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中国绘画简史:近现代绘画(4)新中国前期的绘画

        作者:核实中..2009-09-17 16:36:23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新中国前期的绘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由于处于半封闭的状态,所以这一个时期的中国画创作是在一种相对狭小的空间中进行的。处于美术的正统地位的是由延安革命美术传统、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徐悲鸿所倡导的写实主义相结合而成的一种新中国模式的现实主义形式,但是由于上半世纪的美术发展的余波仍在,许多已有成就的老画家的艺术更加臻于成熟,一批新人也开始登上画坛。但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使得中国画的发展几乎陷于停顿。

          林风眠和他的彩墨画探索

            林风眠(1900-1992)原名凤鸣,广东梅县人。出身石匠世家,18岁赴上海,1919年赴法国留学。先后在法国、德国学习西画。1924年在巴黎与同学林文铮等组织霍普斯会,并举办中国美术作品展览。1925年回国,任北平国立艺专校长,1927年任国民政府大学院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1928年,创杭州国立艺术院并任校长。抗战时曾一度潜心创作。1945年后,任重庆国立艺专教授,后复回杭州艺专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任杭州艺专教授,1952年退休后居上海,任上海美协副主席等职。文革中遭受迫害,1977年出国举办展览,1979年定居香港。早年创作以油画为主,兼画水墨山水、花鸟等,30年代后,致力于变革传统绘画的探索,历经多年,探索出一条中西融合的道路,并吸收了民间瓷绘的意匠。其画多方形构图,线钩色染,水墨淋漓,多画秋骛、白鹤、枫林、睡莲、瓶花、仕女等,别具一格,在现代变革中国画的探索中,他的创造性劳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代表作品有藏于上海画院的《鹭》、《静物》等。受其影响的人很多,如吴冠中、黄永玉等。

          潘天寿和新浙派的绘画

            潘天寿(1898-1971)原名天授,更名天寿,字大颐,号阿寿,别号寿者、雷婆头峰寿者、秃寿、懒道人,浙江宁海人。早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曾入上海美专,后任叫席。得与吴昌硕、黄宾虹等交游。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协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擅长写意花鸟和山水,远师徐渭、八大及石涛等,近受吴昌硕影响,自成一格。其画布局奇险,笔墨浓重,色彩单纯、气势雄阔,亦善指画。传世作品有《凝视》、《松石》等。著述甚多,以《中国绘画史》影响为大。

            在潘天寿“中西绘画,拉开距离”的方针下,他主持的浙江美术学院比中国其他美术院校更加注重中国传统,并率先在60年代初实行人物、山水、花鸟的分科教学,并将书法课纳入国画基础课表中,聘请了以传统功力著称的国画家、书法家到校任教,如吴茀之、顾坤伯、陆俨少等,培养了很多传统功力好,重视笔墨表现的国画家,这些画家因与浙江美术学院的传承关系和风格上的相似性,被成为“新浙派”。

          南京画家群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文化重镇的南京,聚集了一批中国画家。老画家有吕凤子、陈之佛、傅抱石、钱松喦,以及年龄上稍小于他们的宋文治、魏紫熙、亚明等。其中,最负盛名的,是陈之佛与傅抱石。

            陈之佛(1895-1963),别署雪翁,浙江余姚人,居南京。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图案科毕业。1924年回国后,从事工商图案设计。35岁后,亦致力于国画创作。曾任上海艺术大学、上海美专、中央大学教授及杭州艺专校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师范学院艺术系主任、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等职。长于花鸟,习宋、元人法,用双钩细染法,精雕细刻,设色秾丽,将近代中国工笔画推到了一个新的水准。间及山水和艺术理论。代表作品有南京博物院藏《梅鹤迎春图》轴、《紫薇双鸽》轴等。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又名瑞麟,因喜爱石涛,自名抱石,江西新余人,生于南昌。青年时酷爱书画篆刻,得徐悲鸿资助留学日本,从金原省吾攻读东方美术史学,毕业于东京帝国美术学校。回国后,执教中央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等职。以写意山水及人物著名,崇尚创新,用线纵逸挺秀,设色沉毅瑰丽,用硬豪散锋,以横竖、上下、圆转的笔势画山石肌理,多逆锋,有时也卧笔横扫,然后加点,人称“抱石皴”。所画山水意境深远、气势苍茫;所作人物,造型高古,神态雅致。代表作品有与关山月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陈列于人民大会堂)、藏于傅抱石纪念馆的《听泉图》等,影响很大。并有多部著述行世,亦有较大影响。

            钱松喦(1899-1986),又名松岩,曾用名芑庐主人,江苏宜兴人。幼年随父习诗文书画。1923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先后在苏州、无锡等地的中小学及无锡师范、无锡美专等校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无锡美协主席、江苏美协名誉主席、江苏画院画师、院长等职。工山水,重视写生,多次长途旅行写生,遍游南北。其画意境深邃,笔墨浑厚苍茫。代表作品有《红岩》、《常熟田》等。

            宋文治(1919-1999),笔名宋灏,江苏太仓人。早年家贫,小学毕业后到上海广告社当学徒,业余学画。后长期任小学、中学及师范教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江苏画院画师、副院长、中国美协理事、江苏美协副主席等职。工于山水,因善于以传统笔法表现时代风貌而闻名。代表作品有《江南春潮》、《井冈山》等。

            亚明(1924-)原名叶家炳,安徽合肥人。1941年毕业于淮南艺专,曾任美术编辑,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江苏画院副院长,江苏美协主席等职。长于人物、山水画。代表作品有《货郎图》、《峡江云》等。

          李可染、石鲁和新写生派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自幼喜爱绘画,曾拜钱食之为师,学画山水。后入上海美专习画,毕业后,回乡任教于徐州艺专。1929年考入杭州艺专研究班,师从法籍教师克罗多,后因参加左翼团体被迫回乡。抗战开始后,参加政治部三厅美术科的工作。1943年,任国立艺专中国画讲师,专心国画创作与研究,以写意人物画闻名于时。1946年,任北平艺专教员,次年拜齐白石为师,同时执弟子礼请教于黄宾虹。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长期主持山水画教学。1979年,被选为中国美协副主席,两年后,兼任中国画研究院院长。40岁前兼习国画和西画,国画主要学石涛和八大。新中国成立后,他接受了“改造旧国画”、“从生活中和写生中寻求出路”的思想,从1954年起至60年代前期,到东南、西南及海外,写生作画。其山水画,以墨为主,浓重浑厚,深邃茂密,被称为“李家山水”,影响了一大批山水画家的创作。

            ■赵望云(1906-1977),河北束鹿人。毕业于北京京华美专。抗战时,创办《抗战画刊》宣传抗日。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安美协主席、陕西省文化局副局长等职。以人物、山水写生见长,长安画派的奠基者。建国前作品多取材于平民生活及西北各地风情,画风平实朴素;新中国成立后,到关中、陕南、陕北、甘肃、青海等地写生,地方特色更加浓郁。弟子有黄胄等。传世作品有藏于中国美术馆的《雪天驮运图》等。

            ■石鲁(1919-1982),原名冯亚珩,四川仁寿人。早年学习传统水墨,抗战时赴延安,长期从事抗战和革命宣传,创作过许多版画及年画。新中国成立后,任陕西美协、书协主席等职。50年代后重画国画,以富有独创性和多才多艺著称。人物、山水、花鸟皆长。以用水墨表现黄土高原闻名,其画浑厚有力,生气勃勃。是长安画派的核心人物。文革中受迫害后,精神一度失常。后期创作多为四君子题材,笔锋散乱,墨色浓重,风格奇特、狂怪。代表作品有藏于中国美术馆的《转战陕北》轴、《梅》轴等。

            ■何海霞(1908-),初名福海,字瀛,又字登瀛,满族,北京人。早年曾入中国画学研究会,1934年夏拜张大千为师,随其游鲁入川,临摹大量宋元明清画迹。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陕西美协专业画家、陕西国画院副院长等,是长安画派的主要干将之一。长于山水画,尤以青绿山水著名,亦善界画,多画西北景色,笔力凝健,意象雄奇。代表作品有《华山下棋亭》等。

          岭南派的主要画家

            ■黎雄才(1910-)广东肇庆人。幼承家学,1926年拜高剑父为师,1927年入春睡画院学习。1932年赴日留学,入东京美术学校学习日本画。1935年回国后,相继执教于广州市立美专、肇庆七中、重庆国立艺专等校。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华南文艺学院、中南美专、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兼中国画系主任、广东美协副主席等职。以山水画见长,早年受其师影响,后融汇古今,自成一格,尤以焦墨、渴笔写生著名,风格老辣雄劲。代表作品有《寒夜啼猿》、《一览众山小》等。

            ■关山月(1912-2000),原名泽霈,广东阳江人。1933年毕业于广州市立师范后任小学教师,其绘画才能被高剑父发现,遂入春睡画院学习。1939年起,从广东出发,到各地深入生活并写生。1946年,任广州市立艺专教授。其后多次出国及在国内举办画展,写生等。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南文艺学院教授、中南文联美术部副部长、中南美专教授兼副校长、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兼副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美协主席、广东画院院长等职。以山水画闻名于世,坚持岭南派革新主张,其画立意高远,境界恢宏。晚年喜作梅花,铁干繁花,有雄浑厚重之意。代表作品有《长河颂》、《江山如此多娇》(与傅抱石合作)等。

          其他画家及其创作
            ■俞剑华(1895-1979),名琨,以字行,另字玉愚,山东济南人,长期寄寓上海、南京。1918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画手工科。历任上海美专、西画艺专、暨南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人华东艺专、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等职。工山水,花卉,为陈师曾弟子。传世作品有《空岩雪瀑图》轴等。并长于史论研究,著作很多,以《中国绘画史》和《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影响最大。

            ■江寒汀(1903-1963),名上渔,以字行,江苏常熟人。曾师从于同乡陶松溪,后任教于上海美专。28岁开始卖画为生。新中国成立后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工花鸟,双钩与没骨均长,尤擅描绘各种禽鸟,风格近华喦,并得益于虚谷、任伯年颇多,所仿几可乱真。传世作品有藏于上海中国画原的《杜鹃鹦鹉》、《白鹰》等。

            ■来楚生(1902-1975),原名稷勋,以字行,一字凫,号贫翁、楚鸟,别署非叶、木人,晚号初升,浙江萧山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工书法篆刻,善阔笔花鸟,宗法徐渭、八大及李鱓、赵之谦等,兼法吴昌硕、齐白石笔意,造型简略,以篆刻刀意入画,风格古拙有致。传世画作有藏于上海中国画院的《墨竹》、《芭蕉青蛙》等。

            ■郭味蕖(1908-1971),原名析,后改慰劬、味蘧、味蕖,曾用别号汾阳王孙、浮翁,晚号散翁,山东潍县人。早年于上海艺专习西画,后入故宫博物院从黄宾虹学中国画。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精于金石、鉴赏,工书画,善画花鸟,以工带写,水墨与重彩、白描与点染互用,风格秀丽清新,题材多从写生中来。有著作《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等行世,影响颇大。

          来源:网络

      Processed in 0.383(s)   10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10(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