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沧海遗珠--小品明清发簪

        作者:聂娜 孙敏2014-06-26 08:36:04 来源:荣宝斋《艺术品》

            (1/11)

            (2/11)

            (3/11)

            (4/11)

            (5/11)

            (6/11)

            (7/11)

            (8/11)

            (9/11)

            (10/11)

            (11/11)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摘要: 如果说搜罗古物是为了获取一番清赏旧时月色的情致,那么收藏老簪其实是为了满足自己对于百年美人的幽思缅想。无事时常手持一钗揣测佩戴者是借着高高荡起的秋千渴求墙外的及笄少女,还是成日辛劳主持中馈的端庄少妇,亦或是刻薄大妇手中利器?百转千回中,多少微笑和泪水都湮灭在时光里……白…

          推荐关键字 发簪工艺

            如果说搜罗古物是为了获取一番清赏旧时月色的情致,那么收藏老簪其实是为了满足自己对于百年美人的幽思缅想。无事时常手持一钗揣测佩戴者是借着高高荡起的秋千渴求墙外的及笄少女,还是成日辛劳主持中馈的端庄少妇,亦或是刻薄大妇手中利器?百转千回中,多少微笑和泪水都湮灭在时光里……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描述“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这是何等的滟风情?宋代黄庭坚赞誉“仙风道骨今谁有,淡扫蛾眉簪一枝”,这又是怎样的风致神韵?古代女子最注重头发的修饰,发簪的使用是非常频繁的,大概是女子一生中最贴身的物件了。在如此重要之物上费尽心思,让我们后来者惊叹于小小的发簪上几乎承载了所有的金工技巧:捶蹀、模压、錾刻、掐丝、垒丝、镂空、镶嵌等,工艺之精细,几乎达到了“无工不精”的境地。

            模压工艺

            模压是金银发簪制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工艺,即在金银发饰的表面,以事先预制好的模具冲压出凸起的花纹图案。此种工艺最关键的是模具的好坏,因为模具的精良决定了纹饰的精美度。用好模具制成的纹样极富立体感,明暗对比也非常明显,装饰性强。旧时的模具一般为铁质,模具使用较长时间后会出现磨损,导致纹饰模糊,据说大银楼的模具使用到一定次数后会处理给小银楼或者走方银匠。

            清末徽工银镏金嵌宝“梅兰竹菊”扁簪一对

            簪头是蝙蝠铜钱纹的长方形头子,颈部是蝙蝠环绕的嵌宝平台,镶嵌一颗绿色小宝石。簪身为梅兰竹菊,花纹细腻精巧。这对簪子造型别致独特,金纯正,花纹繁复细腻,富丽堂皇。尤其是各部分都以模压工艺制造,精湛的工艺造就了精巧的首饰。

          垒丝工艺

            垒丝又称花丝、累丝,是中国古代首饰工艺中最精致的一种。垒丝工艺是将金、银从坚硬的拔丝板锥形细孔挤压而入,通过另一面将丝抽出,再将金银丝编织成纹饰。垒丝有平面垒丝、立体垒丝之别。平面垒丝:用细如发丝的金银丝,经盘曲、累积和焊接组合成各色图案。立体垒丝:制作最难,程序较为复杂,须事先用炭末粉调和白芨草黏液,塑成各种人物或鸟兽花果形象,上面用金丝盘曲、垒丝,用焊药焊牢固定,置于火中,将里面的炭模烧掉,成为立体中空,剔透玲珑的金饰品。

            明代立体垒丝金佛手簪

            簪头的主体是一只仿生的佛手,旁有两片叶子与一朵小花,显得生机勃勃。整个佛手是用立体垒丝工艺制作,精巧玲珑,细如纤毫,体现了明代垒丝工艺极高的水准。

            錾刻工艺

            银饰收藏中的“錾刻”主要是指:利用錾子和锤子把装饰图案錾刻在银簪表面,通过用锤子敲打錾子,在素底上走线,边走边打,形成各种图案和花纹纹样。錾刻工艺的核心是“錾活”,使用的主要工具是各式各样的成套錾子,这些錾子都是钢制的,钢料过火后先锤打成长约10厘米、中间粗两头细的枣核形坯子,之后将其前端锤打、挫磨出所需要的形状,再经淬火处理,并在油石上反复打磨、调试,使之合用。最常用的錾子有大小不等的勾錾、直口錾、双线錾、发丝錾、半圆錾、方踩錾、半圆踩錾、鱼鳞錾、鱼眼錾、豆粒錾、沙地錾、尖錾、脱錾、抢錾等十多种。錾刻时,需将加工对象固定于胶板上,方可进行操作。胶板一般是用松香、大白粉和植物油,按一定比例配制后敷在木板上,使用时将胶烤软,银件过火后即可贴附其上,冷却后方可进行錾刻,完工后取下时只需加热便能脱开。

            清末民国银金錾刻“和合二仙图”如意簪

            簪头是高浮雕的立体“和合二仙图”,颈部是一个半球形的“一团和气童子图”。身体是錾刻的“和合二仙图”。人物图案錾刻细腻传神,作为背景的楼台、树木和珍珠底,均一丝不苟。

            珐琅工艺

            珐琅,又称“发蓝”,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为“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明清两代达到顶峰的掐丝珐琅器,也就是俗称的“景泰蓝”,使用的是不透明的珐琅料,而清代首饰上常见的都是透明珐琅工艺。在金银首饰表面施以透明珐琅装饰,实际上是在乾隆时期开始流行的一种珐琅工艺品种。在金银簪上用模压、錾刻或锤花技法锤錾出浅浮雕,再罩以具透明或半透明性质的珐琅釉,经烧制后,显露出因图案线条粗细深浅不同而引起的视觉上明暗浓淡的变化。透明珐琅是在錾胎珐琅衰落时开始兴起并发展起来的,以清乾隆年间广州制造的透明珐琅最为著名。透明珐琅因其熔点不同,可分为高温熔融的硬透明珐琅和低温熔融的软透明珐琅。硬透明珐琅的透明度极好,如晶莹闪烁的宝石, 当时只有广州可以生产;软透明珐琅呈半透明状,各城镇银楼均可烧造,制成银首饰传播民间。

            清代晋工银镏金珐琅彩博古纹单双尖套簪

            簪子造型宽大,用料厚重。主体图案是传统的“博古图”,以瓶、梅和香炉为主体。精致典雅的透明珐琅工艺,配合耀目的金,显得极为亮丽奢华。

          嵌宝与点翠工艺

            嵌宝与点翠工艺都是中国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它们是首饰制作中的一个辅助工种,起着点缀美化金银首饰的作用。这两种工艺在古代首饰的制作中常常同时运用,带来华丽富贵的效果。嵌宝,又叫镶宝,即珠宝镶嵌,就是将宝石用各种适当的方法固定在托架(用来镶宝石的簪子、吊坠、耳饰和手镯等首饰)上的一种工艺。

            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工艺

            1、爪镶(如某些嵌宝戒指的主石)2、钉镶(多用于群镶中副石的镶嵌)3、包镶(将宝石四周都圈住,多用于较大的宝石)4、逼镶(在首饰上车出槽位,将宝石放进槽位中,并打压牢固的一种镶嵌方法)5、闷镶(与包镶工艺比较类似,但多用于小粒宝石)点翠,是我国传统的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完美结合,点翠之翠,即翠羽,翠鸟之羽。

            清代银镏金佛金点翠万寿纹发簪

            此簪用银片做出底胎,然后镏金,再施以点翠工艺。制作严谨,一丝不苟。点翠首饰容易损坏,这件保留至今且如此完美,实属难得。

            制作时先将金、银片按花形制作成一个底托,再用金丝沿着图案花形的边缘焊个槽,形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在中间部分涂上适量的胶水,将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羽毛巧妙地粘贴在金银制成的金属底托上,形成吉祥精美的图案。由于翠鸟的羽毛光泽感好,色彩艳丽,再配上金边,做成的首饰佩带起来可以产生更加富丽堂皇的装饰效果。点翠的首饰一般还会结合嵌宝工艺,镶嵌珍珠、翡翠等宝玉石,越发显得典雅而高贵。由于翠鸟已是国家保护动物,现在生产的点翠首饰,均已采用代用品。掌握此工艺的人已经很少。

            清代银镏金蝴蝶纹镶宝发簪

            此簪的蝶翅用翠玉镶嵌而成,蝶身为红宝石镶嵌,值得称道的是花朵部分由镏金银花片和雕刻成花瓣的大颗碧玺共同构成,显得非常华丽。

          表金工艺

            为了追求黄金饰品的效果,工匠们在其它金属饰品上运用表金工艺,使之出现金灿灿的颜色和光泽。表金工艺大致分为六种:

            1.镏金工艺:把溶解在水银里的金子用刷子涂在饰品的表面,晾干后,用炭火烘烤,再用玛瑙轧光,全部工序一般需要重复三次,此种工艺成本高,且对工匠身体伤害较大,民国后期逐渐不再使用。

            2. 蘸金工艺:把饰品在已溶解有黄金的水银(汞)或王水(一份浓硝酸和三份浓盐酸的混合物)液里蘸一下就拿出来。这是最简捷的一种表金方法。

            3. 泥金工艺:把用金属粉末制成的颜料涂饰在饰品表面。

            4. 贴金工艺:在饰品上贴上金箔。

            5. 包金工艺:将金子捶成薄片,包覆于胎体上,再以锤子敲打密实,使凹凸纹理一如胎体表面即成。

            6. 镀金工艺:这已经是很现代的做法了,民国后期我国开始使用,用电解或其他化学方法,使金子附着到金属饰品表面上,形成一层薄金。



      Processed in 0.371(s)   10 queries
      update:
      memory 4.27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