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教育和美学:育人规律上的高度融合

        作者:核实中..2009-09-03 16:09:17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美学与教育,在以人为本的一致理念下,两者的目标、原则和结果等,都是相通的,是高度融合的。

          (一)目标的一致性?
            围绕“人”这一目标,美学和教育才有“话”可谈,有“学”可问。美学关注人的情感自由、情感发展、情感升华,是依“人”而立的学问,是人学;教育不仅关注人的理性发展、理性成长,同时也适度关注人的情感发展和生命成长,是更大范围内依“人”而立的学问,同样是人学。它们关注的侧重之所以不同,并不是它们对人的理解不同,而是在发展人的类特性方面所承担的任务不同。在“人”这一目标上,它们始终是一致的。美学所研究的人类审美活动,包括审美的感知过程和体验过程,包括审美对象和审美理想等等,离开了人,一切都无从谈起。离开了人的音乐、绘画,离开了人的自然风光,甚至于离开了人的内在感受,那是其他学科研究的对象,而不是美学研究的对象,惟有立足于人的特性,立足于审美情感的理性参与,立足于人的情感和谐自由的发展,美学研究才能显示它的学科本相。教育的本义,首先是主知,是生存学习;其次是主智,是人的理性发展;然后是主情,是人的情感成长,它们都是以“人”为目标,关怀现代人类的个体成长。教育如果离开了“人”这一目标,同样失去了它的学科本相。因此,在“人”这一纽带上,美学和教育的相互贯通,有了宽广的背景和坚实的基石。?
            (二)原则的相融性?
            在人的发展这一基点上,美学原则和教育原则显示了互通互融的独特面貌,其接融点便是情感理性。所谓情感理性,是通过情感的内在逻辑寻求事物的因果性、普遍性、必然性的认知判断能力。在审美活动和教育活动中,情感理性不仅始终伴随并且巨大影响着活动的效果和质量。认知、判断、体验、洞察直至创造和构建,审美活动中的生命完美和教育活动中的理想新人,有着惊人的相似甚至相同,这是因为情感理性在美学原则和教育原则的生成过程中其作用是相似的甚或是相同的,这些理性原则都是在情感的内在逻辑中生成和发展的。在情感理性的大背景下,美学和教育在以下四大原则上相通相融:协调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情感性原则以及超越性原则。作为教育活动关键的教育管理活动同样在这四大原则上与美学活动具有通融性,这也是本文要着力阐述的内容。情感理性平衡协调的发展是美学和教育在塑造完美个性、树立理想新人方面共同致力的人本目标。?
            (三)结果的有效性?
            以人为本的美学理念和教育理念,构建的是当代理想新人的完整形象。人,是世间万物之灵长,是一切需求、一切动机、一切行为、一切理想的最终目标,自然也是美学与教育的本极目的。但人又是一个集感性与理性、情感与意志、本能需求与理想追崇为一体的复杂的动态生命系统,她在交织着自然和文化、政治和经济等等的繁杂环境里不断发展着人的生命特性,渐趋人类的完整和人性的完美。因此,人在创造时代的同时,时代也在呼唤人,呼唤适合于这一时代的理想新人。当今时代的理想新人,是当今美学和教育致力目标的有效结果。美学原则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培育情感理性,从而有效地体现人类生命的深度和高度,而这正是理想新人的本质特征之所在。?
            以“人”为基石的美学与和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的相互贯通,为美学在教育活动中的运用和升华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来源:网络

      Processed in 0.160(s)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