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求异”的波恩汉学学派(作者:王锦民)

        作者:核实中..2009-09-09 18:41:55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在莱茵河畔波恩大学,以特劳策特尔(Rolf Trauzettel)、顾彬(Wolfgang Kubin)教授为核心的汉学家们一直在倡导着一种颇具“和而不同”精神的独特汉学,最近这种“和而不同”之音又出现在台湾,在台湾辅仁大学举办的第三届国际汉学会议“位格和个人概念在中国与西方:Rolf Trauzettel教授周围的波恩汉学学派”上,波恩汉学学派第一次成为中国海峡两岸学者和德国汉学家们热烈讨论的中心议题。

          严格地讲,波恩学派并不是以一个统一的思想或方法构成的,他们只是有着共同的学术倾向。这些汉学家或者执教于波恩大学,或者曾经在此求学,与波恩大学有这样那样的“渊源”关系。他们都通晓欧洲的历史和宗教,能够用希腊、拉丁等古典语言阅读欧洲的古代典籍,也通晓古代汉语,能够根据中文原典来研究中国。他们具有一种在欧洲和中国之间的双重的历史意识,反对比附式的比较研究,而试图建构起中西文化的对峙关系。他们都不认同或者反对美国主流汉学家所代表的普遍主义学术立场,主张承认世界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并以此为立场致力于探索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除此而外,波恩学派的汉学家们的汉学研究可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特劳策特尔的汉学有很强的哲学性,他用一元论与多元论、整体性与个体性这两对范畴,来区分中国与欧洲的基本思维方式。他以欧洲哲学为立足点,来阐释中国哲学,一方面提出一些中国哲学自身难以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借助于中国哲学反省欧洲的传统。顾彬的汉学侧重于中国文学,早在90年代初,他在北京大学所作的系列演讲中,就已经提出通过“异”的概念来看待中国和欧洲的关系,其中著名的论文《心猿意马——儒家学说中的“自我”问题》,挑起了与美国汉学家的持久争论。

          顾彬对于美国主流汉学的批评,引起了很大的争议。顾彬把特劳策特尔的汉学和法国哲学家于连(François Jullien)的汉学看作是同一类型,指出二者都试图用一种否定性的目录,揭示出中国对于欧洲的不同性,他们都反对在不同的文化中一味寻找相同性。如果说于连是比照着希腊来阐释中国的话,特劳策特尔则是以基督教哲学为比较的基础。而这些与站在普遍主义立场上的美国汉学大异其趣。顾彬批评说,美国学派仅仅根据现象上的类似性,即断言古代的中国哲学中几乎包含了欧洲哲学的全部核心问题,因此他们随意地用尼采、德里达来解释庄子,把庄子看作是尼采、德里达的先驱。最近的例子则是认定中国从孟子以来就有了欧洲直到施莱尔马赫时代才逐渐形成的解释学。而波恩学派强调文化的历史性,所有的话语和思想都是在与自己符合的前提、背景下,在与自己一致的历史条件、精神渊源中的独特建构。中国并不是因为具有欧洲文化的一切元素才伟大,其之所以是受人尊敬的,恰恰是因为其在根本上是与欧洲相异的、独特的。一味地寻找两种文化之间的相同的东西,与努力暴露那些在历史中的不同的东西,是两种十分不同的汉学研究模式。

          顾彬喜欢展示一张沈周的山居图,这张画还是十年前特劳策特尔主持波恩大学汉学系时,挂在办公室的门上的。顾彬以此说明,按照现象上的相似性,沈周以逸笔画成的房屋后的树林,就像是一些很原始的电视天线,如果由此断定中国人在15世纪已经发明了电视机,显然是荒唐的。事物的现象和本质并不一定是同样的,可是在当代的汉学研究中,现象常常取代了本质的位置。严谨的学术性是波恩学派一致持守的信条之一,他们的汉学研究虽然还没有显赫的影响力,但是具有不可忽视的发展潜力,越来越让国际汉学界刮目相看。

          来源:网络

      Processed in 0.082(s)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