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作废的机械零件做成的可爱小猫。 废旧饮料瓶做成的火烈鸟。 现代工业和生活中的各种废弃物品都变成了艺术。
新资源艺术也称废品艺术、再生艺术、环保艺术等,国际统称为JunkSculp-ture,是通过对废旧材料的循环利用和创意设计,挖掘及表现其艺术生命力,重新组合成雕塑作品的艺术形式。其原料为废旧材料,包括现代工业和生活中的各种废弃物品。 觅食的火烈鸟、慵懒的猫、奔跑的狮子、跋涉的骆驼……由各种废旧钢材、机械零件经过巧妙构思组合而成的新资源艺术作品将“环保”和“创意”两个词进行了完美诠释。“以前大家都认为对废品的最高利用价值就是卖掉换钱,没有想到可以制作成如此经典的艺术品,真是令人震撼。”一位在现场参观的观众由衷感叹。伊始于深圳的“新资源艺术创作大赛”实现了废弃物化身为艺术品的完美蜕变。 新资源艺术起源于西方。上个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对地球的物质资源和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从而引发了人们对现代文明、环境问题的反思。现代雕塑家用艺术形象揭示事实、警示人类,从而赋予了废品艺术更加深刻的文化含义。废品雕塑逐渐遍及欧美,成为20世纪雕塑最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在号称“回收之都”的美国旧金山,整个城市所有可回收的废品都集中起来,并开辟专门的艺术场所供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在墨西哥,汽修工人们用废弃的汽车零部件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动物形象,使充斥着汽油味的街道变成了有趣的艺术长廊。 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一来到中国,便迅速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流行开来。目前,国内许多的专业的艺术院校里都开设了以废旧资源进行创作的课程,引发越来越多的人对这门艺术的关注和对环保的思考。在北京798艺术区、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等地,聚集了许多雕塑艺术家和环保爱好者进行废旧物品的艺术创作。 2006年,深圳市政府提出“循环经济”理念。在创新建设“文化南山”的品牌战略思想指导下,南山围绕“循环经济”展开思考并做起“文章”,投入到废品艺术创作大赛的策划当中。南山区区长刘庆生在获悉该策划后非常高兴,并将原策划中定义的“废品艺术”重新命名为“新资源艺术”。在区委区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一个以循环经济为概念的创作大赛开始酝酿——当年10月,“2006深圳新资源艺术创作大赛”正式启动,并引起广大市民的关注。 “2006年深圳新资源艺术创作大赛”在深圳市掀起了一股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良好风尚和追求美、发现美的艺术热潮。来自深圳的各专业艺术团体、企业、家庭、社区、中小学生等上千人报名参加本次大赛,各类参赛作品共500余件,涌现出大量令人惊艳叹服的艺术作品。参赛作品选材丰富,创意新颖,有来自中小学学生的小创意小发明,其中来自育才二小几十名学生利用收集到的上千个铅笔头制作而成的新资源艺术作品“智慧树”,表达了孩子们对生活,对环境的热爱。也有来源于日常生活随处可见的易拉罐、塑料瓶、牛奶盒等的创作,还有利用废旧金属、报废的汽车零部件等制作的大型雕塑等。许多作品令观众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其精彩纷呈体现出普通市民积极的参与性和超高的创作水平。同时大赛因其新颖、独特的创意在第二届“创意十二月”文化品牌活动评选中荣获“最佳创意奖”殊荣。 “家在,情在”2008新资源艺术创作大赛是在首届大赛成功举办的基础上,与所有爱好环保艺术的各界人士再次共同打造的一场文化艺术品牌活动。与首届大赛相比,本届大赛扩大了参与范围,面向全国进行宣传以及优秀作品全国巡展和作品征集等,并建设开通了全国首个“新资源艺术网站”(http//www.nracc.com),为新资源艺术爱好者打造了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网络家园。大赛组委会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国内多个城市进行作品巡展和征集,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吸引了众多艺术家、专业艺术院校师生和环保艺术爱好者的积极参与,并提交大量参赛作品。大赛共征集到包括深圳在内来自全国的新资源艺术作品八百余件,这些作品取材广泛,有废旧的汽车、摩托车、电脑等零部件、塑料制品、废旧光盘等,立意精巧、构思独特、亮点突出、寓意深刻、制作精美,具有良好的艺术和欣赏价值。为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献礼的《三十而立》身高达到2.5米,全身都用汽车零部件组成,气宇轩昂,饱含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而骑着毛驴的阿凡提嘴里叼着西式烟斗,挂着现代耳麦,如此矛盾诙谐的形象足显作者对废旧材料的艺术灵感和巧妙利用。还有调皮的小狗、憨笨的大象、绽放的鲜花等等作品无不从多种角度展现了自然界和谐共生、热爱生活的主题。 艺术来源于多彩的生活,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来源于生活中的废弃物品,经过艺术的加工,如今变身为经典的艺术品,这是激情与智慧的结晶。新资源艺术创作大赛是以新资源艺术为创作主题的一项全民参与的文化艺术活动,是贯彻落实“文化立市”的发展战略,将艺术结合于民生的有力举措,开创了深圳“新资源艺术”之先河,并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全民环保,节约资源并赋予废旧资源以新的艺术生命和精神内涵,以唤起更多人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美化家园的强烈意识,其深远影响在于造福社会、造福人民。该大赛还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丰富与活跃群众性的文化生活,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带动社会文化艺术的繁荣昌盛。 专家视点 新资源艺术充分体现了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需求,是艺术与人文生态的良好结合。这些作品具有很强的原创性,不是在简单的利用废弃物品,而是在创作一种富有意境的人文生活,对废弃材料的选择方面也是非常精妙,恰到好处。作品表现悠闲、自在,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就像是一把能开启心灵的钥匙,让人浮想联翩、百看不厌。 ——著名雕塑艺术家滕文金 新资源艺术不仅是宣传一种生态人文的理念,更大的意义是一种典型的公共艺术的做法,把全民的参与,不管是艺术家,还是中小学生、普通市民的参与融入到活动中,这样广泛的参与性就不是简单地艺术品的陈列,可能会激活一个新的文化事件,而这种新的文化艺术取向与城市生活艺术的取向是吻合的,也是艺术走向大众、走向生活的趋势。 ——著名雕塑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王中教授 国内迅速发展的文化艺术氛围,为新资源艺术的诞生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新资源艺术的诞生也是目前国内文化艺术的一种发展趋势,很好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精髓。 ——台湾著名雕塑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萧长正 这些作品有的机智精巧,有的轻松诙谐,能让我们感受到生活中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东西,这也正是新资源作品的精髓所在。 新资源是我们生活的养料和源泉,我们的艺术需要新资源,我们的生活也需要新资源,我们的城市也需要这样的艺术。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雕塑系主任焦兴涛 我们用艺术形式倡导环保的理念,看到了美好的持续发展的未来的前景。 从作品我们能看到工业化背景下有中国的精神、中国传统根雕艺术的元素在里面。我们很欣慰地看到这些作品在全国巡展。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雕塑系副主任曾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