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马灵丽:时间里的空间讲述

        作者:徐伟 2014-06-13 10:45:34 来源:享悦艺术

            (1/5)

            (2/5)

            (3/5)

            (4/5)

            (5/5)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摘要: 马灵丽 1989年生,四川成都人,201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获学士学位,先后于北京、成都、重庆、台北等地参加联展。2012年获今日美术馆“富隆杯”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年度提名展金奖,2013年获凯撒新星今日美术馆大学生提名展金奖。 他的梦想绢本设色105cm&ti…

          推荐关键字 马灵丽 艺术家 水墨

          马灵丽

            1989年生,四川成都人,201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获学士学位,先后于北京、成都、重庆、台北等地参加联展。2012年获今日美术馆“富隆杯”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年度提名展金奖,2013年获凯撒新星今日美术馆大学生提名展金奖。

          他的梦想 绢本设色 105cm×75cm 2013年

            时间里的空间讲述

            绘画,这一艺术门类发展至极简主义、极少主义之后,陷入了“终结”的困境,中国传统水墨在全球化的多元语境下,以多种途径实现现代转型。实验水墨、都市水墨、抽象水墨、新水墨等定义的出现,显示出水墨在当下的蓬勃发展。以徐累、徐累为代表的新工笔艺术自觉推动了传统工笔的现代转型,消解传统惯性的束缚,拓展工笔语言的表现维度,为年轻艺术家们的创作打开自由创新的通道。

          影 绢本设色 110cm×80cm 2013年

            马灵丽这位1989年生的年轻艺术家,正是在上述水墨语境中,以水墨为媒介,秉承传统工笔技法,试图用创作构建智性审美通道,呈现新的视觉经验。不论是毕业创作《时间写的诗》,还是《寓言》系列以及最近的8米长卷《观》,她对艺术的敏感,对时间与空间的探索,都已获得认可。传统与当下、西方与中国、现实与想象等二元论的话语或思维模式,在她的创作思考中早已消除界限、混融一体。绘画与装置的门类区别也被取消,在绢本绘画装置《时间写的诗》里,她充分利用绢的半透明性质,同时结合光线以及一定的空间距离,将绢本背面的绘画投影至墙面,并与绢本正面的绘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实与虚,前景与后影,遥相呼应。作品形式突破了绘画的传统空间,不再局限于架上,而是延伸拓展至墙面。绘画题材从象征派诗人兰波的《长夜》到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利特的比利时小镇,从一片青葱草地到一棵直立的树,内容简约却丰富,以亮色为主,使画面清新纯粹。

             在作品里,她不是消费青春式地叙述自我成长,也不是表达纷繁社会语境中个体的焦灼与不安,而是展开对艺术的重新思考与探索。《时间写的诗》中,时间不再凝固静止,而是流动之姿。观者的观看一改被动式接受变为主动探寻,从绢本前景画面延伸至墙上投影,再回到观者自身,时间在观看过程中被放慢、延长,空间的距离叠加了前景与后影,形成多义的观感空间。作品《观》以手卷形式呈现,共描绘两组图像:一组是一只死鸟每间隔30°视角的特写,共12幅,为虚描,以白线造型;另一组是人走动过程中脚步的相对静止状态,共12幅,为实写,敷色渲染,两组绘画交错间隔排列。移步观看中,死去的鸟因角度转换竟有了旋转的动感,人的双腿则类似电影的逐个镜头,进入运动状态。在这件作品里,整与散、一与繁、生与死、虚与实、静与动等诸多相悖相生的概念被艺术家灵巧地组织建构,为作品提供更多阐释空间。在她三矾九染的传统技法里,绘画不再是静观退守的审美态度,而是探讨此在的空间关系,动态、片断、混杂状态里表述现代性的时空经验。

          1921-2 绢本装置 60cm×41.5cm 2014年

            “笔墨当随时代”,在“表现”、“抽象”、“象征”这些业已失效的美学概念下,马灵丽的创作正是对固定思维的拒绝。她不描绘广阔的社会图景,不渲染名山好水,不摹写牡丹芍药,而是进入生活的微观层面,探究事物间的内在联系;进入艺术的系统结构,探究空间与时间的呈现形式。当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一切神圣的坚实的信念和规范都变得暧昧不明时,她开放的探索和实验精神,是艺术家主体以温润坚韧的穿透力,串连起碎片化的现代性生活、弥合个体与世界的断裂,是艺术对庸常的超越及诗性向度所指。

      Processed in 0.104(s)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