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初识磊磊

             金秋十月,应邀去伦敦参加一个中国艺术展的开幕式,就是在这个展览上与磊磊相识。由于那天出席开幕式的人太多,我没有机会与他交谈,但从朋友们的介绍中知道,磊磊与他父亲在四川呆过很长一个时期。知道磊磊的父亲便是著名作家曲波先生。

             画展开幕后,我空闲了许多,便约在英的四川老乡述旧,从他们口中才知道磊磊如今已成了旅英华人中十分有成就的职业画家,并且在推动中英文化及美术教育上作了不小的贡献,去年还获得了政府所颁发的教育奖。一句话,他是已经进入英国文化囤中为数不多的使使者。

             据说,磊磊不仅事业上有成就,在个人生活上也重新获得了幸福,他现在的夫人是一个会讲中国话的英国人,而且他们又有了一个小女儿……

             对磊磊的过去,我知之甚少,但提到“星星画展”却记忆犹新。磊磊便是这个画展的主要刨始人之一。为了多一些认识磊磊,我们约定去唐人街会面。在伦敦除了餐馆,便是咖啡厅或是酒吧,要找一个茶馆聊天是不可能办到的奢望,惟有可去的,便是找一家中餐馆一边喝茶、一边吃小点,只有这种场所可多坐坐。尽管天下着大雨,磊磊还是如约来了,我们便在“中国酒家”拉开了话题。虽说是初初相识,但彼此的交谈却毫无拘束,从磊磊自信与坚毅的目光中不难看出,这是一位血气方刚而又十分睿智的汉子。先前以为他只是前卫艺术家,会与我谈论许多涉及现代绘画的主题,不料彼此谈的最多的还是东方文化,从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到古玩、纸笔墨砚,从古典文学到品茗及四川辣子,从他旅英绘画的几个转折(画水墨风俗人物配上诗词或是书法注解,画水墨的英国风光建筑,到重新审视自己的创作)重塑自我到英国现在竟有上千人学习中国画。从过去在伦敦举办的个人画展,到明年将要在新加坡举办的2001,新主题画展的细节,话题广泛,自由随和,不知觉间便到了饭店打烊的时候,偌大的酒楼只剩下喝白了的一壶茶和两个相见恨晚的艺术家,再不好意思久呆了,况且磊磊下午还有一堂课。听他讲,虽然创作任务繁忙,仍有好些大学和艺术团体要他去讲课,有时像苏富比、嘉士德这样的拍卖行也要举办一些讲座要他参加。他认为,只要能有机会传播东方文化是一件大好事,故而乐此不疲。

             分手时,他送我两本小册子,一本是类似速写的日记,一本是去年他办的个人画展《此时此地——画对新世纪》出的画册。前者是他对80年代以前家庭、个人、社会认识的真实纪录,后者是经过震痛后重新创作的篇章。《此时此地——面对新世纪》,所表现的主体是人的一双手,一双无所不包,无所不能,既承受痛苦,又诠释释放,既流露出无奈,又呈现出希望与力量的寄托的双手。当然,这之中还包含了亲情、友情与热情。可惜我看不憧画旁的英文,不知道这些作品的确切命题。但似乎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通过这些作品感到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冲动,通过这些流露出各种语言的手,我领悟到自身的价值与创造的快乐l通过这些作品,对磊磊我有了更多一些认识,我开始明白他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精力从河滩上捡回那些带有英文字母的花纹石头,然后用石头组台成带哲理的文字,用这些自然的结晶陈列在他的画展中,这不仅是构思出奇,而要完成这个理念所付出的心血更是罕有人为的。总之,这次展出从形式到内容,从构思到制作都充满了张力,引起文化艺术界的广泛关注,获得很大的成功。磊磊心很细,想问题、办事都十分专注,为了明年的展出,他构思了许久许久,选了若干方案,作了无数计划,最终他选定的仍是十分平常的题材:讲述普通人的生活。他想画一组人,各种肤色的人,画这组人,不是尽力去刻画他们的形象,而是想尽力去揭示他们内心的追求。他认识一位藏族妇女,她从二十岁起到五十岁,不停地重复同一个劳作——“转经”。她希望变成一个男人,为了这个希望她三十年如一日的祈祷,终日摇着手边的经简。就这么简单的一个故事,可却深深地打动了磊磊,他要把她画进他新的主题绘画中。这听起来是否有些不可思议,但细细回想后,又觉得这的确是值得表现的题材,尽管这是极为普通的生活,甚至有些悲伤,但毕竟是实实在在的现实,尽管到达彼岸未必是福,但追求的过程的确是一种永生。也许,这个主题展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故事,可惜匆忙中彼此没有时间去详述。但我相信,这个展览将会更出色,更动人。

             当天夜晚我又细细地读另一部画集的日记,从张戎与柯玫瑰两位女人为他写的前言和他自己写的自序,我更深一层地认识了磊磊。尽管他与他家庭所遭受的磨难和亿万中国人有太多的共同之处,然而他以及他的家庭历史的确太富传奇色彩。未读这些文字之前,我不知道历史上曲姓曾被满门抄斩,更不知道他们便是山东仅存下来的曲姓传人。他祖父曾是历史上一个悲剧式的英雄,曾率农民军与军阀张宗昌作战,后死于饥寒交迫。祖父养十个子女,九个死于战乱、饥饿和疾病,他父亲是惟一幸存者。父亲后来参加抗日、革命并成为著名作家,但文化革命却未曾躲过灾难,几乎是九死一生。磊磊本人则当过农民、赤足医生、士兵、工人、画家,经历了无数动荡而坎坷的岁月……后何以离开祖国,何以在英伦定居,不用问,也足够写一部长篇,这其中更不乏有一章章传奇新篇。

             我知道,磊磊是靠着坚定的信念,以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一步一个足印才闯了过去,这经历,同样是九死而后生。

             读他的绘画日记,从那发自内心朴素而率真的文字中,我甚至随着他一阵阵的呻吟和呐喊,也一阵阵的讴歌和呼唤,呼唤良知,呼唤真诚。讴歌正义,讴歌永恒的生命与点燃希望的太阳l那一幅幅看似潦草而多少还带些稚气的线描,却有着沉甸甸的份量,它不仅记录艺术家的心路历程也记录了一段历史的巨大回响。如今,已不再是《星星画展》被随意禁止的年代,中国的开放必将随着历史的进步飞跃式地向前发展。如果磊磊今天能回内地去举办他的个人画展,必将会赢得真诚的支持与更广泛的关注,我相信有更多的人会站在历史的高度为他鼓掌!

             在这部绘画日记的后半部分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不要去寻找自己的位置。只要你真正地做完了你想做的事,那么你就已经站在那儿了。”这是他经历了无数次磨难后,大彻大悟的自白,从这些充满了哲理与平常心的话语中,我似乎又看到一个全新的磊磊……然而,这太不够了,我还想知道得更多,关于他的生活、关于他的艺术、关于发生在他身边的各种有趣而又有益的事,要是有机会,我想以他作一次“专访”,并想见见与他共命运的异国妻子…

             几天后,磊磊约我去他家作客,这意外的邀请真使我兴奋不已,磊磊叫刘杨来带我去他家,他家住在郊外,这是一个非常安静却又非常闻名的小区,温布尔登。这是全英网球比赛及欧洲重大网球赛事举办地,享有盛誉。这个区域的建筑似乎是统一的古典模式、整齐大方,而且非常别致,据说这些建筑已有100年左右的历史了,属于受保护的建筑群体。磊磊的住房不算太大,但二楼一底、好几间房也足够住了。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作学问、搞创作,真是再好不过!

             磊磊给我的印象是比较前卫的艺术家,但仔细看过他的一系列作品的幻灯片后才知道,其实他所追求的是东方哲学思想的体验与中国水墨在新时期所应关注的时代精神,为此他不懈地努力,并以各种形式进行着苦行僧式的探索。在创作的同时他不断地向传统学习,广泛地研究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绘画理论,文学创作、诗、词、歌、赋乃至民间艺术,古瓷、古陶均一一涉猎,并在艰苦探索的过程中获得巨大的刨作灵感与快乐。照常理讲,磊磊的生活应该有了极大的改善,可他坚持以一种非常朴素的东方人的生活方式,去面对欧洲的浮华,他把积攒的钱用来购制大量的书籍和古旧字画,他舍不得这些“国粹”在外流浪;一个清代的竹篮,一个明末的粗瓷碗,乃至几个褪了色、极其普通的农家木椅子也会引起他的兴趣,并把这些在他看来罕见的东西买下来。而一谈到这些散发着东方文化气息的物品,他总是无比动情,他甚至想搞一个大一点的房间把这些好东西都陈列起来,保存下去。

             他的事业成功了,可他依旧非常关注那些有困难的艺术家,他乐意给他们以力所能及的帮助。一句话,他认为一个有良知的艺术家应该肩付起社会的责任。

             近两年来,他的创作任务非常繁重,安排的展出一个接着一个,他几乎没有时间去从事社会活动,可一当有这样的需要,他还是放下自己的创作去参与许多公益性的活动,他把为普及或是推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看成是自己的义务,这在当今,实属可贵。

             磊磊的妻子从事美术教育,曾经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在中国学习期间,她常常骑自行车转北京的胡同,古老的中国民风民俗引起了她极大的兴趣,渐渐地她开始坐着火车、长途汽车在中国各地跑,青海、甘肃、山西、陕西、桂林,她几乎跑道了大半个中国,而且还能讲一口比较流利的国语,大概正是这些生活使她爱了上中国,并和磊磊结成了伴侣。如今她们已有一个刚满四岁的小女儿,给和睦的家庭带来了不少欢乐。虽然只在他们家呆了一个晚上,可我也深深感染到他们的幸福,特别是他妻子的热情、爽朗好客与东方人并无两样。晚上磊磊还亲自做了四道中国菜给我们美餐,并拿出老窖的茅台酒助兴,使人真是大喜过望,无疑这是在伦敦所度过的一个非常美好的夜晚。

             这一夜,我与磊磊天南地北的谈得不少,真有些“诗成有共赋,酒熟无孤斟”的味道,要不是明日一早又要去另一个城市,必要聊到月西坠,日上三竿。

             分手后,又才想起还没有来得及看磊磊的另一批新作,据说那是一些引起不懂中文的西方^的极大赞赏的现代艺术。

           我真想早些读到这些作品。

             2000年10月于伦敦——普利茅斯

      Processed in 0.102(s)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