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第三章 两晋南北朝时代的美术 第一节 概况

        作者:核实中..2010-07-19 11:01:47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第一节 概 况



          一、汉朝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覆亡,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王朝瓦解。纷起割据的军阀豪强之间不断的战争,边地游牧部族间互相冲突;晋初短时间形式上的统一,南北朝分别统一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都没有最后达到完全统一的目的。所以,实际上是分裂了三四百年之久,从三世纪初开始,到七世纪初才结束。这种政治上的紊乱与不安,体现着社会基础的激烈变化。

          司马炎建立了西晋的政权(公元二六五年)。在这之前灭了蜀(公元二六三年),在这以后不久又灭了吴(公元二八○年);西晋实行“占田制”,允许各级官僚按照等级不同占有不同数量的土地和佃客;实际上收到了把失掉土地的农民重新安置在土地上的效果,生产得到某些恢复。

          司马炎实行的分封子弟为王,以郡为国的制度,造成各王国有自己的领地和军队,不利于中央政权集中统治的形势,所以在他死后就开始了混乱。这种混乱,在历史上称为“八王之乱”,继续了十五年,破坏了北方的社会生产,也动摇了西晋王朝的统治基础,而最后(公元三一六年)引起了北方各游牧部族推翻西晋政权的长期的大变乱。

          晋的宗室司马睿和流亡到江南的官僚地主,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了东晋政权。东晋政权与当地的地主逐步取得妥协而得到了他们的拥护,然而统治集团内部常起冲突。公元三八三年,在东晋的谢安指挥下进行了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击溃了苻秦的南侵。此后在南方,皇帝位置的占有者就是军权的实际掌握者。公元四二○年,军阀刘裕代替东晋,建立了“宋”,刘宋和其以后相继为军阀所建立的齐、梁、陈,共四朝,被历史家称为“南朝”,每个朝代都很短。南朝的士族制度(士族官僚门阀制度),即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上,家族按等级享有不同程度的特权,而且是很严格的。他们有家学,有文化素养,但生活豪华奢侈且好逸恶劳,形成了一批特权贵族。

          东晋和南朝的土地集中在少数大地主手里,他们可以恣意霸占山林湖泽,大地主并收养大批佃客。

          江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因大批北方人民的南迁而得到进一步开发;经过二百余年的发展,长江流域从地旷人稀火耕水耨的落后状态变成了日益繁盛的沃野;南方土著各族(如四川的賨人,江浙的山越,湖南的溪、蛮等)也和汉族人民进一步融合。

          在北方,自西汉末年,西部和北部的各游牧部族便开始和平地移住于内地,历东汉、三国,有加无已。他们有一部分也从事于农业生产,一部分被贩卖为奴婢,一部分成为地主武装的部曲,他们中大多数人的命运和各地的汉族人民一样,遭受地主阶级和官府的压迫和欺侮。这些部族,按照过去史书上所说,大致为五个种族,而称为“五胡”:匈奴(大多住在山西)、羯(在山西南部)、鲜卑(在东北内蒙古各地)、氐和羌(在甘肃、青海一带)。三国时代,各族聚居在山西、陕西的数量很大,约占人口之半。在军阀混战中,各武装集团也利用他们的武力。

          匈奴族首先起而反抗,在公元三一一年攻破西晋的首都洛阳,大事屠杀,而开始了延续百余年的北方大骚乱。部族联盟一批一批地冲入,前后分别建立了十几个国家。历史上称之为“五胡十六国”。其中立国时间稍长,而又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的,有:羯人石氏的后赵(公元三一九—三五二年),氐人苻氏的前秦(公元三五一—三九四年),鲜卑人慕容氏的前燕(公元三四五—三七六年),匈奴人沮渠氏的北凉(公元三九七—四三九年)等。在不断征伐和残暴统治下,北方各族人民经常举行反抗。

          被认为和罗马帝国灭亡时可以相比的所谓的“蛮族入侵”,是以鲜卑人拓跋氏征服了整个北方而结束的(公元四三九年)。

          拓跋氏建立了强有力的北魏国家。他们注意到社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孝文帝拓跋宏(公元四七一—四九九年)实行的“均田制”,完成了鲜卑人从家长奴役制向封建制度转化的过程。拓跋宏并实行了“汉化”政策:迁都洛阳,禁令穿胡服,禁止政府说鲜卑语,模仿汉姓,“拓跋”改姓“元”。这些改革适应着胡汉融合的趋势,而且更加速了这一趋势。

          元宏执政之后,种族和阶级矛盾仍很尖锐,边地人民和士兵特别不满。六世纪初期的三十年里,北方人民起义次数渐多,最后,葛荣领导的河北一带百万人的起义(公元五二六—五二八年)动摇了北魏的统治。

          镇压农民起义的尔朱荣带兵进入洛阳,引起北魏统治集团内部的惨杀和分裂,公元五三四年北魏分为东魏和西魏。东魏占据今河南、山西、河北,实际的掌权者为鲜卑化的汉人高欢、高洋父子。西魏占据今陕西、甘肃一带,实际的掌权者为宇文泰、宇文觉父子。高洋改东魏为北齐,宇文觉改西魏为北周,都先后作了皇帝。北周的统治者组成有力的统治集团,又推行各种比较有益的措施,乃为后来统一全中国打下了基础。北周灭北齐(公元五七七年)以后,北周的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公元五八一年)。其后八年,又灭了南方的陈,统一了全中国,从而结束了西晋灭亡以后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局面。

          南北朝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发展: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种族的融合,江南及西北地区的开发等等,都为唐代繁盛的封建经济文化开辟了历史的道路。

          二、在思想意识方面,南北朝时期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代替了迷信的是有哲学、有戒律、有仪典、有组织的宗教信仰。

          起源于印度,东汉时期就已传入中国的佛教,在南北朝时期,经中亚和新疆,印度支那和南洋,有大量教徒和经典传入中国,并且在中国迅速地发展起来。同时,因黄巾起义而广泛流行起来的道教,在南北朝时期也变成普遍于社会各阶层的宗教信仰。这两种宗教虽然彼此之间有冲突,但同是以寄希望于未来,解脱今世痛苦的思想,而发挥其麻醉的作用。但是其中有些因素,例如:否定当前社会,承认人类平等,主张和平,互助友爱,因果报应等等,北魏时代流行弥勒菩萨的信仰,即相信世界末日到来之时,弥勒即将降世,普救众生,重建真正幸福和平的世界。因而北魏时代曾不断有弥勒教徒的起义。最大规模的是延昌四年(公元五一五年)沙门法庆领导发动于冀州的一次。他们公开宣称“新佛出世,除去旧魔”,他们甚至“屠灭寺舍、斩戮僧尼,焚烧经像”。这次起义持续了三个月,但其余众在两年以后还攻击州县。而且在其后不久,同一地区又发生了葛荣领导的大起义。

          但是,佛教在社会上的兴盛,主要的是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六世纪上半期,在南朝(梁武帝)和北朝(北魏洛阳时期)统治阶级用大量金钱修佛寺,造佛像,而造成佛教美术得到发展的社会条件。同时,佛寺和僧徒都享受政治特权,僧徒成为大地主和高利贷者,不服徭役,不纳捐税。

          道教,又称“天师道”,影响较小。但是,东晋末年,孙恩、卢循领导的农民起义,就是标榜天师道的。士族中间也有很多信徒。

          在哲学思想方面,产生了“玄学”。“玄学”是在三国时代开始的,后来流行于西晋和南朝。“玄学”最初是由于反对汉末政治腐败而产生的,反对虚伪腐朽的守旧思想,提倡理性和真实感情的新的思想;是用老庄思想抨击僵死的“礼教”和繁琐的经学。但因为封建士大夫习惯于不事劳动和不务实际,所以也往往流于空疏和放荡,甚至虚无、颓废,就和士大夫的生活一同堕落下去。而且从巩固封建制度的儒家哲学的反对者的地位,转变成为合作者,为儒家哲学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魏晋玄学思想促使了文学和艺术的发展。例如:促成了抒情诗的流行和人物画的新面貌。玄学思想的优秀的代表者是阮籍和嵇康。

          发展了玄学思想中的唯物主义因素,起而从世界观上反对佛教的,是范缜所代表的“神灭论”的思想。他认为精神从属于肉体。肉体的消灭即精神的消灭。否定了佛教的灵魂不灭说。

          三、南北朝的美术,以汉代美术为基础,并得到了飞跃的发展。

          美术首先是宗教美术,其中主要是佛教美术,正如佛教的兴盛一样,形成空前的高峰。如:新疆一带的佛教遗迹,敦煌莫高窟以及河西一带的石窟壁画、雕塑,云冈、龙门、华北一带的石窟造像,陕甘一带如永靖炳灵寺及天水麦积山的壁画和雕塑等,类皆规模宏伟,制作精妙。其他无数宏大的砖木结构寺院(如南朝齐梁时代南京及其附近的各寺庙、北魏时代洛阳的寺庙)和壁画、塑像,惜皆毁坏无存。仅若干石造像、造像碑及铜铸像留存。宗教美术充分表现这一时期的时代精神。

          宗教美术之外,承继了汉代风气,于宫殿、祠宇、墓室作壁画或装饰的当亦不少,现仅墓室壁画有所发现。而据记载所知,以肖像、风俗,或以前代典籍内容为题材的卷轴画也颇多。

          与墓葬有关的美术品中,南京附近齐梁陵墓前石辟邪和华北各地发现之陶俑,都是雕塑艺术中的重要作品。

          南朝的工艺美术比较发达,除陶瓷、铜镜外很少遗存,但典籍记载颇多,它们是隋唐工艺的先驱。

          美术工作者以工匠为最多。但是士大夫也有专精于此而以之名家的。边疆和域外的美术家的活动,对于美术发展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印度和中亚的佛教艺术被介绍到中国来,同时中国的美术也广泛地向外传播,特别是影响了朝鲜和日本美术的发展。

          在艺术理论上,展开了对于已有成就的整理、总结和探讨工作。文学方面有陆机的《文赋》、钟嵘的《诗品》、刘勰的《文心雕龙》,对于文学的作用、体裁、技巧进行了研究,并评价了已有的作家和作品。在美术方面,流传至今的有顾恺之对于绘画的评论和谢赫所著的《古画品录》等,都保留了重要的史料,并第一次提出了对于绘画艺术的较完整的认识。

      Processed in 0.081(s)   10 queries
      update:
      memory 4.09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