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任重的画,他的作品不仅呈现出严谨的创作风范,同时亦流露出清新明丽的典雅气息。
我喜欢任重其人,从第一次见到他,便预感我将与他成为“忘年交”的朋友,特别是他为艺真诚,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更留给人很深的印象。
任重今年才廿一岁,可他在绘画艺术的道路上已经度过了十几个漫长的春秋’
任重家学渊源,他父亲是位从事教育的国画家,母亲是砚雕艺人,家庭的熏陶使天资聪慧的任重获益匪浅,加之他长期的刻苦用功,使刚成年的艺术家便赢得了画坛的关注,特别是近两年来,任重的作品多次参加各种展览,并多次获得广泛的赞誉,甚至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多种新闻媒体都为其作过报道。
面对这些殊荣,作者不矫不躁,仍旧安心作画,在他的眼里,下苦功夫学习依旧是他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他以为自己的基本功仍算不得扎实。许多作过的日课,还得重新梳理。
他曾不止一遍地临习《清明上河图》、《溪山无尽》、《挥扇仕女图》、《文会图》、《六尊者像》等一大批唐宋名家墨迹,仅《八十七神仙卷》便放大临摹了十余遍,他曾经一连数月地临摹陈老莲作品,常常进入了一种痴迷的境界。除了画画,他在书法上也下了不少功夫。正是在习画习字的过程中,他对古典文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发现中国的古典文学是帮助他提高绘画与书法表现力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于是小小年纪的他便对《史记》、 《二十四史》以及老庄与孔子的著作百读不厌。当然最令他陶醉的是诗词歌赋,他经常选抄些性灵短句配画,从中感悟诗画台一的妙趣,他甚至感觉到诗和画的结台会油然生出许多旋律的美感,细细的品味,竟令人心旷神怡、回
肠荡气。
渐渐地,在深入学习古人技法,临摹先辈精品的同时,他也隐约认识到,“师古人”亦要“师法自然”,只有两者结台,才能有继承,有发扬,于是他开始走向大自然,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几年功夫,他的写生稿竟达40大本之多。不难想象,艺术家为深入生活所付出的艰辛。
从与任重的交谈中,我得知他十分崇拜大干先生,他对大干先生艺术所体现的“清新高古、风致隽永”的画风和通篇流露出的雅逸之气赞同不已,除了反复临摹代表作外,八方搜集大干先生的资料,对大干的生平、经历、学习方法、艺术风格都作了系统的认识。特别是大干先生关于“画欲脱俗气,洗浮气,出匠气,第一要读书,第二要多读书,第三要选择系统地读书”的治学论述对他的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读任重的作品,有时也不由自主地进入了他的刨作境界,仿佛我也心如止水地伏在画案上,用笔、用心跟画家笔底的花与人物对语,感受^与自然、历史与现代相互融合辉映的宁静,这是何等快慰而又令人神往的事啊l想起这些,我倒羡慕起任重来,羡慕他竟能耐得住寂寞,并透过浮躁的社会步入自然的清纯。
于是,我想编印一些任重的作品介绍给大家,让更多的朋友在美与宁静的氛围中欣赏传统艺术所散发出的特殊美感,欣赏这些看似“高古”,却又与现代人追求淡泊,渴望从“世俗”中解脱出来的精神境界,从而唤起我们心灵的共鸣。
大概,这便是我首推《任重工笔高士作品选》的动机。
当然,这些作品也只能反映任重创作的一个侧面,尔后,我将陆续介绍他更广泛的创作领域,不仅介绍他在继承传统上的足迹,也将更关注他艺术上的变革,正如他所说·“只满足传移模写而停步不前的人是没有出息的,学古人不能融会变通终将成为食古不化的画奴。”他也非常明白,时代需要一批有长远眼光,能静下心来想问题,能扎扎实实做事情的人,他自己便打算沿着这条求索的路走下去。
我相信他的话,并乐意与他在漫长的艺术道路同行!
1998年元旦后8日于古益州《听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