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实中..2009-09-03 16:07:48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无痕教育是指把教育意图和目的隐蔽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给学生以教育的教育方式。其前提是隐蔽教育意图。这在原理上是很有教育美学意义的。
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学生没有擦黑板。对此,我们一般叫学生擦掉后再上课,可是有的教师别出心裁,采取了下面两种做法。
一是不问清理由,径自在黑板的空隙处继续写新内容,甚至在原来的内容上写,故意导致板书错乱,使学生难以辨认,以此来“教育”学生。
二是教师不让学生擦,只是说,是哪个粗心的同学忘了擦?还是要考验考验我?给我劳动锻炼的机会?今天我就代劳了。然后老师亲自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
两位教师的目的都达到了,但是两种做法效果一样吗?显然,效果大不一样。前者是一般的露骨式的批评教育,后者是具有幽默调侃性的无痕式教育,这种无痕式的教育给予学生的是春风化雨般的滋润和哺育,是具有美学意义的完型理想化的教育。
运用“无痕教育”时,应该注意几点。
一是学会隐蔽教育意图。这是无痕教育的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这道出了“无痕教育”的真谛。第二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未暴露自己的教育意图,而是用轻松的语言和自然的行动去启发和感染学生,因此教育效果很好。而第一位老师将教育的方式建立在对学生的惩罚之上,没有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看待学生,虽达到了目的,但往往不被教育者所接受。
二是力行身教和榜样显示,这是实现教育“无痕”的主要方式。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求学生尊重别人,试问自己能做到吗?采取做法二的教师没有讲什么大道理,而是以乐观的情绪并配以积极的行动,一下子就让学生受到了教育。相信当这位教师上课的时候,学生都会心甘情愿地争着去擦黑板。
三是学会在“小事”中渗透,这是实现教育“无痕”的有效途径。
通过“小事”和“小节”渗透的教育,往往是最富影响力的教育,而这种不露痕迹的教育,又常常是最能入脑入心的教育。采取做法二的教师抓住了教学中的一件“小事”,不露声色地向学生渗透了“奉献”、“要有责任心”等思想就是佐证。教育者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轻描淡写的一句鼓励,看似简单的一个爱抚,富有深情的一个眼神,不露痕迹的一个暗示……都会给学生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产生极大的影响。
“无痕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育人技巧,是一种教育的美学哲学境界。达到教育“无痕”的境界并不难,只需要教育者有爱心、信心和足够的耐心。
来源:网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