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视觉观是中西绘画艺术差异的根源--专访《新浙派》代表人物卓鹤君

        作者:核实中..2014-06-06 11:35:36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1/10)卓鹤君

            (2/10)卓鹤君

            (3/10)卓鹤君

            (4/10)卓鹤君-澄江涵浩月72.5X71CM

            (5/10)卓鹤君-君看一叶舟46X70CM

            (6/10)卓鹤君-空山新雨后47.5X74CM

            (7/10)卓鹤君-明月净松林74.5X72.5CM.

            (8/10)卓鹤君-明月松间照74.5X72CM

            (9/10)鹤君-飘洒一条江48X73CM

            (10/10)卓鹤君-月光下46X70CM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5月25日,一场名为《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 2014典藏·山水作品展》(以下简称典藏·山水)的艺术盛宴在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隆重揭幕。作为参展嘉宾之一的“新浙派”第二代杰出代表、大师陆俨少的高足卓鹤君先生,特意从杭州风尘仆仆赶来共襄盛举。和他一起参展的还有另外15位国家画院的同仁,他们均是当前山水画领域各画派的翘楚,联手带来了超过200幅山水佳品。能将如此众多的山水大家及其佳作汇聚一堂,堪称是近年来少有的、高水准的一次艺坛盛会。

             在盛会现场,记者采访到这位以“抽象的现代性”而著称画坛的艺术家。在采访中,卓老回顾了自己贪玩的童年、波折的青年、探索的中年、豁达的老年,畅谈个人的艺术生涯。自始至终,现场都洋溢着轻松、热烈的气氛,大家都被卓老的健谈所感染。不愧是来自灵秀之地的气韵大家,气场就是非同寻常!

             漫漫求学路,“俨”师出高徒

             1943年,卓老出生在浙江杭州,自幼生长在一个商人家庭,作为家里最大的儿子,备受父母宠爱。说起与画结缘,首先要感谢他的大姐:“她(大姐)很爱画画,我看着看着也就喜欢上了,开始是画人物。因为那时还小,爱打篮球,也很贪玩,所以就没把画画太当回事,甚至曾和浙江美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擦肩而过。到了高二,教我美术的赖老师是潘天寿的弟子,他算得上是我的启蒙老师,发现我的造型能力还不错,便指导我研习山水。后来毕业时又想考浙江美院,但由于时局变化,没能如愿。”这一晃就是数年,卓老在中学当过美术老师,也在工厂里做过工,但始终没有放弃对美术的追求。1973年,一幅《茶山春早》令他一鸣惊人,随即便被大师陆俨少发现。1978年高考恢复,卓老得以完成自己的梦想——考入浙江美院的中国画系山水画研究班,正式拜在陆俨少门下。卓老形容自己考美院的过程就像一场“马拉松长跑”,足足耗费25年的光阴,“不过,我还是很有运气的!”

             又是30多年过去了,再度忆及这段改变其命运的求学生涯,卓老依然感慨不已:“陆俨少不仅是我的恩师,也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没有他,我就不可能留校任教至今。在山水画的艺术造诣上,恩师才算是真正进入了一个‘自由王国’。而在他的教导下,我领悟到了董其昌风格的玄妙,从而把山水画得更加具有符号性,也更加突出它的单一性。”如今,卓老还是沿用陆俨少大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培养自己的学生,传承这份宝贵的水墨精神。

             不做“现当代”,一心要创新

             众所周知,卓老的创作受西方现当代艺术影响很大,接触西方绘画的时间也很长。1985年,他去美国明尼苏达州讲学,第一次被西方艺术所震撼,“我看到了许多当代大师的原作,当时自己就像傻了一样,完全不知所措。”随着对外交流机会的增加,卓老的眼界更加开阔,每一次出国讲学都成为了他学习西方绘画艺术的良机。“现在国内的许多艺术家都在搞现当代艺术,我觉得这些尝试都很好。但如果你看到过原作,你就会明白——外国人已经把它玩到了极致,什么都做过了,你跳不出这个圈子,创新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最终他并没有因此而转向西方的现当代艺术,而是更加坚定了自己钻研、传承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的决心。

             近年来,有很多人都在探讨中国“山水画的现代转型”。对此,卓老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真的创新太不容易了!我越来越发现,老祖宗已经把所有创新的路子都尝试过了。”但这并不等于山水画的发展会停滞,他认为“一定要发扬、保存中国画的底蕴,挖掘中国文化深层次的东西。在此基础上的转型自然就会是朴实的,还是毛主席的那句话——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继不要排斥西方画,也不能冷落了传统的技法。”针对山水画转型,卓老也提出了自己的三个“诀窍”——“1、自己一定要有想法;2、要敢于画坏画;3、要能在画坏的基础上再把它改好!”而转型等目的“绝不是把中国画变成西洋画”,而是为创新提供更多的思路。

             悟得视觉观,巧绘夜山水

             在采访过程中,卓老提出了一个相当新颖的观点——视觉观。他觉得之所以西方艺术和东方艺术存在差异,根本原因是视觉观的不同:“西方绘画讲究透视、构图,而我们中国的山水画讲究章法与布局。这就好比,我们的黑眼睛所感受到的世界与外国人蓝眼睛看到的其实是不一样的。”而这种视觉观上的差异导致西方世界在接受山水画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同时也注定了在创作与创新方面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应该摒弃保守,最终的目的只是创作出好的作品!”

             至于卓老最为人称道的“夜山水”作品,也是这次国展美术中心“典藏·山水”展的一大亮点之一。当记者问道为什么会对“夜山水”情有独钟?卓老意味深长地说:“其实,夜晚的山水虽然看起来是一片黑,但一旦看进去了,就会发现里面有很多美的东西。”卓老在创作中很注重利用西方绘画的一些技法,把山水拆开,重新组合,加入色块与金石的元素,令画面构成丰富且充满秩序性。而这种创新往往是在不经意间迸发出来的,对此卓老半开玩笑地表示:“很多都是我以为会画坏的画,结果涂着涂着就别有韵味了。”

             对于此次“典藏·山水”展,卓老很是重视,并对国展美术中心这个传播平台赞誉有加。“这是一个难得的艺术交流展示空间。作为国家画院来说,这绝对是一个意义重大的‘秀场’。”卓老还表示,在未来力争将自己最钟爱的大尺幅作品挂到国展美术中心来,“能有这么好的平台,我们一定要珍惜!”

      Processed in 0.105(s)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