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陈东升:在市场中学习市场

        作者:陈东升2014-12-05 08:54:03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嘉德不是最先举办拍卖的,嘉德也不是国内第一家拍卖公司,但嘉德是第一家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股份制的、全国性的拍卖公司,嘉德第一场拍卖开启了整个现代中国艺术品市场新的篇章。嘉德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在市场中学习市场,在市场中与政府共建新制度。

            “’92北京国际拍卖会”是改革开放后国内最早的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开了先河。1992年10月11日这场拍卖在北京二十一世纪饭店剧场举办,成交金额300多万元,对政策上是极具启发性的,为嘉德及后来拍卖行的成立埋下了一个重要的伏笔,影响应该说是深远的。这个拍卖会虽然得到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海关、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等多方面的支持,但是对于后来围绕拍卖形成的支持文物市场改革和反对拍卖祖国文物遗产的两股力量,他们之间的较量也从这个拍卖会起拉开了序幕。“’92北京国际拍卖会”是一次性的拍卖,并不是持续的,这两股力量的较量从这个短暂的会开始,最终却在是否批准嘉德成立的问题中爆发出来,而嘉德的首场拍卖所构成的姿态和态度,持续的拍卖行为对旧的文物保护法产生的突破与冲击,催化了这两股力量的斗争,才有了后来对文物法的修改、补充和嬗变,以及 2002年新文物法的出台,和拍卖法对于文物拍卖企业的合法性的承认。这也是嘉德区别于“’92 北京国际拍卖会”的意义所在。

            甘学军虽然离开嘉德多年,但至今保持着嘉德初创团队对拍卖的信念,对于嘉德开创的意义他毫不讳言:“朵云轩的第一场拍卖是作为朵云轩艺术品公司的一个附属业务来做的。包括翰海、荣宝斋都是这样的,是行家在做,行家的局限性就是只把拍卖做生意。但是嘉德从一成立是在建立一种模式,我们要推广一种文化。这是一个高度,是嘉德的功劳。没有这个立意,没有这个高度,嘉德就不可能建立一个行业的标准。行家做拍卖不可能这么做,我曾经在电视上都说过,我不看好行家做拍卖。不是谁好谁坏,是因为思维、行为方式决定了行家就是赚差价,捡漏儿,不是建立一种拍卖模式。”的确,能够理解开创意义的人不多,就像今天人人都会做饭,却很少人知道烹调最早的目的并不是调味和口感,而是为了找到能吃的东西,设法去除里面的毒,或者让它们的搭配更为合理,有益于身体需要,是从大自然中找出什么可以吃和怎么吃,后面的人才能在这些能吃的东西,也就是我们说的食物里面再琢磨怎么做得更好吃。所以说开创的意义非常大,解决的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首要的问题。嘉德成立后解决的是“什么是拍卖”、“拍卖应该怎么做”等今天似乎所有人都明白的问题,是一个行业的首要问题,之后行业的发展就是大家一起作贡献的事,是完全不同于开创的新阶段。

            国内的文物专家们对于拍卖行的出现是非常肯定的。马未都跟高园是邻居,嘉德一成立我们就拜访过他,邀请他出席嘉德成立酒会,他早期对我们帮助很大。他觉得“拍卖行业出现之前,整个80年代是文物市场的谷底,整整十年没有什么波动,买东西都是在文物公司买,明码标价,逢年过节还能打个折。拍卖行业出现后通过高昂的市场成交价让公众一下认识到文物的价值,引起了整个社会对文物的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

            90年代初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开始的时候,很多行业中代表性企业都成为政府的行业试点和试验田,在新的法律法规的建立方面为政府提供了可贵的第一手信息和经验,这些试验田为各个行业的早期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贡献是极大的,嘉德就是一块文物及艺术品拍卖行业的改革试验田。当年不光是企业中的人,政府官员也一样积极参与和推进各项变革,想方设法要改变陈规旧习。现在文物拍卖有关的很多法律法规的建立都是当年嘉德的人跟文物局的官员们坐在一起,商量怎么弄、怎样办的结果。最终能成为拍卖行业一个代表性的、标志性的企业都因为她对行业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Processed in 0.178(s)   10 queries
      update:
      memory 4.09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