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画友忠奎》

            (1/2)

            (2/2)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清理书箱时无意翻出一幅旧作,这是一幅近五十年前的水墨写生作品,作者是几年前去世的老同学忠奎画的。画的名子叫《海河晨曲》。时间是在1962年。此画作者忠奎兄比我大两岁当时也就十六、七岁还在上初中。记得这幅画是跟据速写稿整理而成的,画得是河西区刘庄大街东头从海河西岸向东岸望去的河两岸景色。这幅画真实地再现了当时海河的景貌,河中的帆影;手摇的小船还有往返于河西河东的摆渡小火轮让我看起来是那样的遥远而亲切。这幅画最吸引我的地方是画出了清晨海河的雾蒙蒙湿潞潞的感觉。由于我非常喜欢这幅画,展后他便将此画送给了我。

             说起来忠奎兄还是我小学的同校校友,由于他画画得好经常画壁报,他用生宣纸画的类似于齐白石风格的花鸟画在学校展览时引起轰动,那时侯小学生画水墨画的很少让我羡慕不己,因为共同的爱好使我们很小便玩到了一起。很巧初中都考中了天津四十二中,学校的业余生活很丰富,尤其是美术方面更是如此,美工组还分几个小组,有西画组山水画组,花鸟画组还有篆刻、剪纸、木工等小组。忠奎是山水画组的组长,他的山水画得到美术老师和组内同学们的一致好评,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1963年暑假学校美工组组织部分同学去北京写生,因为拿不出六元的费用,忠奎便没能与其他六位同学成行。我和建平、寒松、雨生、振玉、振明在丁秉琛老师的带领下在北京游玩、写生了六天,去了故宫、中国美术馆、颐和园、香山、动物园等景点。还拜访北京老画家惠孝同老先生,这次去北京大家收获很大,回来后跟据写生稿画了一批画在学校办了一个国画写生展。通过这次展览同学们的写生创作水平和绘画技巧都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提升。忠奎失去了这次重要的学习实践机会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1964年忠奎因毕业成绩欠佳没能考上高中或中专学校。当时全国开展了号召学生支援边疆和上山下乡的第一次运动,邢燕子、侯隽是那个时代的楷模。这次大潮忠奎也被裹携其中,扎根在河北省文安农场,一去就是二十多年,八十年代后期才得以回津。满睑风霜摺皱的忠奎带着老婆孩儿回到了天津,人木木的如鲁迅笔下老年润土般早已失去了昔日的风采和灵光。没有工作没有房子......看到同学们都不差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心里的落差可想而知。

             曾经美工组的同学聚在一起研究帮助解决忠奎兄的就业问题,忠奎很是感动。最后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在一个国营商场谋得一个美工的工作,他很是满意和知足,因为又与画画搭上了关系。一晃十多年过去,国营商场越来越不景气,美工也遂渐变成多余的人,下岗待业成了无奈的选择。要说把画画这门技艺变成谋生的手段对一个游离于“体制”外面的业余画者来说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卖钱他画起了工笔画,甚至作高仿的古画。我曾劝过他:“人上五十手眼不灵,何况如今的画商没法说,定画时和言悦色,拿画时贬损压价不守承诺,累好受气难咽。没少听你报怨,何苦呢”?“那我该怎样”?“你以前水墨画得这样好,不如重新拾起来,画点自己想画的东西,一旦画出名堂而成名也末可知”。“哎,一切尘埃落定,成名哪那么容易” ......看来他是没了信心。

             忠奎通过艰苦的奋斗终于买上了自己的房子,可不久传来忠奎患中风的消息,原来他为了完成一幅大张工笔画的任务借用了一间没有暖气的地下室......好不容易养的差不多又不幸患上胃癌,真是不幸加不幸。记得到医院去看他只见他瘦得不成样子,我说了不少鼓励和安慰的话,他苦笑着看着我,我感觉自已有些虚委,可又能说些什么呢?临告别时他拉着我的手说:“我能再见到你们就知足”。我扭过头去泪珠止不住滚落下来。半年后忠奎走了。

             《海河晨曲》我一直认真地珍藏着,睹物思人,往事并不如烟。

      Processed in 0.105(s)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