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李路平:苏富比,你为什么选择沉默

        作者:核实中..2010-06-30 11:50:05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质疑苏富比,李路平已不是第一次。

            香港苏富比2010年春拍于4月结束。此次春拍总成交额超过4亿港元,中国书画部分创出苏富比历年来中国书画拍卖最高总成交额。早在此次春拍预展时,江苏省书画鉴定小组主任委员李路平教授就公开表示:本次春拍,古代书画部分隆重推介的四张明清书画(《董其昌自书诗卷》、董其昌行书《高士传》、《王铎草书临晋帖》、恽寿平《秋菊竹石阁》)均为伪作。

            李路平的质疑似乎无法阻挡拍品高价成交。《董其昌自书诗卷》、《王铎草书临晋帖》、恽寿平《秋菊竹石阁》以高出预估几倍的价格成交。

            面对种种质疑,苏富比在数钱数到手软的同时,誓将沉默进行到底。那么,李路平又将说些什么呢?

            记者:现在拍卖结束了,被您质疑的假画都以高出预估几倍的价格成交,对这个结果您怎么看?

            李路平:我指认的董其昌、王铎、恽寿平等赝品中,三张共拍出了700多万元的高价。这一结果,同行们多认为是假拍。如若真有成交,我只能遗憾地说:买家被蒙了,买了个“烫手山芋”。

            这几张伪作若在国内拍卖,四张能拍到20万元就不错了。像嘉德等国内一线拍卖公司,这种“老仿”根本上不了春秋两季的大拍。若放在“四季拍卖”专场,一般也会标名“款”字,意思是告诉买家此为仿品。

            记者:如果确实是有藏家出手购买,他出如此高价是出于对苏富比公司的信任吗?

            李路平:这四件书画都是已故台湾故宫博物院江兆申院长的藏品,江兆申在题跋中鉴定为真,能拍出如此高价,恐怕与江兆申的名人效应也不无干系吧。

            因藏家为江兆申,没有十足的证据去推断,我是不会轻易否决江先生的观点。我对江先生很敬重,但在此四幅书画鉴定意见上恕我直言,真伪如若冰炭,不可同日而语。

            历史上如董其昌、高士奇等大鉴定家都有此例,即知假鉴真等。发生这样的问题,其中因素很多:

            一、知错不改。如果早期鉴定家出现错误,后来鉴定家轻易不会推翻早先的错误结论,造成历史错案,这是鉴家陋习。

            二、知假说真。鉴家缺失良知,欺世射利,这种现象也存在。

            三、人情难却。藏家与鉴家关系特殊或鉴家顾及藏家脸面,知假说真。

            此四幅书画,我想应属第一条,即江兆申早先误判造成了历史错案,但 江 先生身份显赫,买家往往是认人不认画,即所谓的名人效应吧。在国内小拍,很多名人题跋过的伪品还是卖不上价,至多几万元而已。那张齐白石的虎画拍了近三千万,虽被其他专家指认为伪,但卖家解释此画来路清晰,为齐白石贺啸天将军大寿而作,这也是行内所谓的“讲故事”,买家相信故事,我们只为买家惋惜!但张宪宗先生也确实不是有意卖假画的人,造成了错卖错买,这就是某些藏家欠眼力了。我想,真正的鉴藏家是不会对以上几张书画伸手的——收藏要有财力,但更重要的是眼力。

            记者:您曾经在去年质疑乾隆“八徵耄念之宝”,今年再看苏富比拍卖预展的时候,会不会特别留意这一部分?

            李路平:我本身就是搞印学和古文字研究的,一直都在研究关注这方面(玺印)。今年我是与玉器专家相约去看的,但是,苏富比不给我上手看。

            据我所知,国际艺术品市场上的皇家玉玺,相对以台湾地区造假较多。这些流入国际市场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年开始,大体可以分为两批。其中一批是大陆当时做得很好的工艺品,被台湾商人买走,然后再以真品玉玺身份卖出去,另一批就是台湾当地在仿制玉玺,然后拿到欧洲上拍,通过用外国人的名义交易,产生一个拍卖成交价,然后再交给国际大牌拍卖公司。不过这一回的“八徵耄念之宝”,我认为不象台湾地区做的,因为造得实在是太差了。

            李路平:无论是上次将伦敦苏富比“八徵耄念之宝”鉴定为仿品,还是这次将香港苏富比古代书画部分力推的四张书画鉴定为伪作,苏富比都选择了沉默。那么,苏富比为何选择保持沉默?这其中“猫腻”他们很清楚。如我看走眼,欢迎苏富比公司及其他专家进行反驳,作为一名鉴定家,不卑不亢,去伪存真是义不容辞的。

            记者:可是我也注意到另一个现象,那就是,您在质疑“八徵耄念之宝”时,似乎是唯一一个站出来的,在您质疑之后,圈内的反应是怎样的?

            李路平:在上次的事件中,有几位很有影响力的专家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但是更多的同行专家声援我,他们表示,“中国不缺鉴定家,而缺少讲真话的鉴定家”。我想作为有良知的鉴定家应站出来说真话。在上次事件中,我接到过神秘电话恐吓,包括这次,有人在我的博客留言辱骂,我都一笑了之,这正说明我触动了苏富比的痛处,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记者: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吕立新等个别专家不认同您的看法,对于他的反对观点,您做何回应?

            李路平:我很想看到他的论点,也欢迎持有不同意见的专家进行探讨。我的论点在我博文里已阐述得很详尽,但到目前为止,我没有看到他的论点,所以无法讨论。打言之无物的“口水仗”显然没有意义。

            记者:您曾表示说,自己几次在境外考察流失中国文物,发现赝品很多,当前国内拍卖市场的一个趋势就是回流,那在您看来,国内藏家面临的风险有多高呢?

            李路平:收藏界流行一句话:“傻子买,傻子卖,还有傻子在等待”。近几年,国外一些拍卖公司动辄就有大量的中国文物拍卖,好象有拍不完的“国宝”。我曾多次在境外考察流失的中国书画,鉴定后,赝品达95%以上。国外拍卖机构通过各种媒体大肆渲染,再加上金碧辉煌的包装,有些赝品竟成了奇货可居的“香饽饽”。这其实是商业手段而已。

            苏富比、佳士得等境外拍卖公司以前曾用这种手段进攻过日本市场,但日本人不理这一套,他们无功而返,于是把发展重点转移到香港,瞄准的就是“有钱无眼”的中国富豪们。

            记者:中国内地买家对国外一些大牌的拍卖行存在着盲目信任吗?

            李路平:全球的三大艺术品交易中心(伦敦、纽约、香港)的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部分,支撑者就是国内新富。2009年港台《今美术》撰文以《中国狂潮吞噬纽约秋拍》为题描述说:“内地绝大部分买家不论档次,艺术涵养与市场认识薄弱,在今年九月纽约苏富比、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对名牌的盲目信仰,以及拍品与价格缺乏判断能力,犹如狂潮巨浪将砂石不论大小一并卷起,购藏价值混乱不堪。如令人跌破眼镜的是苏富比一件黄花梨六件柜竟拍出了700万人民币,高出底价8倍多”。

            这种“疯抢”的金钱角力,已失却了对文物“雅玩”心态。

            记者:我在媒体报道中看到一句话,就是您看了苏富比春拍预展后感觉“触目惊心”,那您觉得是当前的苏富比拍卖行出问题了吗?

            李路平:这次香港苏富比春拍预展,古代书画部分的拍品质量只能相当于国内三流拍卖行的拍品。几张名家作品全为赝品,这说明苏富比古代书画是其软肋,在征拍、上拍中的工作很不到位。但如果是他们知假卖假,那苏富比简直就是设立了一个宰客的“屠宰场”。从“林凤眠假画案”到拍卖“八徵耄念之宝”,再到这一次出现粗糙的书画赝品,苏富比的诚信度真是每况愈下了。

            记者:一家全球世界知名的拍卖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李路平:苏富比说到底是一个商业机构,是看中了中国买家的不成熟,唯利而来。如果一个拍卖公司,诚信度直线下降,那么当市场觉醒之后,苏富比失去了中国市场是必然的。

            2009年李路平教授因质疑苏富比拍品“八徵耄念之宝”引发广泛关注,并由此悄然掀开了艺术品拍卖质疑的序幕。国内一批学者和专家,如清华大学专家李彦君不仅完全支持李路平的判断,同时揭出更为惊人的内幕。我们期待随着这场序幕后的“精彩演出”,使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走向理性而健康的发展道路。

          来源:东北新闻网

      Processed in 0.124(s)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