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莎士比亚的戏剧家园

        作者:核实中..2014-04-16 10:26:09 来源:《艺术版权》杂志

           威廉·莎士比亚,被许多人尊称“莎翁”,他是西方文艺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也被许多人认为是英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最杰出的诗人和剧作家。歌德把他誉为“最美丽山峰上的明星”,并在一次演讲中说,“我初次读到他的著作的第一页后,就使我一生都属于他了;当我读完他的第一个剧本时,我好像是个生来盲目的人,由于神手一指而突然获见天光。”在近30年的戏剧生涯中,莎士比亚创作了37部戏剧,其中不但有催人泪下的悲剧,更有很多喜剧作品也是在英国戏剧舞台最引人发笑的佳作。此外,他还写过154首十四行诗和几首长诗歌,这些诗歌不只是单纯的叙述,而能触及人类本性中最深层的部分,因此被很多人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的杰作。莎士比亚曾雄辩地说:“全世界都是一个舞台”,不过,他也许说“全英国都是一个舞台”更为准确。英国丰富的剧院遗产已经繁荣了5个世纪,并且还在延续着辉煌……象征着莎剧最高水准的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院和被誉为莎翁在伦敦的“府邸”的环球剧场,无一不在还原着莎士比亚挚爱的戏剧家园。


            为梦想而生的皇家莎士比亚剧院


            从伦敦的马里波恩火车站出发,列车行驶2小时左右便可抵达莎士比亚故居所在地——斯特拉特福。这里是仅次于伦敦的英国第二大旅游胜地。据说,英国叫这个名字的地方很多,所以英国人更习惯地称之为“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这是个以旅游业为主的小城镇,很美,也很繁华。城边有一座面积开阔的运河公园,园内主要以水和绿地组成,青翠碧绿的草坪,宁静蜿蜒的河流……猛然沉浸


            于此,不出片刻,你就会不自觉地发出感叹,“英国人真是太懂得享受自然了!”河岸两侧,人们或躺或卧,或坐在长椅上读书,或是乘着小木船在河中游弋,一派祥和、安逸的气氛。也许,在这烂漫闲怡之地注定要诞生出如莎士比亚般情感丰富的文坛巨擘来。


            1769年,著名演员大卫·加里克在斯特拉特福组织了第一次莎士比亚节,此后的230多年中,莎士比亚的出生地一直是人们对莎士比亚表达敬意的地方。在19世纪的签名簿上,你会发现狄更斯、马克·吐温等许多大文豪的名字。或


            许是太过怀念莎士比亚,镇上一名啤酒商率先捐出12亩土地,由此发起一场国际募捐活动,最终于1875年建起了第一座永久性莎士比亚纪念剧院,由热爱莎士比亚戏剧的地方剧团专门排演莎剧,并在1925年获得皇家特许状。1961年,又承女皇之命更名为“皇家莎士比亚剧院”。那时上演于此的莎剧倍受贵族追捧,最痴情的“莎剧迷”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对其更是热爱终身。而多数历史学家也相信,在历史记录中所看到的当时舞台上的演员和剧作家莎士比亚就是同一个人。


            20世纪40年代,这里的剧团演出开始赢得评论家的喝彩。50年代,还应邀前往苏联、美国和欧洲演出。1960年,由著名导演彼得·霍尔正式组成国家级的现代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并由剧团直接管理着能容纳1412名观众的皇家莎士比亚剧院。自1961年以来,剧团将莎士比亚所有的剧本都搬上了舞台,并在霍尔及几位先锋导演的努力下,创造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现代莎士比亚演出风格。如今,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已然是英国最具有影响力的剧团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组织最健全、经费最充足、演出水准最高的职业剧团之一。且剧团在莎剧演出的历史及权威性上,也举世公认。而剧团一直坚守在莎士比亚出生地,即便每年要在全世界演出3000场次,仍要秉承一条铁律,新作品必须在斯特拉特福的剧院首演,再到伦敦。或许是这种“固执”打动着更多的莎剧迷,直至现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仍旧是剧院的赞助人,查尔斯王子是剧院的名誉主席。


            今年,为了隆重庆祝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斯特拉特福的主要景点都已准备了贯穿全年的剧作、活动、节日和展览等丰富活动,而整个英格兰也将在这一整年主办各种庆典和活动,纪念这位世界著名剧作家的生平。到莎士比亚故乡去看莎剧,已经是英国以及世界各国莎剧爱好者的传统。剧院售票时,售出的多是看戏和住宿的联票。这种互动也带动着旅游业,每年到此旅游的人数已经超过300万人。从2014年3月起,皇家莎士比亚公司将在皇家莎士比亚剧院推出大型新作《亨利四世》(上)和《亨利四世》(下),并将作为保留节目演至9月,同期还有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维洛那二绅士》。之所以着迷于莎剧,是他对人性的洞察与描摹已达到极高的境界,创造了一系列著名的、多彩多姿的人物形象,他们不是时代精神的简单图解,而是源于生活、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数百年来,人们惊异于莎士比亚笔下极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他的作品所包容的哲理思考、伦理探索和心理分析,是如此丰富和深刻。他对民间语言、古代和当代文学语言的运用得心应手,许多脍炙人口的词句,也成为了英国全民语言的一部分。


            莎士比亚的乡间乐土


            登上可以随意上下的敞顶城市观光巴士,是开启探访所有莎士比亚故居的绝佳方式。5幢莎士比亚故居分布在小镇内和周围,以独特的视野展示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的生活和所处的时代。莎士比亚出生地(Shakespeare’s Birthplace)、安妮·哈瑟维小屋(Anne Hathaway’s Cottage)、玛丽亚·阿登故居(Mary Arden’s House)和莎士比亚乡村博物馆(Shakespeare Countryside Museum),以及荷尔小园(Hall’s Croft)和纳什之屋/新坊(Nash’sHouse/New Place)在此呈现着英格兰和莎士比亚的百年历史。


            莎士比亚出生地故居,位于小镇中心的亨里街。这里也是游人集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每位游客到这里都要在故居前留一个影。莎士比亚的父亲是第一代从农村进城经营羊皮生意的商人,母亲是农场主的女儿。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就出生在博物馆旁边的这座带阁楼的三层橡木与石头的都铎式建筑里,这栋房子也是当时只有2000人口的小镇上最漂亮的建筑之一。不过,整座建筑在19世纪时几乎被整体重建。如今,宅内陈列着莎翁之父、手套制造商及羊毛商约翰的文物。住宅的一层有三间房,进门是白天接待客人、晚上兼做卧室的房间,穿过餐厅,最大一间是父亲加工羊皮的车间。父亲因生意的成功,成为镇委会的成员,并做过一任镇长。


          莎士比亚故居

            二楼的一间主卧室,有张用红、绿幔帐装饰的双人床和一张木制婴儿床,这是莎士比亚降生的地方。隔壁小屋里有张不足半平方米的方形写字台,墨水瓶里插着鹅毛笔,这是莎士比亚读书写作的地方。莎士比亚没有上过大学,他所上的文法学校就算当地的最高学府了。少年时的他,掌握了书写的基本技巧,不幸的是,由于之后家道中落,小莎士比亚未能毕业就走上独自谋生之路。他当过肉店学徒,也曾在乡村学校教过书,这让他增长了许多社会阅历。在19岁时,他有了妻子安妮·哈瑟维。


            那期间,正值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时代,经常有剧团来小镇演出。莎士比亚觉得这一切神奇极了,于是,他深深地爱上了戏剧。大约在1586年,22岁的莎士比亚把他在小镇上拥有的一栋家宅、两间畜舍、两座花园、两个果园和其他所有财产,以60英镑的价格变卖后独自离开家乡,前往伦敦开始了戏剧梦想的旅程。他在剧团从杂工、演员干起,直到成为编剧和剧团股东。他最后还成为一家剧团——张伯伦勋爵剧团的合伙人。与当时所有的剧团一样,剧团是以资助它的贵族的名字而命名的。该剧团十分受欢迎,以至于当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詹姆士一世依旧对其提供着赞助,直到剧团更名为国王剧团,也就是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前身。


            1597年,33岁的莎士比亚从伦敦返回家乡。他拿出在伦敦剧院赚来的钱,购买了“纳什之屋”,这是当时斯特拉特福镇上最大的房子。而后莎士比亚一直居住了18年。这些旧居留下他青少年时期的许多梦想,不少景致都已融入他的戏剧之中。1616年4月23日,52岁生日那天莎士比亚在纳什老屋中逝世。两天后,他被安葬在埃文河畔的圣三一教堂,那里也是他出生后接受洗礼的地方,至今还保留着记载他出生与死亡资料的教区记录簿副本。教堂壁龛中放置着一尊莎士比亚半身胸像,塑像下面铭刻着几行英文诗“明断如纳斯特,智慧如苏格拉底,艺文如维吉尔;泥土里掩埋他,人民哀悼他,奥林匹斯山上拥有他。请停步,为何这样匆匆,过路人?如果你识字,读吧,看嫉妒的死神把谁放在这纪念碑下,莎士比亚!”在他去世之后,景仰其作品的戏剧爱好者开始频频造访小镇。1847年政府通过公共募款活动,买下了莎士比亚出生时的这座宅邸,从此这里便成为献给这位英国最伟大剧作家的文学圣地。


            当爱降临斯特拉特福


            莎士比亚创造了无数动人的爱情故事,而他自己的爱情故事也令人陶醉,所以就一定要去参观安妮·哈瑟维小屋——莎士比亚妻子的旧居。这是一间位于苏达利绿树丛边的幽雅山房,屋内扔保持当年的模样,火炉旁的靠背长椅,相传是莎士比亚婚前与妻子安妮互诉衷情的地方。其中的爱情滋味,就需要细细回味了。


            1582年11月28日,莎士比亚与安妮·哈瑟维结婚,很可能哈瑟维当时已经怀上了莎士比亚的孩子。1583年5月26日,他们的第一个女儿苏珊娜接受洗礼。接下来,他们相继又有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并于1585年2月2日接受


            洗礼。可惜的是,1596年莎士比亚唯一的儿子哈姆尼特夭折,并于1596年8月11日安葬。很多人相信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就是为了纪念他的儿子的,因为Hamlet与Hamnet的英文写法的确很相似。此后,有关莎士比亚的行踪再无据可查,直到他扬名于伦敦。莎士比亚在伦敦生活了20多年,而在此期间他的妻子未曾离开这座小镇。


            莎士比亚人生中另一个重要的女人就是母亲玛丽亚·阿登。她是望族支裔的幼女,继承了位于斯特拉特福西北威尔姆科村的一座宅邸和300多亩土地的收益权。而他的父亲约翰·莎士比亚,生于1530年前后,早年弃农到斯特拉特福学习制作软皮手套和皮饰的手艺,1552年搬到了镇上的亨利街,成为生意兴隆的皮手套工匠和商人,兼营谷物、羊毛、麦芽,以及羊和鹿的肉和皮革的买卖。1556年又购置了亨利街的东屋和格林希尔街的另一处房产。1557年,正值事业兴旺时与玛丽亚结婚。如今,在这所“玛丽亚故居”仍旧可以感受到那时的富足与美好氛围。


            除了与莎士比亚相关的景点外,在小镇上还有许多令人流连忘返的景点。你可以在蝴蝶园郁郁葱葱的景区中漫步,或者参观深受大人和孩子喜欢的泰迪熊博物馆。小镇上还有各式各样的精品商铺,从古董中心、干酪专卖店和独立的流行服饰小店,到现代时尚的珠宝店和流行时装店,一应俱全。而说到田园风光,这里更是不可错过。英国南部的土地,既不是丘陵,也不是平原,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缓坡地带。大地似绿色海浪般绵延起伏,一望无际。田地被树丛和灌木划分成一片一片,有的种麦子,有的放牧。不时还能看到一群群的牛羊在牧场上悠闲地吃草。人们居住的房舍大致风格相同,城里乡村几无区别。无论城镇还是乡村,都没有过高的建筑,三两层高的小楼,红瓦红墙白窗棂,格外洁净。


            重温环球剧场的旧日原貌


            1587年前后,莎士比亚来到了当时英国最大的城市——伦敦,开始了他的新生活。坐落在泰晤士河南岸的氛围独特的环球剧场就是他整个戏剧事业奋斗史的最光辉写照,也被誉为莎翁在伦敦的“府邸”。


            最初的环球剧场是1599年由莎士比亚所在的宫内大臣剧团建造,而在特殊历史背景下,莎士比亚作为剧院5个主要演员之一,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剧院的合伙股东之一。17世纪时,莎士比亚大多数作品都在这里演出。意外的是,1613年6月29日,在表演《亨利八世》的时候,木质的屋顶被大炮点燃,剧场被焚毁。而400年后,新的莎士比亚环球剧场在原环球剧场附近不远处重建,这还要归功于美国演员萨姆·沃纳梅克爵士,当他1949年抵达伦敦时,赫然发现这座著名的剧场居然幸存着一个墙上的青铜碑,于是决心要复原其貌。他的想法与努力逐渐受到国际重视,才有了新剧场的诞生。


            难得的是,新剧场的设计、建筑方式、建材运用,都力求与原本的环球剧场类似,以砖瓦和木材为主,最终整座建筑成功地还原了原汁原味的维多利亚时代结构。这里演出的莎士比亚剧都是伊莉莎白一世时期的风格,采取自然光线代替舞台灯,舞台布景相当简单无额外装饰,与观众席之间没有屏障,充分使观众与戏剧融合为一,与当时剧场情景相当类似。不过,因为露天的关系,新剧场仅在5月至9月有莎翁戏剧演出,平常只能参观剧场博物馆,内有一些环球剧场的背景历史,以及专人带领进入剧场参观。


            现在,人们能从当时的各种法律文件和商业契约中得知,莎士比亚在伦敦的岁月渐渐变得富有,使得他得以在伦敦的富人区买了一栋房子,还在家乡拥有了一座巨大的住宅“纳什之屋”。而大约在1611年,他毅然离开了伦敦和剧坛,从此之后就再也没有发表重要作品。而戏剧界仍然相信,他的最后一部剧本是《暴风雨》。然而,莎士比亚初到伦敦时究竟做了些什么,却没有留下确凿的史证。最通常的说法是他初到伦敦时找不到工作,就在戏院门口为贵族们看马。又有传说,他在一个剧团里给提词人当助手,提醒演员该何时上场。后来,因为他的勤奋和才干,逐步当上了演员和编剧。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到了1592年的时候,莎士比亚在伦敦的戏剧界已经小有名气了。因为,他所取得的成就引起了罗伯特·格林的嫉妒。


            16世纪80至90年代,英国戏剧舞台上出现了一群以约翰·李利、罗伯特·格林、克里斯托弗·马洛和托马斯·基德为代表的,被称为“大学才子派”的剧作家。正是他们的出现,使呆板的道德剧和尚未定型的编年史剧演变为较成熟的新型戏剧。李利的创作对莎士比亚的早期喜剧有着很大影响,从题材、艺术手段、语言等方面,都有明显体现。不过,与李利的散文体写法相比,莎士比亚的语言更形象、更通俗,他采用了更加简洁通俗的日常语汇和大量富于生活气息的比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喜剧语言。


            1592年,由出版商契特尔印行发售的一份罗伯特·格林撰写的名为《一个悔恨不已、只值一文钱的才子》的自白书,写有这样一段话:别相信他们(指演员们),他们当中有一只暴发户式的乌鸦,用我们的羽毛美化他自己,用一张演员的皮包藏起他的虎狼之心;他写了几句虚夸的无韵诗就自以为能同你们当中最优秀的作家比美;他是个地地道道的打杂工,却恬不知耻地以为英国只有他才能震撼舞台。格林的这段话,恰恰是在影射莎士比亚。而对于现在的史学家来说,这也是有关莎士比亚当时生存情况的重要资料。


            格林称莎士比亚为“暴发户”,说明当时莎士比亚在剧坛上已经很引人注目了。“一只用别人的羽毛装饰起来的乌鸦”,说明莎士比亚在创作中大量汲取了前人创作的营养。“用演员的皮包藏起他的虎狼之心”,是借用莎士比亚《亨利六世》中的一句台词“啊,在女人的外衣下面包藏着虎狼之心”,格林说莎士比亚有“虎狼之心”、“自命不凡”,恰恰反映了他在创作上坚持自己的风格,敢于同对手抗衡。说莎士比亚是个“打杂工”,反映出莎士比亚的多才多艺,既当演员,又当剧作家。“恬不知耻地以为英国只有他才能震撼舞台”,这句话是直接影射莎士比亚,因为莎士比亚“Shakespeare”这个姓的前半部分“Shake”有“震撼”的意思。有意思的是,事实上,在“大学才子”们停止创作之后,莎士比亚真的成了唯一能震撼英国舞台的人。


            莎士比亚不能忘怀的伦敦


            16世纪末的伦敦城大体相当于今天的伦敦商业区,流经市区的泰晤士河,把伦敦分为东西两部分。泰晤士河西岸,是王室和贵族的居住区,莎士比亚和其他演员常在那里为那些显贵们演出。当时的伦敦人都喜爱音乐,街上到处可以买到各种乐谱,贵族拥有家庭乐队,流浪歌手在街头、旅馆的院子里、集市和广场上卖唱,吸引着大批听众……那个时代的伦敦就是这样,这座热闹的、充满活力


            的城市与恬静的斯特拉特福迥然不同,它吸引了年轻的莎士比亚就此居住下来。


            而今的伦敦不仅风光旖旎,更是全球公认的“购物天堂”。“3月风,4月雨,带来5月的花……”读一读这句颇具诗意的话,每到5月漫长的冬季便被春天所取代,特别是到了6月,大街小巷便会开满了英国的国花——玫瑰。此时来伦敦便是绝佳的旅行期。而提及购物,汇聚伦敦市中心邦德街、梅费尔区、皮卡迪利街及圣詹姆斯区等42个著名街区的奢华伦敦,不仅是荟萃众多全球品牌零售商、拍卖行、画廊、餐厅及酒店的奢华购物新区,也是探索英伦精髓、国际顶级品牌旗舰店以及小众品牌店的绝佳目的地。


            奢华伦敦以邦德街为主打,这里有180家全球最炙手的服务大使站岗执勤。此外,整个奢华伦敦的众多品牌还首次推出了私人行程及个性化服务,包括卡地亚、伯爵、蒂芙妮、费伯奇、普林格、福南梅森、君皇仕、伦敦朗廷、佛洛瑞斯、拉尔夫劳伦、皇家艺术学院,以及Foster &Son、Berry Bros & Rudd、RitzFine Jewellery、Boodles、Hedonism Wines、Hayward、IntercontinentalLondon等。


            其中,精品百货公司福南梅森推出营业时间结束后的私人专场购物服务;位于萨维尔街1号的君皇仕,可以看到见证着温斯顿·邱吉尔爵士等名人顾客故事的各种珍藏;位于旧邦德街的蒂芙妮特也特别推出“Breakfast at Tiffany”体验,宾客可在店铺每日营业前,参观所有珠宝系列;位于杰明街的佛洛瑞斯是英国女王御用香氛品牌,其家族成员将提供定制服务;英国珠宝顶级品牌Boodles将为宾客揭开楼下工作室的神秘面纱;而曾为米高·肯恩爵士及史提夫·麦昆等名流服务的定制服装品牌Hayward,将让宾客一边品尝马天尼鸡尾酒,一边观赏首席裁缝为自己打造精致华服;若你是车迷,则不妨跟随新邦德街1号的拉尔夫劳伦共赴古德伍德复古赛车节,目睹世界顶级珍贵古董赛车的风采。

      Processed in 0.098(s)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