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美术评论不应以范曾先生赝品《广陵散》作为依据

            (1/3)溥心畬诗意 作者:马啸天 尺寸:137 X 91 cm 创作年限:2014年

            (2/3)范曾先生

            (3/3)范曾2004年作《广陵散》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作者/马襄

          2015年,有一篇美术评论文章,评论的背景依据是范曾先生的《广陵散》作品,为纠正该评论的荒唐谬言,基于我对范曾先生的学识与人品之了解,更出于对古代研究《广陵散》的历代先贤和当代艺术大师的尊重,本人依史据典考证了《广陵散曲》和网传范曾先生的《广陵散画作》,以下为《广陵散曲》来源考证与《广陵散画作》辨伪的心得体会。

          一、《广陵散》历考

          嵇康(224年—263年,一作223—262年),字叔夜。汉族,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时期的曹魏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 ,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官至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而被司马昭处死,年仅三十九岁。

          《广陵散》琴曲最早出现于东汉后期。在蔡邕(133年)的《琴操》里,有一则聂政为父报仇鼓琴以饰,行刺韩王的民间故事。

          杜夔在汉灵帝(156-189年)任雅乐郎一职,《琴史》曾载有:“夔妙於广陵散”。

          应璩(190-252)《与刘孔才书》中有“听广陵之清散”记载。

          东晋人葛洪(公元284)著有《嵇中散孤馆遇神》一文,文中证明《广陵散》为天台女巫赠与嵇康的,并告之该曲作者为“广陵子”,因为“广陵子昔与聂政山中习琴,形同骨肉”。

          唐人房玄龄(公元579)等人著《晋书》载:有幽灵遂传《广陵散》于嵇康,随与嵇康约定:“此曲不得教人”。公元263年,嵇康临刑俱,寻琴壮抚《广陵散》,并唯叹惋:“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北宋人(983)李昉、李穆、徐铉等著《太平御览》引文士传载:“嵇康临死,谓其兄曰:‘以琴来否’?兄曰‘已至’。康取调之为《太平引》”。

          宋人朱长文(1039)《琴史》:杜夔,字公良,河南人。邃於声律,聪思过人,丝竹八音,靡所不能,为魏太乐令,绍复先代古乐,皆自夔始。帝尝对宾客,欲使吹笙鼓琴,夔有难色。帝怒,以他事黜之。或云,夔妙於广陵散,嵇康就其子孟求得此声。

          南宋郑樵(1104)《通志》:河间杂弄二十章:广陵散,嵇康死后,此曲遂绝。往往后人本旧名而别新声也。

          明人朱权(1425)编《神奇秘谱》,谱中有“刺韩”、“冲冠”、“发怒”、“报剑”等内容的分段小标题,因故断为《聂政刺韩王曲》。

          清人刘鶚(1857)《十一弦馆琴谱》载:《太平御览》引文士传,嵇康临死,颜色不变,谓其兄曰,‘以琴来否?’兄曰‘已至。’康取调之,为《太平引》。曲成,叹息曰,‘太平引绝於今日耶?’此绝传者是《太平引》,非《广陵散》之证也”。

          近代杨时百(1863-1932),名宗稷,“时百”是他的字。杨时百自号“九嶷山人”,是公认的近代琴学大师,古琴“九嶷派”创始人。现代著名古琴大师管平湖是其弟子,杨时百在其所编《琴学丛书》的《琴镜》中就认为此曲源于河间杂曲《聂政刺韩王曲》。

          “广陵”是扬州的古称,“散”是操、引乐曲的意思,《广陵散》的标题说明这是一首流行于古代广陵地区的琴曲。这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萌芽于秦、汉时期,其名称记载最早见于魏应璩《与刘孔才书》:“听广陵之清散”。到魏、晋时期逐渐成形定稿。随后曾一度流失,后人在明代宫廷的《神奇秘谱》中发现它,再重新整理传播,才有了我们今天听到的《广陵散》。琴曲的内容据说是讲述战国时期聂政为父报仇,刺杀韩相侠累的故事。

          桐乡人冯水1927年著《广陵散谱序》载:广陵散琴操......今世所传琴谱至古为明刊宋谱,且不数见,更遑论隋唐!臞仙谱作於永乐,既云传自隋宫,当必有据。更证以晋卿之诗,至近亦唐宋谱也。处今之世,能得唐宋之声,不亦大可实贵哉?原谱或有可疑,缺落处以及词名之异同,特为逐条辩正。

          今存《广陵散》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1425年)编印的《神奇秘谱》,谱中有关于“刺韩”、“冲冠”、“发怒”、“报剑”等内容的分段小标题,所以古来琴曲家即把《广陵散》与《聂政刺侠累》看作是异名同曲。

          《广陵散》在清代曾绝响一时,建国后由管平湖先生根据《神奇秘谱》所载的曲调进行了整理、打谱,使这首奇妙绝伦的古琴曲又回到了人间。

          综历代史书与琴书之记载可断其详:杜夔妙於广陵散,嵇康就其子孟求得此声为一事,《聂政刺侠累》为一事,幽灵遂传《广陵散》于嵇康为一事,袁孝尼从中散偷学《广陵散》为一事、中散临刑鼓《广陵散》、《太平御览》之《太平引》各为一事。因史误传合诸事为一事耳。综上,唐以前各家琴书俱载有《广陵散》,至明朱权编著《神奇秘谱》等史证证明广陵散从未绝传,且古来琴曲家多有把《广陵散》与《聂政刺侠累》看作是异名同曲......。

          嵇康可谓魏晋奇才,精于笛,妙于琴,善于音律。尤其是他对琴及琴曲的嗜好,为后人留下了种种迷人的传说。但至今《广陵散》之曲作者多有不一之说:“《琴史》夔妙於《广陵散》为一说,嵇康与杜夔之子杜孟求得此声为一说,幽灵在长亭之夜传与嵇康为一说,天台女巫赠与嵇康为一说,《太平御览》之《太平引》为一说”......。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一首曲调较为激昂的古琴曲。根据刘东升的《中国音乐史略》,《广陵散》大约产生于东汉后期。据说,《广陵散》这一旷世名曲,因聂政刺韩相而缘起,因嵇康受大辟刑而绝世。因而古曲《广陵散》的背后,实际上包含了聂政和嵇康的两个典故。

          据史综述可以看出:蔡邕和杜夔之《广陵散》均出现在嵇康之前,后有嵇康与应璩故事之交叉,故《广陵散》非为嵇康所作也,或《广陵散》与《聂政刺侠累》本该就是异名、异曲,各为其一也。嵇康不过是演奏者或传承者之一也。

          范曾先生简介(百度百科):

          中国当代大儒、思想家、国学大师、书画巨匠、文学家、诗人。现为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南开大学、南通大学惟一终身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荣誉文学博士。是当代中国集诗书画、文史哲、儒释道于一身的文化大家,平生著作等身,已出版一百六十余种诗、书画、哲学之著述,国家图书馆珍藏其中119种。

          二、《广陵散画作》辨伪考

          2013年10月10日,雅昌艺术网载有一幅银座国际2013秋拍精品范曾2004年作《广陵散》。其作品介绍如下:设色纸本,镜心130.5×331cm,约38.9平尺。款识:广陵散。余二十年前有此稿,甲申年复写之,江东抱冲斋主,十翼范曾。钤印:江东范曾、十翼、所思在远道、十翼范曾长寿无量。出版物:《范曾诗文书画集-心画篇-丹青篇》P93,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

          画面中抚琴者,身着白色衣袍,眉头深锁,面容沉着,心境平和的双手抚琴为在座的三位听者弹奏《广陵散》。这三位中最具特色的听众便是这位半裸上身的,迎风举着酒杯,闭目思索的高士,他已经完全沉溺在琴者的琴声中,心无旁骛。另一位听者是位女子,她身体倾斜,面容祥和,被琴者的琴声陶醉。第三位听众则是书童,他目光向下,嘴角上扬,若有所思。最后画家描写了一只正在奔向嵇康的猴子,大概它也是被琴声所吸引吧。

          余以为此作当为赝品也,其因有三:一、范曾先生作为中国当代大儒、思想家、国学大师、书画巨匠、文学家、诗人等身份,就学问而言当属登峰造极者。我认为范先生若创作该作品,不应对其作品的故事情节与历史背景不进行考证;二、历代琴史、琴书对于《广陵散》的曲作者从未形成是嵇康作曲之统一意见。三、该作品创作之内容与《广陵散》或《聂政刺韩王》的词曲内容豪无任何关系。完全一派浪迹山野的世外桃源内容景象,一无激烈的刺杀场景,二无嵇康临刑就义悲壮抚琴的动人场面。

          今存《广陵散》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1425年),谱中记有关于“刺韩”、“冲冠”、“发怒”、“报剑”等内容的分段小标题,所以古来琴曲家即把《广陵散》与《聂政刺侠累》看作是异名同曲。

          近代琴学家杨时百,在其所编《琴学丛书》的《琴镜》中就认为此曲源于河间杂曲《聂政刺韩王曲》。《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为父报仇的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

          结论:

          1 赝品之低级错误,范曾先生作为集中国当代大儒、思想家、国学大师、书画巨匠、文学家、诗人等身份于一身,不应该发生如此低级错误之创作。

          2 倘若范先生或公众真的认为该作品就是其本人创作,那岂不是自毁名声。故网传之拍品应为赝品。

          岁丙申末伏首日,啸天马襄识于京中澄怀堂晴窗


      Processed in 0.097(s)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