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邹跃进 重复与变异的艺术意义

        作者:核实中..2010-01-30 17:16:44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浅谈罗湘科的木刻版画艺术

          在中国当代木刻版画领域中,罗湘科的独特性,首先表现在对木刻版画艺术本身的反思和新的表达方式的探索上。众所周知,版画作为一门艺术,在开初主要是为书籍插图服务的,可复制性成为它区别其它艺术门类的最大特点。当版画艺术可作为独幅的艺术作品被创作、展示和接受之后,其复制性的功能尽管仍然存在,但由于与书籍插图作用的脱离,而使它的复制性从实际的用途转换为一种潜在功能(如经济功能)。

          从版画史的角度看,在独幅艺术作品中,最早把版画艺术的可复制性,作为一种艺术语言来使用的是美国的丝网版画艺术家沃霍尔。在中国,由于特殊的原因,木刻版画得到了最大的发展。罗湘科承继了这一传统,但他又创造性地把版画的复制性引入独立的木刻版画作品中。当然,罗湘科作品中的复制性不同沃霍尔的地方在于它的手工性的变异复数法,如在《每天------表情正在被虚化?》、《呼吸》等作品中,我们能发现,其复制性是通过形象的非同一性重复方式完成的,并且重复的形象之间,因细微的差异和整体的类似而加强了作品的视觉力量和艺术的感染力(罗湘科也有以同一性重复方式创作的作品,如《无题》)。在罗湘科的木刻版画中,另一值得关注的是他对木刻刀法的艺术语言的探索,在《每天------表情正在被虚化?》和《呼吸》等作品中,罗湘科颠覆了传统木刻技法中大刀阔斧式的刀法,强烈黑白对比的艺术效果和繁复多样的表现手段,而用细腻、纯粹、单一而又密集的线刻组成微妙的虚实变化,来表达他对人生的体验。在我看来,罗湘科正是在探索木刻版画语言新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当然,对于罗湘科的艺术追求来说,怎样从独创想达到典范性而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象征。仍然需要他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很显然,罗湘科不是那种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家,他对木刻版画语言的探索与他要表达的生命感受,以及他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理解与认识是息息相关的。这是因为在罗湘科的这批作品中,人物形象通过他的复数与变异等艺术语言的表现,非常明确的呈现出同质化,非个性化的特征,让人想起德国哲学家马尔库塞关于“单面社会”和“单面人”的思想观念。马尔库塞认为,在工业化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成了只追求物质享受和消费的人;成了放弃理性思考,丧失主体地位的“单面人”。从某种意义上说,罗湘科艺术中的这一倾向,既反映了进入现代消费社会的当代中国人的生存特征,也是对这一现实的批判和反思。在我看来,这也是罗湘科这批艺术作品真正的艺术意义之所在。

      Processed in 0.083(s)   10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