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帽檐下隐藏的收藏学问

        作者:核实中..2010-08-11 14:54:04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帽筒,兴起于清朝咸丰年间,也被称为“官帽筒”,是清代官员在上朝之前休息时置放花翎顶戴用的。在同治、光绪年间得到普及,在百姓家中也开始流行。由于帽筒同时兼备实用性和美观性,在民间广为流传。到民国初期,帽筒已经成为普通百姓家里的陈设之一。

          帽筒兼备了瓷器的制作工艺、制式以及我国的国画等元素,饱含了我国一个半世纪的民风民俗,成为雅俗共赏的古董瓷器之一。 帽筒的形制多种多样:圆筒、四方、六方和八方,加工工艺有镂孔、堆塑等。装饰工艺也较为繁杂,有青花、粉彩、矾红、金彩、色釉、浅绛等,图案有山水、人物、花鸟、八宝博古图等。

          当元代青花、清代粉彩在市场上大放异彩的时候,帽筒作为存世量最大的瓷器之一,也正在逐渐成为瓷器中的新贵,随着艺术品市场的持续升温,随着收藏群体的日见壮大,如何判断帽筒的价值成为收藏者需要关心的问题。根据博宝网的相关专家表示帽筒的收藏价值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品相完整、成双成对是首要条件,其次,名家所绘、图案精美的更具有收藏价值。

          民国时期保留下的帽筒多为清代遗留下的,品种繁多,画面精美,色彩浓郁强烈,表现手法不拘一格,造型多为圆形,纹饰题材丰富多彩,多为人物、山水以表现传统中的吉祥寓意。可供收藏入手。

      Processed in 0.123(s)   10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