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居高声远蜕浊秽 浮游超尘洁自身

            (1/13)蝉是夏日里最常见的鸣虫

            (2/13)清 蒋廷锡画蝉

            (3/13)江寒汀画蝉

            (4/13)齐白石画蝉

            (5/13)于非闇画蝉

            (6/13)溥心畬画蝉

            (7/13)王雪涛画蝉

            (8/13)赵少昂画蝉

            (9/13)田世光画蝉

            (10/13)马啸天《疏柳鸣蝉图》

            (11/13)马啸天《柳下听蝉图》

            (12/13)《柳下听蝉图》局部

            (13/13)马啸天《临风听暮蝉》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浅论古今文人与鸣蝉结下不解之缘

          作者/煦风

          蝉是夏日里最常见的鸣虫,古人认为蝉性高洁,与世无争。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曰:"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说明自古蝉生于泥土,出土羽化之后,则栖于高树之上,以露水和树汁为食。虞世南有诗曰:"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因此,古代名贤之士人常常以蝉自喻,借蝉表达自己的高洁品质和人格之美。

          南朝·梁的诗人褚沄,有《赋得蝉》诗云:"饮露非表清,轻身易知足",古代诗人喜欢用蝉来比喻高洁的人格;好咏蝉,更好以蝉觅句。李商隐《蝉》诗云:"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杨万里有"半柳斜阳半柳阴,一蝉飞去一蝉吟",南朝王籍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宋人朱熹更有"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等传世名句,因此,古人喜欢咏蝉抒情,蝉也代表了诗人知足常乐的"清欢"人生态度。

          古人还有听蝉的妙趣,听蝉是古人闲情雅致的生活和朴实淡泊的清欢。而听蝉的乐趣,自然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需耳到心到,心思玲珑之人,方能感受到其中浑然天成的妙处。而表现听蝉的大多情形也都是以言诗作画的方式来抒发情感的。

          除了咏蝉和听蝉以外,史上的画蝉者亦有多人,有作品传世的有清人蒋廷锡、李鱓、江寒汀等。

          近现代则有齐白石、于非闇、溥心余、王雪涛、赵少昂、田世光等前贤辈出。而最为著名的算是齐白石先生了,赵少昂先生排在第二,其二人风格有别,一工一写,齐白石的工笔草虫最为著名,赵少昂先生的写意画蝉最为传神,赵少昂先生对蝉情有独钟,盖取蝉之清高以自喻,在他的《竹蝉》画作中,画家以淡而雅给的笔墨写出竹竿与竹叶,以浓墨写出抱一竿孤竹的寒蝉,显现了鸣蝉的孤高寄托。

          京师布衣画人马襄啸天亦曾画有听蝉图三幅,一幅为元书纸上所画小写意风格的《疏柳鸣蝉图》,一幅为《柳下听蝉图》,画中为一高士在柳树下面坐听蝉鸣,鸣蝉则画于树干上的隐秘之处,细看才能发现端倪,画中的高士人物画风近似大千先生风格,而画作的题款内容为其自作诗句"多向大千寻雅趣,闲来柳下听蝉声",这是为了假借大千先生传神的寓意,同时也是为了表达作者对张大千先生的仰慕之情和崇尚古人淡泊宁静的生活志趣。

          而第三幅画作为《临风听暮蝉》,画中有一高士,临风倚仗于风柳之下,画中并未有蝉,只是通过倚仗临风躬身而立的高士表情,表达了听蝉的意境,我以为此幅作品应为啸天的最佳作品,其构思之妙妙在画中并无鸣蝉所绘,只是通过描述一位高士的听蝉表情来表达其境界所在,题款:"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作品取自王维诗意。画中的人物神态安逸闲适,疏柳飘飘,随风拂起的动态如在眼前一般。该作品突出表现了作者的高雅情怀和高洁志向。以及其对自然的观察细致,除此以外,作者又以灵动智慧的线条组合完成了作品,同时也将王维主张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气韵,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古往今来的各种蝉鸣,自每年农历的六月伊始至九月之间,异常的响亮于大自然的云霄之上,声调激昂,胜似天籁绝响,回荡在宇宙人寰之间。所以咏蝉、听蝉和画蝉之趣则不能人云亦云。也许古人适以听蝉,是为了从中感受到自己那份独立遗世和羽化成仙的生命纯洁吧。而今人再也不会像古人那样,蜕于浊秽,浮游于尘埃之外了。


      Processed in 0.098(s)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