之表现。
三、审美观念的意象空间
中国二胡演奏艺术起于民间,具有深厚的生活型的文化基础。在发展过程中,借鉴其它领域,如小提琴、吹管乐等,从而将其逐渐提升,刘天华、王国潼、闵惠芬等不同时期的演奏家都在其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并将不同时代的审美情趣融入其中,既挖掘了作品的音乐内涵及其弦韵情思,也展现了器乐悟道的审美内涵。魏国先生在演奏中亦有着相似的精研探索,“以观其妙”,“以观其徼”,尤其是他在蓝玉崧先生的理性思辨观念的训练之下,在当前表演艺术理论系统化发展的语境中,他“常有欲”,“终有获”。
一是注重挖掘弦乐“游丝”线索中的意象空间,将乐曲的有形线条加以放大,并将其作用于纵向空间的建构之中,从而扩展情感的纵向空间。如他在《鸿雁》的演奏处理中,一方面借助乐队营造的纵向和声空间,另一方面以疏密相间的国画式的“留白”视觉艺术空间,而将“游丝”之态逐渐放大,从而展现鸿雁起飞时的意象空间。
例4、《鸿雁》中的“游丝”审美意象空间
二是挖掘“美其为美”的审美逻辑层次布局。如何美其音,是每一位演奏家欲以影响视听的最终目的,并将其美无限放大,从而展现了审美空间。注重对比,注重音乐间的辩证逻辑关系,并将其进行审美空间的衍展,是其又一艺术观念之一,也是魏国先生在演奏中给人的“美”意特色之处,在这一特色审美观念的助力下,他的审美有了逻辑层次的布局特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道德经•第二章)他将二胡自身旋律发展中的长短、高下进行了渐变式的逻辑关系布局,将二胡与乐队(或其它伴奏形式)进行有无、难易的逻辑层次构建,从而形成了审美空间的次第表达,逻辑呈现。如他在“红梅”的演奏处理中,就很好地挖掘了这一逻辑空间的构建,将音乐线条的各自伸展、力度与演奏法都纳入演奏因素的技术考量之中,从而展现了审美情境的层次感。
例5、《红梅随想曲》中的审美逻辑层次布局
三是挖掘多美汇聚的审美意象空间。挖掘现代二胡曲的多维意象空间,以色彩叠加而展现二胡曲的现代张力,是魏国先生二胡艺术审美情趣又一观念。如他在《难忘的乌克兰》中,以二胡线性思维为主线,并借助乐队多声音响空间对二胡声部的烘托,进而营造多色彩张力的叠合,这是其音乐现代审美空间营造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他们的很多作品处理中都有,尤其是那些二胡与乐队的、富有张力性的段落,他的多美汇聚的审美意象空间已经成为其常态化的审美观念之一。这是他适应时代音乐发展之需,将二胡音乐现代化、多声性的手法以特定的演奏予以显现,并作用于审美意象的发展之中,从中可见魏国先生对时尚之美的应和,对会意情趣的巧酌,对华丽之美的追求,这样的观念自然会易于为大众所感受得到。
例6、《难忘的乌克兰》中的多维空间所产生的审美意象
善于从音乐中挖掘演奏的审美意象的内容表达空间,是魏国先生艺术观念的表现形态。他又能从演奏中生发出多样的审美样态,这使其演奏中的情趣不断新出的观念所在,这也会不断给人以新颖的审美期待。我想这是魏国教授长于技艺,又能深谙理论,还对当前表演艺术理论有所调研,自然会给人以含蕴深厚的演奏美感空间。
结语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成绩斐然的魏国教授,其艺术养成来自于他积少成多的经年积累。虽然他现在已是著述等身,荣誉加身,但他始终保持旺盛的探索劲头,拼搏精神,奋进态势,经常给笔者发来他在研的项目,在演的节目,在出的专辑或著作。从小处做起,不断自我加压,不断追赶超越。从中也可知他如今居于“九层之台”的成就取得的原因所在。他注重技术的精益求精,注意技术“毫末”的培育、修缮,自幼就在名师门下的他,谦虚上进,“积跬步,至千里”(荀子《劝学篇》)。他的技术扎实全面,他的修养内涵丰富,他的观念意象深远。我们祝愿他在今后的发展中多出精品,为善品,为美品,为大音,不断创造出二胡艺术的新境界。
注释
①
魏国教授“二胡艺术综论”中的6篇理论文章分别是:1、二胡右手六种运弓技术在现代二胡曲中的运用,2、二胡左手单指指力训练与步骤,3、二胡快速演奏技巧中的两手配合,4、《清新飘逸
曲尽奇妙》谈二胡音乐会练习曲创作及演奏,5、
谈二胡左手演奏技法中保留指的使用对音准的影响,6、论二胡演奏艺术音乐形象的形成过程。6篇乐曲音乐风格把握及艺术处理的文章分别是:1、谈刘天华二胡独奏曲《良宵》音乐风格与演奏特色,2、谈二胡协奏曲《洪湖主题随想曲》音乐风格及艺术处理,3、谈二胡协奏曲《红梅随想曲》音乐风格与艺术处理,4、谈二胡协奏曲《兰花花》音乐风格的把握,5、谈王建民《第二二胡狂想曲》音乐风格把握,6、谈王建民二胡协奏曲《天山风情》音乐风格把握。
②
笔者搜集到的蓝玉崧史论著作有《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中国古代音乐发展概述》(中国音乐家协会西安分会1957年)、《蓝玉崧书宋词小楷》(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蓝玉崧书法集》(农村读物出版社1994年版)等,还有蓝先生给魏国写的书信。
③ “会意尚巧,遣言贵妍”,出自陆机的《文赋》,其原文为“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意思是说创作在内容的表现、主题旨趣开掘上的构思奇巧、不落俗套而又自然天成,在作品的语言形式创作方面,则以美妍为尺度。
④ 张纯林.淮南人坚定文化自信的根源——习近平用典《淮南子》启示录[N].淮南日报,2021-02-05.
⑤ 郝娜魏.国二胡协奏曲交响音乐会在沈阳音乐学院举行[J].音乐生活,2018(10):45.
⑥ 崔健. 悠悠琴韵声 情寄丝路间——评唱片“丝路弦韵”魏国二胡与交响乐队[J].上海艺术评论,2020(02):63-65。
⑦ 朱立元.美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⑧ 高拂晓.音乐表演艺术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