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面对石版

        作者:核实中..2010-01-30 14:00:30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那是十年前在中央美院上学时,在版画系第一次见到石版画,知道了石版、石印机这些东西。假期回家,在印刷厂意外发现一架废弃多年的石印机,返校后告诉时任版画系主任的宋源文先生想学石版,不久,我便进了石版工作室,在李宏仁和苏新平老师的指导下,学起了石版画。毕业后的1991年修复石版机的同时,又找到大小不等十快石版,便在家中建起了自己的石版工作室。从此,搬弄石头就成为我生活中一件不可或缺的事了。





            石版画首先是画。一开始我便把注意力集中在绘画性上。在接触石版之前,我曾画过一段时间的水墨画,每当面对研磨平整的石版,我总是习惯地拿起手笔、乳白洁净的石版就象上好的宣纸,对含脂肪的墨汁特别敏感,浓淡、干湿、用笔轻重都能很清晰地留在石版上,通过制版印刷而反映到纸上。





            一件作品成功与否,其手法是很重要的,甚至比它们所表现的或者被人们所认为的内容还重要。不同的形式与不同的材料有密切关系。我一直认为,石版画在表现技法和材料应用上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我喜欢水墨画的笔墨韵味,更为水墨在石版上的自由流动,变化万千着迷。工作之余,我总是站在石版前,面对石版,磨了画,画了磨,遇到自己满意的就制版,就印在纸上挂到墙上欣赏一番。但其中大多数都在没印制之前,就在手摇磨版器的转动声中消失了。在绘制中,我用手边各种材料在石版上做试验,沥清、油墨、鞋油等都成了我的绘画材料,汽油、松节油、明矾液这些清版用的溶剂也用在了石版上,胶皮、木条、棉纱也成了绘画工具。新的材料,新的工具能勾起你的想象,很诗意也很适意。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我在不断地磨与画中,在一次比一次高级点的失败中逐渐摸清了各种陌生材料的习性,从而使自己在石版上挥毫,漫漫地自由、自如起来。初学石版时,面对敏感的石版总是小心翼翼,生怕弄脏了版面,随着磨与画的次数增多,也就漫漫大意起来,不怕画脏,不怕画坏,对自由发挥想象非常重要,大胆落墨,常常笔下生花。当毛笔蘸着各种材料落在石头上时,油与水的对抗,水墨与铅笔的交融,各种材料在石版上流动着变化着产生出不同的肌理,一种偶发的非描绘性的视觉效果出现,给整个绘制过程带来了不尽的乐趣。绘制完毕修版是一个必须的环节,根据版上得到的图象,在全盘考虑下耐心进行整理。减与加反复操作,浮石棒、金钢砂、汽油、强酸胶液都可做为消减的工具。加加减减,轻松自如。





            水墨技法从落笔到水干墨固,再到制版印刷,变化总是紧随其后,它不象铅笔画法那样,画和印的效果高度统一,对它要用一种开放的心态来接受、欣赏它的结果。每次的绘制尽管版面出现的图形不可能完美,但那充满着缺点的形象与墨痕,都始终蠕动着我心灵的感觉。当画面效果基本接近预期的想法之时,我就放下笔,拿起油滚,开始制版印刷了。版面上不完整之处,空白之地则留着下一版去解决吧。





            要让丰富的版上效果最终落在纸上,制版印刷是最后的关键。制版胶酸的强弱,印刷时墨量的多少,纸张伸缩的力度大小,不同的材料要做不同的调整,这些要靠不断地实践中集累经验方得心应手,这是印出好作品的基本保证。





            石版画从诞生到如今不过一二百年时间,但其中涌现的大师和令人难忘的优秀作品却层出不穷,怎样使它不断发展,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紧随时代新的石版画语言,是每一个石版画家用心考虑的问题。

      Processed in 0.071(s)   10 queries
      update:
      memory 4.09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