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中国绘画简史:明清绘画(2)明前期绘画

        作者:核实中..2009-09-17 16:32:46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明前期绘画

            明代前期的绘画从洪武到宣德、成化、弘治时期,基本形成三大体系并立的局面。即继承元代水墨画法的文人画、宫廷“院体”绘画和活跃于江浙一带民间画坛的“浙派”绘画。三派之中,宫廷绘画和“浙派”的绘画在这一时期占主要的地位,影响较大。画家王履因为即善于写生又能师法传统,成为明代前期独树一帜的重要画家。

          宫廷绘画

            明代宫廷绘画的历史,从明代建国伊始就已经开始,经过永乐、宣德、成化、弘治几朝,宫廷绘画达到了兴盛阶段,到嘉靖、万历以后,逐渐衰微。赵原、卓迪、周位、王仲玉等是初期院体画家的代表。宣德以后,宫廷画家不断增多,著名的有谢环、商喜、倪端、李在、石锐、周文靖等,他们的绘画,技艺全面,师法南宋“院体”,各有特点。成化、弘治之际,宫廷画家主要有以画花鸟著称于时的林良、吕纪;山水、人物画则以吴伟、王谔的成就最为突出,正德年间的朱端,其人物、山水、竹石画也具有相当水平。在明代的宫廷绘画中,无论花鸟、山水还是人物画,作品中都多多少少可以找到两宋院体画的影子。黄筌父子的工笔重彩花鸟画法在明代宫廷绘画中得到了传承;山水人物画方面的主要效仿对象是南宋的李、刘、马、夏,也有的宗法郭熙,刻意的摹仿和自己的特点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明代院体画的特有风格。主要特点表现为形象精确、法度严谨、色彩艳丽。但与宋院画相比,明代院画则显得在严谨细腻之中多了一些轻灵的气息,所用水墨也较多,成化以后,受到浙派的影响,风格则更加趋于豪放挺拔。

             在明初的宫廷画家中,有些是自元入明的文人,在画风上仍保持元人传统,如赵原、卓迪的山水,取法于元四家,郭纯则师承盛懋,周臣、王仲玉等的人物画,以清淡秀逸取胜。边景昭的花鸟画与上述等人的师承有所不同,他直接效法的是宋代的院画,以工笔重彩著称。

            ◆ 刘俊(约15世纪),字廷伟,身世、生平不详。因其传世作品中署有“锦衣都指挥”的款识,知其为宫廷画家。工山水、人物,院体风格。传世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雪夜访普图》轴,画赵匡胤雪夜访问赵普的历史故事,画法工整。

            ◆ 商喜(15 世纪),字惟吉,宣德时著名宫廷画家,官锦衣卫指挥。擅长山水、人物、花卉、走兽。传世作品有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明宣宗行乐图》轴与《关羽擒将图》轴,前图写玄宗朱瞻基游猎情形,人物具有肖像画特征,四周画山石树木、丛林建筑,场面浩大。画法工致细腻,笔法劲健。后图则色彩鲜明亮丽,有壁画效果。

            ◆ 倪端(15世纪),字仲正,宣德时为宫廷画家。善画山水、人物,兼工花卉,师法南宋马远,传世作品有描写三国故事的《聘庞图》(藏于故宫博物院)和《扑鱼图》(藏于台湾)轴,风格细密有致。

            ◆ 边景昭(15 世纪),字文进,福建沙县人。永乐至宣德初年在宫内任职,授武英殿待诏,以善画花鸟著称。他继承了两宋院画的工笔重彩传统,所画花鸟工细精确、设色浓艳,一派富丽堂皇之象。传世主要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竹鹤图》轴、《竹鹤双清图》轴(与王绂合作),上海博物馆藏《春禽花木图》轴及藏于台湾的《三友百禽图》轴等。其中,《竹鹤双清图》笔墨淡雅潇洒,仙鹤的羽毛略施白粉,与王绂所绘墨竹甚为和谐,而其余三幅,则是他仿宋院画的典型作品。

            ◆ 孙隆(15 世纪),一作龙,字廷振,号都痴,毗陵人。明初开国忠愍侯孙兴祖后裔。宣德中为翰林待诏,长于花鸟鱼虫,所画花鸟皆不加勾勒,用色烘染,有徐崇嗣没骨法遗意。在当世的宫廷花鸟画家中自成一格。传世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芙蓉游鹅图》轴、《雪禽梅竹图》轴,上海博物馆藏《花鸟草虫》册、吉林省博物馆藏《花鸟草虫》卷,皆以没骨法绘制。《芙蓉游鹅图》则于点染中稍带勾描,水墨湿润,色彩妍丽。

          写实派画家王履

           ◆王履 (1332-?),字安道,号畸叟,又号抱独老人,江苏昆山人。元末明初的医学家,兼工诗文书画,山水师马、夏之法,长于写生,作画不拘成法,主张从真山真水中吸取素材。现在分别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的《华山图》册是其唯一传世杰作。该册共四十幅,是他洪武十六年(1383年)游历华山时的写生作品。每幅写华山胜景一处,构图新奇,笔法多变,多用小斧劈皴,风格奇特。该册每幅上有题诗,共有百余首,并有序跋。他在序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艺术理论,其中的“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一句,已成为传统绘画理论的名句之一。

          浙派画家及其作品

           ◆ 戴进(1388-1462),字文进,号静庵,钱塘(今杭州)人。初为银工,后习画,早年负盛名。宣德中曾被举荐入宫,为谢环等人所忌,以画《秋江独钓图》不称旨被黜,后回杭州买画为生。技艺全面,山水、人物、花鸟皆长,面貌多变。其主要画法来自院体,山水画取法郭熙及李、刘、马、夏诸家,兼取元人水墨传统。人物画多以道释、历史故事、隐士渔樵等为题材,衣纹用线多铁线描及兰叶描,有时也用蚕头鼠尾描,行笔顿挫有力。早年花卉画以工整为主,中晚年笔墨趋于豪放,用笔由方改圆。由于他是浙江人,在当时部分画家中影响很大,被称为“浙派”之首。戴进的传世作品较多,面貌不一。辽宁省博物馆藏的《达摩至慧能六代像》卷取材于佛教六祖故事,工笔严谨,线条劲练,为师承南宋院体的典型作品。而藏于台湾的《罗汉》轴用粗笔水墨写意法,面部描画细腻,衣纹用线粗重有力,山石用大斧劈皴,水墨淋漓,被认定为其中年人物画的典型之作。现藏故宫博物院的《钟馗夜游图》轴则笔墨更加豪纵奔放,应是其风格发展至晚年的变化。上海博物馆藏他62岁时所画的《春山积翠图》轴则师承马远、夏圭,笔墨劲爽,略带写意笔法,是他晚期仿宋院体的代表作。此外,从他的多幅存世作品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他分别取法荆浩、关仝、范宽及郭熙等人笔法尝试,以及在宋元人的水墨写意风格之间游移的表现。至于他的花卉画的变化,则可以从故宫博物院藏其《葵石蛱蝶图》轴、《墨松图》卷、《三鹭图》册页中见到。戴进的继承者颇多,直接继承者有其子戴泉、婿王世祥、弟子方钱、夏芷、夏葵等,多无作品传世。夏芷有传世山水一幅,合装于李在、马轼的《归去来辞图》卷中,80年代又在江苏淮安明王镇墓出土书画中发现一件他的《竹石图》,风格秉承戴进。

          来源:网络

      Processed in 0.088(s)   10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3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