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谈汉印中的异类

        作者:核实中..2009-09-14 13:49:42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在中国印章史上,汉代是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从印章形制、钮式到文字处理、章法变化等艺术形式,成就十分突出,被后代篆刻家们奉为学习的典范,其魅力至今鲜活不衰。

            从大类上区别,汉印主要有官印和私印两种。官印在用材、钮制、文字排列布局以及印绶的用色上等等,由于等级关系,皆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印章由官府督造。而私印由私人的作坊制造,在制作各方面要比官印宽松许多,可以融进一些个人的意趣和喜好。无论官印还是私印,从整体上看,汉印用材是以铜质为主要的,而入印文字则基本使用缪篆。

            由于私人用印的规定不甚严格,工匠可以自由地发挥,就出现了印章中的“异类”。1954年出土于长沙新字第七号墓的殉葬用品“门浅”?见图?西汉私印,就显得与众不同,颇为特殊。该印为石质、坛钮,时代在文景之际,印面为2.7厘米见方。从历史的角度看,印章广泛运用石材,是元人王冕偶然发现花乳石以后的事,汉印用石材,今天能见到的只有零零星星,此印与当时铜质的普遍用材显然有别;而入印文字为隶书,隶书在当时虽为通用主体,但入印文字还是广泛使用摹印的专用字体缪篆,这又不合常用印的规范了。据印学家马国权先生推断,此印是一方随葬时的应急之作。由于时间紧迫,匆匆刻制,故在用材和入印文字上,也就不那么顾及了。

            此印排列在众多汉印中甚感显眼。或许正是因为急就而刻,才冲破了印制中的条条框框,不作更多的缜密构想,大胆奏刀,一气呵成,更显出了率意自然的生动。文字结构聚散有致,章法布局,几处大面积留空,疏朗而不闷塞;那“浅”字左偏旁三点水的向上夸张挪移,显得天真可爱,与右偏旁构成参差错落的变体之态;“门”字左右笔划的不对称,也作和谐的呼应,极为奇异巧妙。用刀为冲刀法为主,且有变化,“浅”字的第六划呈上弧形,露出两处转折之迹,清楚地可以看出印工还施用了短切刀,是以三刀来完成。此印的整体风格,苍浑生辣,奇肆跌宕,刀痕明显,别有韵味,这种面貌的印章,在严整规范的汉印中实为少见。若不知出处和年代,谁说此印出自某位清代印人之手,我肯定相信;即便称它是今天某个前卫篆刻家的作品,我恐怕也不会轻易怀疑的。

            这方“门浅”出自西汉的哪位印工之手呢﹖如此的神工妙造,他匆匆地急就而作,前卫了我们足足两千年。

          来源:网络

      Processed in 0.066(s)   10 queries
      update:
      memory 4.04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