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选择最佳角度:教育美学为德育开方

        作者:核实中..2009-09-03 16:08:46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对差生的德育教育,有一个了解对方内心世界和选择最佳角度的问题。一般来说,差生与其他一样,头脑并不愚笨,因为人的智商大体上是一样的。在开放性的社会里,学校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这种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涌进学校,学生思想活跃,对事物敏感,反应迅速。陈旧机械——说教,对学生来说是隔靴骚痒,他们是不满足的。而要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有个例子很能证明问题。世界著名医学家卡雷尔,在美国工作时,就曾获得诺贝尔奖金。他回故乡法国讲学时,受到人们的热情挽留,著名的里昂大学还专门为他修建了一个研究所。卡雷尔也决心不再离开自己可爱的故乡了。但就在这个时候,远隔千山万水的美国同事但津博士给他拍来一份电报。电报内容是:“几颗心还活跃在玻璃瓶子里,等候着您的归来。”卡雷尔看完电报后,立即改变了主意,第二天便匆匆忙忙地返回了美国。为什么一封短短的电报,会有如此强烈的召唤力呢?原来卡雷尔为实验心脏移植,在瓶子里培养了几颗鸡的心脏。但津博士正是摸透了卡雷尔的内心世界,把握了卡雷尔的思想脉搏,选择了医学家最为关心的事,激发了卡雷尔返回美国的热情。通过这件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两点启示:一是做思想工作,必须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二是应当选择最佳角度。

          物理学中的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作用点选对了,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理,我们作差生的思想政治和德育教育工作,也有一个作用点优选的问题。这个作用点,就是思想教育工作的角度。角度选对了,就可以切实达到双方心理上的“共鸣”、“共振”和相容,进而提高思想工作的实效。差生的素质差,能力差或纪律性差等问题,都有产生的原因,我们只有了解这类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懂得他们关心什么,追求什么,想什么,相信什么,最喜欢什么,最反对什么,意见最大的是什么,觉悟层次如何等等,然后进行心理分析,区分层次类别,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选择最佳角度进行教育,才能转变他们,使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来源:网络

      Processed in 0.118(s)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