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利峰算来已有十余年,其间偶有电话或是信函,都是短之又短,可我对他的美好印象却从没有因此而减淡,我知道利峰始终坚持在这三江的源头寻觅他对艺术的追求,执着,坚韧而又淡定。
利峰毕业于青海师大艺术系,继后又赴北京画院深造。近年来先后出访过日本,东南亚及俄罗斯,在采风交流的过程中,他博采众家,广为吸收,在艺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读利峰的作品,常常会带给人许多欣喜,青藏高原的雪域风情,把人引入一片圣洁而清淳的境界,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赞歌,是天人台一的完美体现;在这里看不到喧嚣浮躁,看不到势利纷争,勤劳善良的藏族儿女在广袤的土地上按自己的生存方式默默的耕耘和收获,这是都市人无法理解与享受的快乐,那么自然,那么平和,就像清晨升起的朝阳,夜幕高挂的满月…
《吉样的鼓》、《花的季节》是两件耐人细读的作品,前者描绘的是三位祈福路上的藏女,她们神情凝重而虔诚,尽管表情各异,但不难看出在若有所思的神态下内心世界的活动,她们是为来生祈祷?还是为丰年祝福?还是对大自然的宽厚感恩?是乎这些并不重要,画家用“吉祥的鼓”,这一震撼心灵的颂歌揭示出难以表述的寄托,这是追求真、善、美的吟唱,是一个民族向往美好的记录。《花的季节》则是用诗一般的语言,揭示出少女心灵深处的向往与期待,尽管早春的寒梅如纷飞的瑞雪把画面装饰得饱满祥和,可少女们顾盼的眼神依旧流露出对未来的憧憬……这是耐人思索的场景,兴许这也是画家经历过的生活。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昆仑春雪》、《晴雪图》、《收归》一类的作品,这些反映藏族放牧生活的画面,使我再次体验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生态之美,高原之美!人们常说“大美青海”,在利峰的作品中我有了更深一层的感受。
我不知道利峰这些年画了多少类似的作品,但看得出画家热爱这片热土,并深深的把他对艺术的追求耕植在这片丰硕的大地,与他谈起青海,他总会滔滔不绝的与我讲起祁连山,讲起青海湖,从三江源头到土族花儿会,从门源一望无际的油菜花到坎布拉瑰丽的丹霞地貌,还有藏传佛教中六大寺之一的塔尔寺,以及因文成公主而闻名的日月山,倒淌河……总之,一谈青海,利峰便双眼发光,情绪檄动,看得出他不仅把对青海的热爱藏在心底,更乐意把他对西部山水的情怀一览无余的介绍给大家,并用眷恋而洒脱的笔墨留下对这片沃土的记忆。
我读过这样一段文字:“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水是世界屋脊的冰川冻土上汇聚而成。是雪山千万条溪流淙淙的台汇,赋予了黄河一往无前桀骜不驯的生命活力与雄浑神魄。在巍峨雪山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镶嵌着无数明镜似的湖泊,蜿蜒的山脉中林海涛涛,苍苍茫茫。山坡上,云雾中的牛毛帐房内有阵阵火光下的欢笑,山那边马背上不时传来绕过云端的吟唱……”这一切,让人着迷,这一切引人神往,这便是青海,这便是传说中神仙出没的地方。
利峰说,来年的八月,当湖水湛蓝青草如茵,当草原鲜花竞放的日子,约我重游青海,重温那梦幻般的景象。
我期待着,愿冬日快快过去,愿春风吹遍草原,更愿草原之花早早绽放!
二0—0年十二月于没有月光的寒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