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影像传达的力量

        作者:核实中..2010-07-07 15:34:35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纪实摄影作为一种理性的力量,以对现实的关注和介入,折射出深切的人文关怀,在当代摄影思潮多元而变动不居的背景之下,面对摄影何为的诘问作出肯定的回答。而将涵括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态及其丰富面向的摄影作品通过出版载体及纸质媒介得以呈现,一方面强化并固化了纪实摄影作为真实客观的历史记录,强化了其中所包蕴的文献性价值;与此同时,这些决定性瞬间具有丰富的艺术与人文内涵,在当代“影像生存”语境之下,为观众或读者提供了个案文本多重解读的可能和空间。最近,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相继出版的“纸上纪录片”系列、“在路上”系列、和“中国人的生活”系列等纪实摄影作品集,即是对影像文献进行探索的一个个样本,也可以是观察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脉动。

          这些纪实摄影作品集以开阔独特的视角聚焦特殊的人群或事件,从而表现出具有历史震撼力的宏大叙事。如被誉为中国纪实摄影里程碑式人物的老摄影家张祖道,以横跨半个多世纪时间长度集合而成的《刹那》一书,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和宏大叙事情结的历史影像备忘录,其美学支点和文化支点的深刻性足堪为当代纪实摄影的文献式样本。该书时空横跨半个多世纪,内容涉及近140位文坛前辈,镜头容纳了胡适,齐白石,张奚若,潘光旦,朱自清,梁思成,林徽因,老舍,巴金,沈从文,朱光潜,冰心,丁玲,艾青,曹禺等人物。在作者的镜头里,他们人生的刹那被定格在历史时空的某个节点上,展露了这些人物各具风采的人格魅力的同时,可以蠡测并折射出中国现代社会的遽变。因而,《刹那》可称为“纸上纪录片”的珍藏版。其文献性不言而喻。同样,《5.12大地震实录》通过5.12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和特大的地震事件,由6位摄影师拍摄的119幅现场照片,真实记录了一场创巨痛深的灾难和永远抹不去的记忆。这些真实客观的记录,也包裹了丰厚的人文内涵。

          以包涵丰富信息量的视觉细节和时空瞬间,再现和表现中国人的平常生活,也是这些纪实摄影作品集的一大特色。这些摄影集有对地域和特定人群长时间文化考察的社会学案例如《上海人》、《茶铺》、《京剧守望者》,有把视角延伸到大洋彼岸的华人生活,《金山寻梦》,有以城市为脉络的《家在青岛》、《温州活路》和《南国细节》。看了这些作品,我们或许会对青岛大街上招摇而过身着比基尼的时髦女郎会心一笑;也会对大规模城市改造进程中正在不断消逝的老旧建筑存留记忆的影像片断。旅居美国的学者刘博智用30年间拍摄南方城市一隅普通人家场景的蜕变,从蜗居的斗室,狭窄的楼道,逼仄的空间和年代的变化无不表现了场景细节的戏剧性张力以及时空积淀的丰富信息容量。

          以纸质媒介为载体的人文影像出版物,既为影像的观看方式提供了变化和丰富的管道,改空间性的观看为时间性的阅读;同时又为储存和传播历史文化提供了更为大众化的文本形态,这不能不说是当下纪实摄影作品集出版热潮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学家苏姗·桑塔格说,收集照片就是收集世界。影像类图书的集成就是一个个特别的世界。图像在书里编辑成连续不同的片断,具有一种蒙太奇效应;而且,文字的加入和强化,起到了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作用。比如“在路上”系列就以记叙体文字图文穿插的方式构成。又如《童年》在淬炼图像的同时,强化文字介入和对位,而摄影集中著名作家贾平凹的特别撰文,为影像的传达注入了生动鲜活的童年记忆的影子。正是这样的“声画对位”式的图文叙事让童年这一共同记忆影像产生了丰富的解读空间。

      Processed in 0.107(s)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