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知道锡兰,这个国家很小,是一个以种植园经济为主的农业国,属于低收入国家之一。尽管如此,它丰富的宝石蕴藏却赢得了“宝石之国”的称誉。据说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东方巨蓝”、“宝石"、“罗根蓝宝石”和“霍普猫眼石”都产于这里,后者的重量竟达500克拉以上。对宝石,我毫无认识,只是从书本上知晓一二。
后来锡兰改为“斯里兰卡”。在僧伽罗语中,斯里兰卡意为“乐土”或“光明富饶的土地”。兰卡在梵语中又是“岛屿”的含意。这些知识依旧源于书本。
当确定斯里兰卡采风时,才发现仅凭这些星星点点的认识去访问一个古老的国度,无疑是瞎子摸象。去书店、图书馆寻访相关的资料,也空手而归,这几年根本就没有出版过有关斯里兰卡的画册或是旅游手册,就连一些大牌旅游刊物也几乎找不到斯里兰卡的介绍(也许有,但有限的时间和条件使我无法去大海捞针)。于是,寄希望“实地观光,自有所获”。
二月上旬,终于成行。飞机直飞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当夜便住进首都最豪华的一间五星级酒店,好像酒店的名称就叫“科伦坡大酒店”。抵达酒店,虽是深夜,但酒店内灯火通明,一派欧陆风情,远比想象的要完美了许多。要不是过厅画廊陈列着本地的绘画及民间艺术品,人们会以为是到了欧洲。
在咖啡厅,坐满了当地的时尚青年,很像是一个聚会的日子,要不哪会有如此热闹的青春气氛。在这种热烈情致的影响下,我们首选畅饮,不料这是一个月圆日,禁酒。在斯里兰卡,有69%上以信奉佛教、印度教占15.5%,他们都不饮酒,大概是尊重绝大多数人的信仰,每逢月圆时全国便禁酒,商店更不得出售酒,这让人有些遗憾,良辰美景嘛,不借点佳酿添趣,岂不少了兴致?但如今也只好随乡入俗了。
往后的几天,几乎也有同样的经历,只是不知斯里兰卡哪有那么多的月圆日。
坦率地讲,斯里兰卡的确太小,可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秀美的国土,加之个性突出的民俗,又使它成为了“印度洋上的珍珠”。这个岛国西北与印度半岛隔保克海峡相望,沿海是平原,中南部为山地,地形以高地为主。尽管接近赤道,可年平均气温28℃,终年如夏,是旅游的绝好去处。
我先后在科伦坡高菲斯海滨,科伦坡堡、贝拉湖畔甘迦摩寺院的水上戒坛,国家美术馆、国家博物馆、旧城商业区、集贸市场游览的过程中,拍了不少照片。然后去过色杜瓦、西格利亚市自顶山的故宫遗址,参观过康提,游览了佩拉德尼亚皇家植物园……所到之处,都留给人平和安康、友善的印象。由于语言障碍,加之导游的中文太差,致使我失去许多认识该国文化的机会,跑过好些书店、饭店、宾馆的小卖部也依旧买不到中文的旅游书籍,但从许多明信片上却发现了更多的可去之处,这之中,大多又与佛教有关,林林总总的寺庙,不同形态的大佛,以及各种描述与佛有关的绘画,镶嵌在这片土地与历史中,引人联想,发人深思。
特别是这个经济不发达国家还实行免费教育(居民识字率为86.5%),实行免费医疗,诸多善举,不得不叫人感叹。
我曾在巴蒂卡罗湖畔的宾馆小住,那里环境优雅,绿树成荫,充满民族风格的乡间别墅装饰得既优雅又质朴。漫步湖边,看一望无际的碧水连天,看彩云变幻,与水鸟嬉戏,任松鼠、猴群四围穿梭,那不知名的野花,那点缀其间的异卉,无不散发出动人心魄的清宁,这哪像旅游胜迹?分明是天外仙踪!此时似乎才体会到何为红尘滚滚,何为世外桃源。再看看生活在这里的人,不难发现他们都感悟到自然的启迪,那么纯善,那样朴实,又那样乐于天命,他们仿佛不是生活在廿世纪的人群,倒像是远古时代的精灵。
于是遐想,生活在这里我会是什么样?是在这静谧的环境中作画,写诗,还是读书?我难以选择,也许什么都不作,和乡民一样,以粗茶淡饭养生,与自然为邻,不求怡养天年,只望一世心静。这仿佛有些禅意,大概这片土地太适宜信佛,要不斯里兰卡成不了“佛国”。
从斯里兰卡我带回两件纪念品,一是在甘迦拉摩寺院水上戒坛旁拾的菩提树叶,一是在自顶山下买的彩绘木雕。
多年来,我一直把龙爪槐树误认为是菩提树,直到见到真的菩提树才知“菩提本无树”是玄机,世上确有菩提,在斯里兰卡的好些地方都长着这样的树,树叶十分别致,桃形的叶端有一条修长带钩的叶尖,颇有画意,我带好几片留着纪念。
原以为木雕以本色为佳,可这里彩绘的面具实在太吸引人,经不住诱惑,我买了几个雕刻相近但彩绘不同的面具,不知这些面具刻划的是哪路神,每个面具上都装饰有九条眼镜蛇,这十分凶残的眼镜蛇在艺人巧妙的安排下竞也流露出多姿多彩的装饰美感,叫人叹服。
据说在印度和斯里兰卡,蛇是受崇拜的神,因而蛇神也无处不在,这多少有些让我吃惊,甚至难以理喻。尽管如此,我还是带回了有关蛇的传说,并愿这些
性灵真是神的化身……
斯里兰卡,“光明富饶的土地”。斯里兰卡,令人怀念的“乐土”!
阿年
二OO六年五月于古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