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悲凉的都市童话—马良的摄影世界

        作者:核实中..2010-07-16 11:43:38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纵观马良之作品,犹如在上演一幕幕童话;在这个城市的角落、瓦砾、老街、旧宅,仰或在一个秘密花园;是真实、是梦幻?是情景、是现场?是失落、是寻觅?是伤感、是无奈?……

          1978年,马良5岁,上海,这个三十年代的都市,二十层以上的高楼还不到二十幢;石库门、弄堂,棋盘似密布的新式里弄、老式里弄占据了这座城市的主要版图。孩子们从小就在这个高密度布局中穿梭、玩耍、打架、幻想,邻里之间很少隔阂。这就是马良世界的原型。

          2008年,这个城市20层以上的楼宇已达3000多幢,大批大批的石库门、弄堂被拆迁、摧毁…..没有那个年代比中国近年城市的急剧变迁更令人惊诧了。这种急剧变迁的不仅仅是城市景观,也包括文化生态、人际关系,心理落差。同时也扯断了马良那难舍难割的儿时情节。

          崭新的城市面貌对于马良来说是陌生的:“我只对和我有关的事情有兴趣。崭新的上海里,有很多东西是我不曾触碰的,……很多旧时场景,是因为我曾经生活在那些场景里,在那里上演我臆想中的故事。”

          马良令我们看到了都市童话特有的场景;如在棉花糖飘荡的老式公寓卫生间里做泡沫游戏的少女;是失重与失衡的飘渺。棉花糖是那个年代弄堂小贩带给孩子们喜悦与虚幻的礼品。(《棉花糖上的日子》)就如在梦中一般被博住,在挣扎、困惑、迷茫的少年与老式弄堂楼层的组合,隐喻了城市、环境、社会与少年遭遇的落寞与冲突。(《禁忌之书》)

          扛着自行车,在城市的废墟上徘徊,找不到昔日路的邮差,是那一代无奈、失落、依恋又怀旧的印证。(《邮差》)

          在马良的作品中,虽然场景与道具错位了时间与现实。但荒诞的表象下是隐喻的真实。是七十年代出生的那一代成长的精神图像,是这个城市的年轮。

          虽然马良营造了一个城市乌托邦的童话世界,尽情地让那些小动物、小道具去叙述各自的身世,但并未为童话增添了快乐气氛,即使已经给予充分表现才艺的“我的马戏”里,或者是来自幸福家庭的“上海妈妈的好孩子”,仍然弥漫着悲凉之雾,更不用说,带着面具,无所适从的“不可饶恕的孩子”。

          这一切,都归结于马良情节,在这些带有自传体的童话背景里,正是经历历史转折、社会转型的最重要时期。童话世界犹如被拆迁的老房子一样被物欲、市场时尚蚕食,只有马良还在顽强地保护他的领地,精心培育,并让她绽放。所以,在马良的童话世界里,没有阳光少年,没有天真烂漫,也没有琼楼宫殿。

          她是社会阵痛时期、在都市的旧城区诞生的孩子,却有着不合时宜的梦想,所以,不管如何渲染,都带着最初的压抑与伤感。

          马良作品模糊了摄影与绘画的界限;模糊了现实与梦幻的界限;用一系列荒诞而严肃的形象,形成了他作品独特的美学价值。

          如果没有马良作品,这个城市也许少了一部特定时期的童话;如果不是马良作品,人们还不知道,崭新的楼宇下,被埋着这样一部悲凉的童话。

      Processed in 0.099(s)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