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年度评选名家名作——百杰画家施文虎

        作者:admin2021-01-19 16:01:41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艺术简历】

          施文虎,出生1975年,安徽淮南凤台人,现居寿县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

          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新文艺群体书画家工作委员会委员

          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安徽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

          安徽省书画研究会会员

          淮南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2013年作品《羽翠香凝图》入选2013安徽青年美术大展

          2014年作品《晴露凝翠鸟声喧》入选辉煌丹青.第二届合肥经济圈美术作品展

          2017年作品《乐在其中》入选“乡风墨韵”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并收藏

          2017年作品《家园》入选“翰墨青州”2017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7年作品《清音》入选首届“白山黑水.美丽四平”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7年作品《清音》在“我们的沃土我们的梦”安徽文艺界2017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暨“大淮河”主题采风创作成果优秀奖

          2018年作品《冬日》入选“入蜀方知画意浓”全国美术作品展

          2018年作品《融》入选“江海门户通天下”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8年作品《惊梦》入选升庵诗画——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奖并收藏

          2018年作品《轻霜薄雾过荷塘》入选品真格物——全国青年工笔画作品展



          依微显真情 静溢褪铅华

          ——浅谈施文虎工笔画与中国文化


          依微显真情,静溢褪铅华,这是对画家施文虎工笔画作品的最好诠释。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很容易就会沉醉于画中的景象,这是一种非常高妙的绘画语境,是画家将自身的心灵感知去无限扩大并描绘,由细入微,由微而极,其所呈现出来物像和意蕴,那是超越了客体本身的时空性。由此可见,意境深邃的塑造表现力,是他一贯作画的主流风格,这是融合了画家对自然界的情感体会和探索认知,是用内心的感触去静思和营造属于自己的另一个微妙世界,朦胧幽远,静溢和谐。



          画面的效果很巧妙的透过视觉去柔和一个人的内心,吸引着对方,从而使对方毫无抗拒地深陷其中。这是一种有意味的变化形式,注重变化微妙的色彩以及线条,力求深厚有力的笔触,静溢幽远而又不缺乏灵性的画面感官,从而给观众传达一种多思、博大、丰富而完美的视觉愉悦感。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作为一位精神和毅力都正处于巅峰时的画家,本就是该奋不顾身去追求和展现自我的一个最佳时期,这才是一位有毅力、合格的工笔画家所具备的精神,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家。这样的艺术,值得我们去追寻,去珍藏,去期待……



          其实绘画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有趣味的表达形式,蕴含有自身的文化意义。中国画更是代表了中国的文人思想和精神,同时也表现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高度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魁宝和骄傲。但很多人并没有弄清楚中国画的本质特征,从而影响了从文化的高度去欣赏国画。在画家施文虎的画中世界,最注重的就是自身的心灵体悟,于静寂观照中,求返于内心深处的心灵节奏,以结合宇宙内部的生命气息,再以自身的艺术语言去描绘和展现出来的静态语境,这是一种微妙的表达形式,由静中世界去反映物像本身在画家心灵深处的个体感触。



          因此,要了解画家施文虎的语境,弄懂中国画的本质特征,首先就是要感受画家个体的心灵体悟。如果这些作品,画家都放弃了自身的语言和体悟,势必会落入俗套当中,由此从作品中不难看出,画家本身时刻都在真实世界中寻找最直觉的感受。或者说,越是远离正常视觉的作品,就越具有本质意义上的真实,越是在对象中直接感受到的情感符号,就越是触动人的内心。画家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就需要熟悉各种不同的语言表现方法,才能使胸中的意蕴变为可视的艺术形象。



          中国画之所以被称作中国画,本身就是因为中国文化的宇宙观是它的理论基础。人的精神文明受不同的宇宙观制约,就会产生不同的民族精神,产生不同的审美观和艺术观,从而产生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和效果,这是民族艺术发展的生命路线。中国先哲几乎从一开始就力从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探玄求奥,而不看重人与“天”(神)、人与“地”(物)的关系,从而在中国文化中,宗教文化贫乏,在人与物关系上,强调感情色彩的“役万物为人所用”。中国文化思考方式是整体性的,所谓“天人合一”就是中国文化信奉人与自然合一的观念,而画家施文虎的艺术理念,恰恰好就体现到了这一本质上的特征,遵从人与自然合为一体,将自身融入自然,再让自然界反馈到画家本身的一种内在感悟,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而作为一位绘画创作者,一旦他的内心体验和思想感情相结合,相交融,就会使他的作品产生深邃诱人的魅力和感染力,能使观赏者如身临其境般。



          庄子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也就是说人与自然始终处于一种和谐的,融为一体的关系之中。由此形成中国文化中的“以和为贵”、“中庸之道”等精神品质,渗透到审美意识中就是“万物静观皆自得”、“无为”、“不着意”、“以人之天而合天之天”,崇尚自然优美。由这种理论所产生的审美意识一旦用于艺术创作,必然会产生独特的事物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而结果展现的这种艺术往往有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本质特征,这就形成了中国画是最具心灵化的艺术。总之,境界越开阔,艺术品味就越高。画家施文虎在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不是呈现外部世界,而是倾听自身心灵深处的声音,感受灵魂的触动。只有用心灵去勾勒每一条线条,用情感去渲染每一笔颜色,才能赋予画面拥有灵魂,使作品充满魅力,熠熠生辉。



          由此可见,中国画并不是物照其画般的纯客观描绘。画家施文虎把绘画的客体作为传达感情的载体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以墨色的浓淡,点线的交错去描绘意境深远的胸中画面。他作画的首要是观察自然,感悟自然,并让自身融入景物当中,做到“物”即“我”,“我”即“物”,只有这样才能使自身感悟到最佳的情意与物象,衍生适合自身且独特的表现手法,不苛求于客观事物的合理性,画家并不以描绘眼前所见的景物为满足,而是凭自己的思想、感触去发挥想象,追求对自然界的全面感受,只要能感觉到就能以绘画的语言去表现出来,然而画中的景物已不再是客观的物像,而是画家主观意愿所感受到并表达出来的绘画语境。所以说自身的心灵体悟,是诠释中国画本质特征的首要因素。



          从中国文化上去解读中国画,中国画并不只是呈现人物、山水、花鸟、走兽和虫鱼等形象,还有诗句、书法和印章的相互搭配。这就表现出中国画本身具有丰富的文化元素,这在世界绘画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再看画家施文虎的作品,大多数都是在画面题上仅有的书名并盖上印章,这是传承于宋元时的作法。宋朝时的画家在画面上书名不用印,用印不书名,二者用其一。到了元朝时,画面上既书名又盖章,一直沿用至今。所以说,画家施文虎的作品在整体上,画面效果还是很有复古的意蕴存在。中国画除了用笔墨、诗文主体语言作画,还用印章的语言去进一步调节画面的意境和思想感情,在古雅文气的画面上加盖一方朱印,能起到画龙点睛的特效。诗书画印的调理搭配,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风格,给中国文化增添了一笔浓重的色彩,呈现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内容。



          再者,在中国的文化史上,中国画的思维是拥有独特性的,从构思、造型、线条、色彩和时空性上面,客体的科学性永远服从于主体的艺术性,是不能完全用科学的标准去衡量的,进入画面的客体都是经过了画家的主观改造,艺术性的拉伸是非常的浑厚的。从构造上看,在于形意而非形似;从线条上看,中国画的线是高于生活的。然而不管是哪一方面,都是以意为主导,但中国画的线条内涵却是极其的丰富,线的阴阳顿挫、枯湿浓淡、轻重快慢的节奏变化,都能清晰地表达画家的思想、感情、学识、修养等,这是综合了“意“,故此要高于生活,这也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画的基本特征。而基于中国文化的宇宙观,自然为我,我为自然,呈现在画面上就是模糊了时间、地点和空间,打破了时空的界限。那么,再观画家施文虎的作品,我们一般很难从他的作品中能够捉住线条的变化,这又是为什么呢?



          从中国画的传承史上,中国画可以把纷繁复杂的客体,如自然的色彩、明暗、体积等都过滤为“空白”,而中国画又恰恰是以空白为基色,在空白中大做文章。空白就成了意象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成为意象的空间,还可以成为其他意象的物体。空白可以在画面中作为意象的江河、大海、平原、山川、烟霞、云雾、瀑布、衣服、皮肤、器皿等一切客体,只要画面需要,都可以把客体中丰富的色彩、浓淡、明暗、体积等过滤成空白,从而达到意象性的目的。空白不仅可以当做烈日炎炎的白昼,也可以当做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随着画家给画面主体限定的范围而变化。



          它既是无形,也是有形,这形存在于观赏者的联想之中。空白是人的心理空间,它的价值在于虚胜于实、无胜于有、简胜于繁。因此,要解读画家施文虎的工笔画作品,就要从他的色彩构造和心灵变化去透析。在画家作品的整体画面上,呈现最多的是色块的渐变构造,其中并不是没有线条的构造存在,而是画家特意用色彩去把线条模糊、淡化,内藏于画中色块间,然而在色彩上更好的去和谐整个画面,使时空的穿透性更加的强烈,在空白中染变空间虚实,在模糊的无形中塑造有形,以达到自身感受之中的意象空间,这样的意象充满穿透性、可变性和塑造性,演化高层次的意境。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261(s)   10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7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