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论孙过庭的书学思想对中国书法理论的贡献(1)

        作者:核实中..2010-07-09 16:55:34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回顾中国的书法理论史,我们不会忘记孙过庭,也不能忘记孙过庭,他的书学思想对中国书法理论的贡献是巨大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他的理论水平、识见令后人服膺,书法也为后人推崇。他的书学思想以其杰出的艺术性展开了书学理论的基本框架,从而为整个中国书学理论的建构奠定了基础。他的书学思想的结晶——《书谱》是中国古代书论的一座高峰,也是中国书论史上一重要里程碑。在新的历史时期,探索孙过庭的书学思想对中国书法理论的贡献,对我们坚持用书法理论指导书法创作实践以及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和完善中国书法理论有着重要意义。

          一、孙过庭的书学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孙过庭的书学思想形成,是他对书法艺术规律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基于对以往书法艺术大师的表现性的认识,而建立的以大胆抒情哲理与严格的艺术语言规则相统一的书法美学体系。他主张的是一种心与物不可分离的“再现——表现”合一的书法美学思想。他的书学思想结合了书法艺术的创作过程,它对书法创作中的心理,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以及艺术家创作发展的辩证法一一作了深入探讨,因而说它是科学理论体系,对书法创作实践和中国书法理论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孙过庭的书学思想是时代的产物,它的形成过程是初唐尊王和追求秀美风格的体现,是对书法的全方位的研究与书法创作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与中国古典书学思想相融合不断升华和深化发展的过程,是孙过庭结合书法创作实践结出的丰硕成果。孙过庭的书学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为探索孙过庭的书学思想对中国书法理论的伟大贡献,首先我们对孙过庭的书学思想作一宏观描述。对孙过庭的书学思想我们是这样认识的:它是由五个有机层次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于这五个层次,探索性的表述如下:

          第一层:关于书法艺术的基础性理论。主要包括:①关于书法的基本原理;②关于书法艺术基本技法的总结;③关于书法艺术中不同书体的功用和特点。

          第二层:关于书法艺术发展的理论。孙过庭《书谱》中说:夫之以代兴,妍而俗易。虽书契之作,适以记言;而淳醨一迁,质文三变,驰骛沿革,物理常然。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椎轮者乎?”孙过庭对“今天的书法不如古代,古代的书法讲究内容质朴,今天的书法追求形式妍媚”这种说法持不赞同态度,认为内容的质朴是随着时代的兴起而兴起的,形式的妍媚是因为世俗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些都是随着时代的推移而屡有变迁的,这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第三层:关于书体和书家的理论。首先孙过庭在《书谱》中涉及到了对各种书体的认识,他一方面强调辩体,指出各种书体的用途、特征、规律的区别,以及从各体书法不同的功用出发分析其不同的风格特征。如:“虽篆、隶、草、章,工用多变,济成厥美,各有攸宜。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另一方面主张融会贯通,重视各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如:“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回互虽殊,大体相涉。”这一段话论证从真草二体的比较中引出其笔法字形上的相通相异之处,不失为深造独得之见。其次,孙过庭还论述了书家本体与书法创作实践的关系问题。如他在《书谱》中说:“岂惟驻想流波,将贻啴喛之奏;驰神睢涣,方思藻绘之文。虽其目击道存,尚或心迷义舛,莫不强名为体,共习分区,岂知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在这段话里孙过庭直言不讳的指出了书法与人的思想情感、心情、习性的关系。


      Processed in 0.100(s)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