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冯家驳:当艺术品拍卖遇上“新常态”

        作者:冯家驳2014-12-09 08:30:59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2014年又过得差不多了,这一年中国艺术品拍卖进入了一种“新常态”。

            这一年,被媒体曝光的假拍事件少多了。除了中央电视台揭露了上海、广州两起没有拍卖资质的文化公司打着送境外拍卖的幌子骗取鉴定费、图录费、服务费的事件以外,还真没注意到有关合法拍卖公司假拍的报道。

            这一年,关于“拍假”的报道也少多了。除了《功甫帖》之争在今年持续发酵,一波三折之外,今年也还真没听说因为国内某家公司拍卖的某件拍卖品的或真或假,像往年那样闹得沸沸扬扬甚至对簿公堂的案例,。然而,即或有《功甫帖》之争,毕竟是外国拍卖公司拍卖的东西,与中国的拍卖业没有多大关系。

            这一年,可能是因为拍假、假拍的现象有所减少,呼吁修改《拍卖法》第61条的呼声也减弱了许多。

            这一年,各大艺术品拍卖公司更注意精耕细作,尤其是在拍卖场次安排上更加细化 ,更加强调拍卖品的文化内涵,而且每个专场都有了高雅、大气的专题名称。但拍品征集依然非常辛苦,征集的成本也不断拉高。相反拍卖成交额、成交率却仍有下滑的趋势。从公布的春拍成交额看,多没有超过去年。秋拍正在进行时,有部分公司已经公布了数据,成交额较去年秋拍均有百分之十几到二十几的下降,有的公司数据较为含糊,给人的感觉是底气不足。

            这一年,可能由于没有爆炸性新闻,媒体对拍卖业关注的热情也不比往年,不用说现场直播早就没有了,就连过去天天报道拍卖新闻的知名报刊、知名网站也缩小了相关版面,有的网站关于拍卖的新闻更新速度变慢,也有网站的拍卖版面除了春秋两拍期间还有的可看,平时则以广告为主,其他内容剩不了几行字了。还有的干脆改版为以学术讨论或具体作品评论为主了。

            这一年,那些数量众多但不大被关注的小艺术品拍卖公司有的开始转向。从拍品类别看:不再追求上档次,所拍的翠玉之类大多以价格在千八百元的大路货为主,并且添加了南红、崖柏等适合一般民众需求的小东西。从盈利模式看:有的公司不再以收取佣金为主,而是借以拍卖的形式销售自营的或者变相自营的商品。也有小拍卖公司干脆把拍卖会变成了为文玩市场、小商品市场乃至海鲜市场聚拢人气的宣传工具,走穴于各个市场之中。笔者在京城就不止一次看到某家拍卖公司将在某艺术品市场中举办“买卖双方0佣金”的文玩、收藏拍卖会的宣传广告。可见他们的收益是另有来源。

            这一年,网上拍卖不仅不再是新闻,也不再是业内业外议论的话题。鲜见有人再分析网拍的利弊了,也很少有人再纠缠是不是违反《拍卖法》了。与此同时,拍卖公司大面积介入“网拍”。

            这一年,悄然兴起的“微拍”倒是新事物,还出现了几个小有名气的“微拍群”。尽管有些议论,但仍有发展趋势。

            这一年,政府对拍卖行业的管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是实行多年的拍卖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审批要求被国务院取消了;二是文物拍卖企业的拍卖经营资质由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了。但同时文物主管部门的监管也相应加强了。据说前些日子,上海十四家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因所报的年审资料不全,被国家文物局暂停了的资质。后经紧急补救,部分公司的资质得以恢复,才正常举办秋拍。

            基于以上管见,略述几点拙识。

            一 拍卖行业或将回归“两头忙”的特性。

            “拍卖”和大多数行业不同,有的行业是有自己产品或者充足的货源,但市场需求不旺,他们的主要精力则是用于开发市场;相反,有的行业是市场需求不成问题但货源紧缺,那么他们的注意力就集中于产品的开发或者货源的组织。而“拍卖”的特点则是,必须货源、客源两手抓,而且两手都得硬,缺了那一头都不行。所以“拍卖”本来就是非常辛苦的“两头忙”行当。其中的辛酸,业内人士都会有深刻的感触。尤其是做文物艺术品拍卖的可能感触更深。

            组织一场拍卖会要同时或者交叉在组织拍品、安排活动、资料报审、发动客源等四、五条战线上拼搏。而这几项工作又以组织拍品和发动客源为重,每年周而复始地组织一两千件有分量、有卖相的文物艺术品上会,谈何容易?文物艺术品不是萝卜白菜,而是存量极少或者产量极低的稀罕物。是手托着钱都不一定买得到的稀罕物!拍卖公司凭着两只慧眼和一条不烂之舌,硬要说动卖家拿出藏品参加拍卖,何其难也?在文物艺术品市场疯狂的时候,市场价格高于藏家的期望值,藏家还可能较顺利将自己的藏品出手,炒家们当然乐意趁高价位之机赶紧出货,这样使拍品征集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得以掩盖。而市场一旦归于理性,市场价格趋于平稳时,藏家惜售、炒家锁仓是必然现象。因而拍卖业的“拍品征集难”的特性也就很必然地显现了。

            再看客源发动。文物艺术品本来就是与人民日常生活相关系数不大的小众消费,特别是其中高精尖的东西,可以说市场面非常狭窄。即或是在文物艺术品市场高潮时,那些亿元量级的甚至连千万级的拍品都算上,竞买者也是财富金字塔尖端的极少数群体。可着全国数,买家总共又有几多?无非是屈指可数的那么几家实力很强且主要以自投资为目的的公司和富豪。当然,至于那些几十万、几百万级的拍品买家的总量肯定要多一些,但其中以赚取更大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投资者也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些公司和个人,在容易赚大钱的艺术品市场热时期,会不请自来。他们游走于各大拍卖公司之间,或者做空或者做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使得整个拍卖市场显得异常活跃,推动拍品价格成几何级数狂涨。这时候。拍卖公司虽然用不着发动客源。但在激烈的竞争中拍卖公司不得不极力巴结这些拍卖场上的豪客,以留住客源。甚至对他们久拖货款的违约行为也不得不无限度忍让。其实这种维护客源的也是非常辛苦的甚至是无奈的。

            而社会的政治经济形势不可能允许这种非常态的击鼓传花式流转模式永久继续下去,终究有一天会归于沉寂。不幸的是,这两年“狼来了”。相当一部分文物艺术品的投资客或者遇到了资金问题、或者看空市场、或者.....,总之不少客户缩手了。“任性”出价的买家少了,那么拍卖公司的客源问题也就重新突显了出来。维护老客源,开发新客源的难题也就回归到拍卖行业了。

            所以说拍卖行业在新常态的形势下更得“两头忙”了。

          二 拍卖行业或将回归到普通行业之列。

            众所周知,自打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拍卖业得以恢复以来,这个行业就倍受政府和社会的关注。近三十年来,拍卖业一直被媒体当作追逐的热点,几乎所有知名的综合媒体(包括报刊、电视和网站)都辟有或曾辟有专门报道拍卖动向,尤其是文物艺术品拍卖动向的专栏、专版。这是除房产、汽车和股票行业以外所不多见的舆论现象。

            除了媒体长期且高度关注以外,全国立法机构、各级政府也对拍卖行业另眼相待。全国人大专门为这个本来与国计民生关系不大,但是从业人员不过数千的小行业专门立了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接之而来的是商务部、工商总局、国家文物局等管理部门的一系列配套法规。这可是大多数行业所没有享受过的殊荣。

            然而在,政府对各个行业的行政干预主动减弱,市场竞争进一步走向规范今天乃至今后,任何行业的特殊性都将弱化。拍卖行业也将向一般行业靠拢,由一个倍受政府关注的特殊行业演化成国民经济中普通的流通行业。

            国务院取消拍卖从业人员执业资格要求和文物拍卖企业的企业资质由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便是明显的信号。

            下一步,人大是否对《拍卖法》有所动作,不得而知,但政府当下对本不符合《拍卖法》原则的网拍、微拍等拍卖行为所采取的如此宽容的态度,也是不争的事实。

            同时,原本必须通过拍卖公司的司法涉案物资拍卖,去年浙江司法系统开始试点不通过拍卖行业而直接开展的“司法网拍”,也曾受到拍卖行业的质疑与强烈的反对,但今年还是在全国大部分城市铺开了。

            这些可不可以说明政府已经不再把拍卖行业当作“特殊行业”看待了呢?

            至于文物拍卖,还必须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调节,是没有疑问的。但是《文保法》所调节的范围不止是文物拍卖业,同样调节其他业态文物经营行,所以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在文物经营行业中本来就没有什么特殊性。

            三 拍卖行业或将面临着“洗牌”的局面。

            所谓“洗牌”,并不意味拍卖行业的萎缩,而是在新的政治经济形势下,拍卖行业可能在行业结构、经营方向、盈利模式等方面都出现一些较大调整。

            从数量上看,实际坚持开展拍卖活动的公司会进一步减少。据我就北京的情况观察,现注册的拍卖公司300余家,但在近两年正常开展拍卖活动的充其量也不超过一半。其中有文物艺术品拍一、二 、三拍卖资质的130家左右,但比较活跃的也不过三四十家,其他的不是偶然组织一次活动便是处于休眠状态。之所以如此,尽管可能各有原因,但经营不善大概是主要原因。北京的情况如此,全国的情况也可能略见一斑。

            长期经营不善就势必选择转行或者歇业。这不是一种行业结构上的洗牌么?依我看,那些长期休眠的拍卖企业虽然没有办理注销手续,名义上没有退出拍卖业,但就已经在实际行为上退出了。在今年的形势下还会有一批拍卖企业关、停、并、转,是必然趋势。

            从经营方向、市场定位上看,也发生了变化。有些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感受到市场上高端拍卖的征集难、销售难的苦衷,开始改走中端路线,因此,俗称的几个“梯队”的划分,也出现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逐渐明朗。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行业结构上的洗牌。

            再从盈利模式上看,有些小艺术品拍卖公司竟然到文玩市场乃至小商品市场里开展“0佣金”的拍卖了,代替广告公司的功能,他们的盈利点自然由收取佣金转变为收取一些广告费或者劳务费之类。这部分公司虽然拍卖行业的身份没有变化。实际上已经都不依靠拍卖吃饭了,这还能说不是一种洗牌么?

            今年艺术品拍卖尽管出现了一些变化,但中国人对文物艺术品的酷爱与追求没有变,因而文物艺术品市场继续发展大趋势也就不会变。就这个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来说,经过一番调整之后也将会在新常态的政治经济下更加扎实、稳健地发展。

            但愿那一束外来的《罂粟花》给文物艺术品拍卖带来一些刺激;祈愿归来的圣物《唐卡》带来一缕灵气,使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像北海《白塔山》那样,虽然不高但永远令人瞩目。

      Processed in 0.092(s)   10 queries
      update:
      memory 4.20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