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孔维克和他的《公车上书》

            (1/3)

            (2/3)

            (3/3)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30年前,孔维克创作的《公车上书》在第七届全国美展中荣获铜奖,在美术界产生了很大反响。20年后,《公车上书》被列入“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由孔维克耗时3年,再次创作完成。这幅史诗性的巨幅画作甫一问世,便又一次在美术界引起强烈震撼。在历史人物题材创作上,孔维克无疑又获得了新的成功。但是,在成功的背后,我们可曾知道孔维克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劳作,流下了多少苦涩的汗水?《书画名家》自本期始将连续报道有关《公车上书》的创作情况,使大家进一步了解站立在《公车上书》作品前鲜为人知的立体的孔维克。

          公元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清廷与日倭辱签《马关条约》,讯传华夏,举国上下朝野内外一片哗然。时正值国之科举殿试,在京会试之18 省举子群情愤懑,如骨鲠在喉,似山洪蓄发。康有为遣梁启超等人发动各省举子联合上书,一时都察院车水马龙,奏章如雪片飞呈。四月底,康有为决意再行更大请愿活动,遂召集各省举子200余人,会聚于京城宣武门外达智桥胡同之松筠庵,共谋大计。此庵原为上书《请诛贼臣书》、弹劾奸相严嵩之明朝忠臣良士杨椒山故居,故亦称杨椒山祠。众举人于此聚集请愿,其寓意莫不深泓焉。

          康有为连夜秉烛书就致光绪皇帝万言书,提出了迁都、变法、练兵、拒和等改革之要旨,呼吁练兵而自强,变法成大治。上书征得1200余人签名,并于五月二日递呈都察院,都察院以条约已签为由拒收上书而终未能呈达圣上。但此上书却刊刻成书在全国广为流传,改革变法思想深入民众。光绪二十三年十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大连湾,广州湾、威海卫、九龙半岛亦相继被沙俄及法英等国强占瓜分。十一月,康有为再次晋京激奋上书并得以呈光绪帝,帝鉴于时局之紧迫而力排众议,决意变法。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颁布《明定国是诏书》于天下,广开言路、用人唯贤、裁并机构、实行新政。孰料变法仅区区3月则迫于慈禧太后等保守势力之叠叠重压,于九月二十八日以戊戌六君子血溅菜市口而告败之,此变法世称“百日维新”。其虽夭折,中国却由此掀开了近代史上重要一页。

          盖因自汉代始,举人会试即乘公家车马前往殿试,“公车”遂为举人代称,故史称其为“公车上书”。此为中国近代史之重大事件,它冲破了“士人干政”之禁令,是中国百年来改革变法之前奏,是士人千年来首次为社稷安危而呐喊。这些怀国家之兴亡、行匹夫有其责之莘莘学子,为民族振兴抛颅断肠、奋战浴血之慷慨悲歌,震撼着百年来国人之心灵,至今仍让吾辈诸君常为之击节赞叹也。

          已丑之盛夏孔维克撰文并书


      Processed in 0.090(s)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