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陈晓峰:院士们的处女展要破什么

        作者:核实中..2010-09-03 14:35:05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院士们当道的年代不可怕,可怕是院士们精神上的体制化



            当看到罗院长的彩色雕塑,大概凤姐都笑了,郭德纲要找到“反三俗”的新替补了。最近办公室流行如果你不喜欢凤姐,那就是没有品位男人的动人传说。转化过来就是如果你不喜欢罗院长的作品,那么就一定要怀疑自己当代艺术的审美问题——这次最主流的当代艺术院士作品展有点霸王硬上弓的感觉,不接受你也得接受——开什么玩笑,这是20个艺术院士啊,就想是赶庙会也不可能汇聚这么多艺术界流行的明星啊,他们可是相当于刘德华,孙楠,宋祖英一个级别呢。蔡国强仍然以在海外忙其他活的官方说法被本次展览抛弃,还是在中国美术馆这个牛XX的地方,其实中国美术馆做展览已经非常不当代了,但是艺术界还是迷信这个地方能够给他们带来权威,有些所谓的批评家还嫌弃中国美术馆不给正厅,非常滑稽,我觉得建议到其他类似没被取消的天上人间之类的地方做这个展览,可能更牛XX。历史总是在重复,古董派还是古董派,许江院士也是那个早已被定格早已被解构足够诠释的向日葵,是不是还要继续拯救我国艺术人们的灵魂,隋建国院士还在寻找《时间的形状》这个老得不能再掉牙的主题,这实在是杯具性的话题。



            或许可以这么反向的理解这次展览:一种上一代视觉奋斗人士或群体遗产似的悲剧,他们突破了人生的一个阶段,但是突破不了另一个阶段,在多个语境的转化过程中,院士们非常忘情的告别真诚的自我时代,进入到超级名利场的漩涡,难以自拔,进入了新的传统秩序里,一切变得圆润和狡猾起来,他们人生界面已经重新启动,系统配置也不断鸟枪换大炮,从艺术的乡野小子终于搞成了艺术市民,直至艺术新贵的气质。我相信这次中国美术馆的展览之后,罗院长一定会有胃口让这些院士们的作品出现在500强的超市当中,让更多的消费者来买单,因为罗院长总有一天会想明白去中国美术馆干嘛呢?因为纠集这么多院士去中国美术馆,没有什么动静,无法说明了两点,一是院士们的分量还是都很廉价的,20个艺术院士都激不起文化变革时期的新涟漪,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也尽在情理之中,二是这个展览的策划实在太草率,并没有整合出院士的资源,策展人院长能不能当这个院长都令人有些迷糊,没有利用好20个艺术院士的影响力,反倒拉他们成为“三俗”的倾向,当代艺术精神和理念的内核,罗院长想必不会忘记保守的东西对当代艺术而言就是“三俗”的典型代表。光想着给“中国当代美术馆能够尽快立项”的官方院长念头,把活的东西整成死的东西,实在不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当然老天价王方力钧和新天价王曾梵志,都是捧场的性质,前者的作品早在一年前就在宋庄美术馆面市了,后者则也在博览会中不再令人多么惊艳了。何况近期他们主要的心思在于各自个展的增值上,而不是这么虚无漂浮的构建之维,这只是罗院长的插播广告行为,他们属于被配合,被服务,被展览,当然希望唯一的不是被院士,他们还是认可院士的,这不岳院士这次似乎非常端庄的开发了一个《弯曲的维度》,调了个方向,居然变得如此的高级学术,咱们可能文化不够,视觉经验积累的太少,一下子在还难以接受这么深转化怎么明目张胆直接的观念,不过人家很是坚强的维持自己艺术作品可持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嘛——脸皮够点,在中国什么事情都可能办成的,搞点艺术产品算什么,这么活都是一辈子,连王菲都要嫁个色相好一点的男人,艺术家买个好价格,重复复制有什么难为情的?!刘小东院士还是那些类似于原始劳动风情纪录片片段的东东,你想让他勇敢一点的突破,似乎很难很难似的。还是方力钧最具星味,把艺术家的经营学发挥到最高境界,一点都没老化,他像院士班的班长一样很是负责任对似乎是很有主流媒体感觉的《新京报》喊出了,我有权榨取光头的利润——非常掷地有声非常有魅力,不佩服都不行。



            一切都表示这不是寂寞的展览,但一定是最怪异的展览,非常的时间非常的一堆都已经把自己想好要在艺术历史占有自己的“茅坑”为荣的人物,实在是具有足够的讽刺意味。似乎要做成一个典型,做成历史巨片,但是问题是演员都已经老牌了,虽然还能看到当年风雨历程经历的风韵,但是毕竟年老色衰了,老是这样卖唱,是不是太厚颜无耻了,还是想证明在艺术界玩得还不够尽兴——佛主说别太执着了,成功了就成功了,别太自恋了院士们,不办这个展览也没人怀疑你的功劳的,但是你们一定要自虐要玩SM,引起公愤也就自行消化了。这实际上是一个往后看的展览,而不是展览主题宣称面向未来的“构建”,平面一塌糊涂的展览,何谈“构建之维”,希望你们3D精神一些好不好,别老是这么折腾,艺术人们会恨你们的,希望连这种狠也能写进去你们的历史,为你们再制造一些作品增值的话题。世界就这么乱了,艺术的没逻辑和没规则,都将成为一种怀念式过去的历史脚料,未来的艺术方向难道都要以当上院士为终极奋斗目标,这是不是另外一种意识形态的禁锢,这是不是艺术另一面难道具有政治轮回与隐喻的悲情呢?



            这明明是一个非常怀念的展览,多么朴素的展览啊,多么大的视觉大餐,多么不可能靠艺术发家的人现在都靠艺术发家的经典案例群啊,这多么感人,多么可以发文件号召参加全国艺考的学生刻苦学习这些前辈们辉煌的过去啊。可是偏偏要赋予未来的高度,非常的伤感情的,未来之路留给年轻人,把历史留给自己吧——替尊贵的院士们插播一下广告吧。



            展览没有对现成现实提出任何有挑战性的话题,那么20个号称全国最具影响力的艺术院士的文化能量在哪里,想辐射谁,想影响哪个层面,发力点又在哪里,中国文化现实现状又如何深刻的突破,有什么事情要艺术院士代言表达的,似乎看不到这种高度主人公的建设意见,也不见院士们的处女展上联合发表面向未来构建或者检讨自己的声明——要提醒他们的是,院士是非常国家行为的,是不是我们的院士们太私利了,天天忙于市场,而忘记了你们也是建设文化的主公人,而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主人公。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一个重大类型化的展览,这么院士到场,为什么不能解决一些实质性的问题,还是要将这样一个地方也同化成他们作品的推销会,难道幕后另有目的,我觉得不太可能吧,可是事实上这又是多大的资源浪费啊——院士们当道的年代不可怕,可怕是院士们精神上的体制化,对个体倒没什么损失,但是在文化新方向上的锐度表达上在这批成熟艺术家身上似乎要大打折扣,这实际上仅仅停留在利益共同体的诉求阶段,而不是新文化价值共同体的追求上。难道只好说逻辑的理解这些院士社会化的程度过低,影响与功能使用上根本上无法和社会上其他类型的院士相比,只能玩玩这种圈中唬人的游戏?当年能够突破对现行文化体制的触动,现在却让自己成为传统文化新的一部分,这是不是太戏剧性了?



            以颠覆和叛逆精神起家的当代艺术悄然的被保送到中国美术所谓神圣的最高级别的展示殿堂,也彻底了失去了这个变动不居时代艺术在这些功成名就院士身上的种种可能——试问曾经的草根今昔又剩几何呢?!本年度艺术界最具有“卧底”精神的吕澎哥哥近日接受媒体采访说出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据《东方早报》的报道,“他担心从此以后那些艺术家就会规规矩矩”。好一个“规规矩矩”算是透漏了一丝艺术的良心,难道我从此要改变对吕哥哥的看法?



            别把20个院士的处女联展(简称处女展)搞成寺庙“罗汉”展一样,虽然个个都龇牙咧嘴,甚至表情都很丰富,不过也只是替寺庙搞香火钱的道具,别忘了“罗汉”们很商业很实用工具的。这篇文章也要特别献给一个匿名网友,他(她)在网上很纠结希望我写写这个院士展,希望他(她)快乐,因为院士们已经为社会资源链贡献了新类型的“道具”,也因为在图像时代谁都能消费他们,别纠结了,这是一个本质上彻底的游戏时代,艺术也不例外,只是我们太执着艺术的真相,不会有的!

      Processed in 0.208(s)   10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2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