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中国古塔

              古塔,起源于古印度,原本是一种佛教建筑,作为埋葬舍利、埋藏经卷之用的,旨在纪念死者。据佛经故事,释迦牟尼涅之后,弟子阿难等人将他的遗骸火化,烧出了色泽晶莹、击之不碎的珠子??舍利。众弟子在各地修建坟家,坟顶立一根尖刹,这种建筑,焚语称为SluPa,汉译堵婆、浮屠、浮图等。佛教徒们从舍利塔中得到启示,并且还产生了释迦以塔喻己的传说,塔才被赋予特殊的意义。随着佛教传人,塔这种建筑形式与中国的重楼建筑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民族风格的各种式样的塔,成为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

              长沙古代建塔历史久远。据唐李邕《古麓山寺碑》记载:南朝刘宋元徽(473-476)年间湘洲刺史王僧虔重修麓山寺时曾“作为塔庙”。说明随着佛教传入长沙,建塔也随之出现。在唐代长沙铜官窑遗址中出土一件背水壶上,描绘了一座塔的图案,细致准确,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物证资料;为了解长沙唐代塔建筑特点,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长沙现存的古塔20多座、多为清代构筑、建筑形式有楼阁式、经幢式、宝箧印经式3种,平面均为八角。从建筑材料而言,主要是花岗石和砖石混合两种。其作用有四:一是埋葬高僧灵骨的墓塔,如宁乡沩山灵骨塔;二是镇妖压邪的风水塔,如宁乡麻山云霄塔;三是振兴文风的文星塔,如望城东城文星塔,浏阳龙伏的培文培;四是焚烧宇纸的惜字塔,如长沙石常惜字塔等。从塔的作用看,长沙的古塔与原来意义上的佛塔不同,注入了封建礼教思想、崇尚之风,有倡导教化的作用。

              长沙古塔造型别具一格。长沙市区岳麓山中的舍利塔,据传隋代所建,平面为方形,花岗石砌筑,高5米,基础高大,有二层须弥座,四角做成蕉叶形插角,每叶浮雕一个金刚,塔刹为相轮五重,这种塔形为宝箧印经塔。为湖南唯一的一座。长沙开慧乡的飘峰塔,建于1875年(清光绪元年),石质结构,九级六面,高25米,第二层浮雕人物故事,三层修塔碑记,四层正面镌刻有“飘风塔”,五层刻“敬惜字纸”,六层门上横额为“笔阵凌云”,两侧德联:“山河并秀,日月增辉”,七级以上的为实心,是长沙地区古塔中层数最多的一座。浏阳龙伏乡的培文塔,建于1869年(清同治八年),八面七级,砖石结构,通高26米,各层均设四拱门,转角处设倚柱,内中空有石阶登至七层,一层南向额刻正楷“培文塔”三这字。望城县黑麋峰的皇塔,传为明正德年武宗朱厚照赐建,经幢式,共4层,通高2米,平面六边形,用7块整石堆砌而成,下设须弥座,每边浮雕卷时花纹饰,设有地室,造型浑厚,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遗风。东城镇文星塔,建于清代,六面五级,楼阁式内中空,花岗石砌筑,高20米,一层正面开一门,门额刻“文星塔”,二层以上均辟三门,各层塔檐外伸起翘,结构精巧,是清代塔中的精美之作。茶亭镇的惜字塔,五级六面,以石块垒砌而成,造型壮观,相传在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塔刹被雷电击毁,尔后生长一株野胡椒树,现高5米,宛如绿伞插于塔顶,枝叶繁茂,历经风雨,繁盛不衰,蔚为壮观,成为长沙境内一处奇观。

              古塔作为建筑艺术,是人与大自然溶为一体的媒介。在碧水青山的景致中显得玲珑秀巧。绰约多姿的长沙古塔,将秀山丽水点缀得更加美丽娇娆。

      Processed in 0.094(s)   1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08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