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莲子清如水 佳人美如玉

             我与心永交往已有二十余载,读他的画也经历了无数春秋,特别是近年来,几乎每一个春天他总会带给人许多惊喜,他的画风在不经意中日趋成熟,视野在静静的展开,看他不断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新作,不难感受到他惊人的毅力和创作的严谨。他待人谦逊,诚恳,不张扬,不浮躁,默默地走自己的路,引来诸多赞许。

             他是坚持传统绘画从中脱颖而出的艺术家,是东方美学甚至是唯美主义的倡导者,他的作品既传统、又现代,呈现出多元艺术的美感,读他的画赏心悦目又回味悠长。我无法进入他的内心世界,但我知那是美轮美奂的天地,那里有充满哲理的诗,有动听的弦乐,有斑斓的色彩,更有无数绝色佳丽;在祥云飘渺的世界,在荷风四溢的水畔,在松风竹影摇曳的山林,他与鸟儿唱答,他与山泉和声,一派自然,一派天趣,于是油生了画意,于是“那种温润如玉的细腻感觉便在这崭新的笔墨与色彩所营造的华丽空间游走…”正是在这种美的熏陶中画家为我们描绘出《十二花神》的多姿多彩,《盛世礼乐》系列的雍容华丽,《莲塘清韵》的雅洁与《春江花月夜》如诗如画的妙境。廖笑评他的画说·“在官能世界的灿烂背后,在画家技法的狂欢和才情横溢背后,在画家悠远绵长的华丽气质中折射着传统的人文片段,星星点点,清寒逼人,这使我在五色迷乱中渐次体会到了庄重与寂寞的含义,那是一次莲花开与落的升华。”秋生先生则说心永的作品:“除了一脉相承的唯美,抒情的内核外,对自然,天趣,纯情与精神家园的追寻,又进行了得意的凝聚与深化。同时,把自身精神境界和审美追求化于创作实践中,并提升为人格良好的标尺和风范。”这些评介,让我们更深一层的理解了画家作品的内在含意,也再次经历了艺术家创作与审美的心路历程。

             心永喜欢古典文学,对诗词更是倾心,我读过他一些诗作,让人过目不忘。如:“丹青点染尽奇峰,水转天回上九重。何时泛舟凝碧路,将身了却画图中。”“日暮藕塘西,凭轩独敛眉。妾面如花面,当怜欲放时。”又如“画阁留香久,微风拂若薰。丹青闲冷碟,坐看一天云。”再如“挥毫泼墨锦城西,粉黛三千半委泥。玉作金镶谁肯识?凭窗独对浣花溪。”特别是文字间流露出对女性温情与柔美的感叹竟叫好些画家嫉妒,活脱脱一个痴情郎君。当然,这是话外,现实生活中的廖君却少与^交际,莫说女人。

             不知何时,心永对《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发生了兴趣,费了不少心思读“红楼梦”,反复琢磨这群演绎了上百年历史的各色佳丽。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画过十二钗,但我明白这是一项浩繁的创作体验,别说弄清这十二钗的人物性格、异彩纷呈的人生经历,就连弄清十二钗的排列都会十分为难,许多研究资料表明原书中只写到十二钗正册的十一图,对十二还没有点明,就又讲到十二钗副册一图,随后又叫副册二图,算来共计有十四图,后四人中哪一个会晋升为十二钗正册,叫人是一头雾水,心水却能从中理出头绪,并深入研究了“林黛玉的孤傲高洁之美与薛宝钗的温柔贤淑之美;晴雯的泼辣与撩人的阴柔,探春的男子风范与史湖云的男孩子气。”尝试以淡彩小写画出“人物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来”,这实非易事,加之对所描绘的时代,场景的把握,的确要花费许多心力,然而他作到了,尽管为画十二钗作了好些春秋的案头功夫,尽管几易其稿,但最终造就了洋洋大观。用他本人的话说:“还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还想从头再来…虽是画金陵十二钗,却让我重温了《红楼梦》这部人文的百科全书,受益匪浅,感悟良多,要画,这之中真还有许多取之不尽的题材。”

             灯下我反复欣赏心永笔下十二钗的图片,那许多让人可爱、可亲,可叹、又可怜的女性形象浮上心口,只时我已无意再去评述画家的构图、造型、用笔等诸多技巧上的妙处,竟沉浸在一片让人感动的女儿世界,无论是喜,是悲…

             尽管再生千次,也成不了“宝哥哥”。

             二0—0年十一月于川西蕉庐

      Processed in 0.102(s)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