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姚谦:说说拍卖

        作者:姚谦2014-11-29 08:35:30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似乎每到了这个季节,透过拍卖会的数字,媒体们就可以有凭有据的做文章,关于艺术市场与艺术家们的年度涨跌评估,几乎因此尘埃落定。不过,张大眼睛去看这似乎站在销售方的资讯,其实也能看出一些端倪:积极的艺术中介与艺术家在市场上的努力。

            先从解构所谓拍卖市场共包含了1艺术创作者、2中介平台、3买作品的藏家或投资者,由这三种不同角色群交织而成,经过一次次拍卖形成了有趣的脉络变化。虽然一样米养百样人,在这三种不同角色群里头存在了各式各样性格与价值观的人,但是在面对利益与艺术的诚实,最终都一样要面对人性最直接的考验。先从拍场中的艺术家说起吧:在拍卖市场中出现的艺术家有着主动和被动的区分,而且绝大部份的艺术家是被动的被放动的放在这平台,甚至很多艺术家已不在人间,他的作品是透过:早年支持他的收藏者家属,或自己后代与亲属辗转的流到拍卖中。再说中介平台:早期拍卖平台是一种纯粹的二手交易市场,但是这十年来拍卖公司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特别是在近年亚洲的经济兴起之际。我们看到国际拍卖公司已迅速的利用二手市场的优势,发展到一手市场旗占两面。这应该是从十数年来,当代艺术拍卖的建立必须跟艺术一手市场的画廊或中介人合作开始,先以联手推广作大为前提而合作。这两年顺势拍卖行已自设展览场做起画廊的业务,藉着拍卖活动和长年累积的客户名单,进入常态一手交易市场 ,把过往私人销售业务整合转向公开销售。与画廊不同的是,拍卖行不签约艺术家,以拍卖场为最有利的推广的说服力,与各大名牌画廊合作代销。尤其在大陆与印尼经济飞起之时,在香港拍场人潮汹涌投资客如过江之鲫,君可见到除了如往年般把近期纽约或伦敦将上拍的重要拍品的展出,同时已经带上可以直接销售的作品。这是有规模、有谋略的横向整合,让原本拍局除了欢乐勃勃外,又不忘有美术馆的学术姿态。拍卖平台的看似蓬勃利益可以吸引了许多人围观和资金投入,其实已经悄悄的改变了一些创作者对自己的艺术上的意义。从Damien hurst,村上隆到近期常态在伦敦或香港夜场出现的中国艺术家们,也都已经重新定义了艺术与金钱之间的当代意义,这已进入到无关道德是非,买卖都是你情我愿之事。

            为什么西方拍卖行是最好的宣传站,若是愿意冷静的回头观察,我们不难先发现到西方身经百战的艺术投资人,藉由进入经济新兴市场的起飞前后落差获利经验,这几年已经透过香港的拍卖平台,做完一次中国当代艺术捧高转手销售,高获利后退场的演出。而这样的模式曾造就所谓当代艺术一度高价的天王们群像,同时造成了一种买当代艺术短期高获利的迷思。于是拍卖市场中的三方常以为:透过西方的销售平台就代表着成就,是一种成名获利的模式。前些年来我们看到有些艺术家们创作心思少了,很多时侯认真潜水在透过西方的画廊或是有关系的管道,直接跟拍卖公司往伦敦的交流,以上夜场为终极目标,好快速的建立自己的作品价格和名气。而这样的行为未必每个人都能成功,不过以媒体与投资者只喜欢记得成功者的习惯上,这条捷径还大量有人去闯。在各有目的复杂的拍卖市场中,三方角色都一次次的面临,利益与价值的考验。

            我以多年在拍场中寻觅一手市场买到的作品的收藏者的身份,分享自己的看法,无论收藏者或投资者只要回到原点,这看似迷雾的局面还是可以看明白的,交易最重要的还是要回归到买方的眼光和有无贫近利之心,原点就是:放开被中介平台透过媒体给你的说法,先回到作品本身去判断自己需要什么,无论这个艺术家之前在夜场曾卖了个什么天价。在看到有些人因为伦敦的夜场成交金额、或者是画廊或知名美术馆展览时华服香槟齐全的照片新闻稿,而勇于在拍场中出价,我们不难发现买方可能已被鼓励以为有利可图,或是想要透过这次的买入,去买入内心要得到的自尊心,这与近期音乐圈被识穿的去欧美某音乐颁奖礼拿个自娱自乐奖项,其背后的心理因素是一样。在拍卖这个需要热闹的销售平台,它本来就是很难去细微的观察艺术内在内容的地方,因为它是一个很短的展示快速的行销,不小心就会被人云亦云的气氛中做出决定的销售之地,除非你已经作好了准备。另外你也不要以为趁热趁早,抢在拍卖行专家前去艺术家工作室买入,那位艺术家早已一身名牌、抽着雪茄、大放古典音乐的阵扙中等你光临。

            平台本身是无罪的,差别在身在其中的人。我还是挺喜欢拍卖的,除了可淘到宝,这二十年来看着期间人来人往的人们,也是长了我很多人生阅历!

      Processed in 0.067(s)   10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0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