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实中..2012-08-10 15:20:42 来源: 荆楚网-楚天金报
文图/本报记者黄振琳
武汉137年前的“房产证”,树立了现代房产证的规范;英租界颁发房产证时,还给房主配个《物业管理条例》……记者日前在江岸区房管局参观了武汉首个“房产证博物馆”,这里完整保存了清朝光绪年间、民国、共和国等武汉各个时期的“地契”,记录了武汉房产契约变革史。
【很震惊】
137年前的房产证“很正规”
记者昨看到,无论是光绪年间薄如蝉翼的土地官契,还是民国的土地房产证,乃至解放后自家农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还有现在住的房子的房产证,都静静地躺在玻璃柜里,宛若中国近现代私人土地房产变迁简史。
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是一张发于“光绪元年九月初六”,也就是1875年的地契。这张“布政使司官契纸”上,有买卖双方以及中间人(即公证人)的姓名、房地的面积、价格,虽然是毛笔书写,但非常详尽。
该地契显示,光绪元年,一位名叫张春峯的人,从两个分别叫魏正荣、魏正寿的人手中,买下位于汉口“半边街”的房地,中间人是黄与顺、王海山。这个房子加土地,面积是“宽一丈四尺五寸,深九丈九尺”,作价2200两白银。
记者看到,这张地契还附属多个“验契”。宣统元年(1909年)、1914年、1930年,清朝、武汉的民国政府等,都对此地契“验明正身”,继续确认交易和产权的合法性。1951年,武汉市人民政府也对其产权进行了盖章确认。直到后来社会主义改造地契上交,江岸区房管局保存至今。
江岸区房管局研究人士发现,地契用图文的形式,描绘了“四至”,即该房地东西南北到什么地方,就是房屋四个方向的权属界线,明确了权属范围。另外,契纸还明确规定了权属人的权利和义务。该人士认为,百年前的地契,在房屋交易信息方面基本确立了现代房产证的规范,甚至比现代房产证上的记录更为详尽。
“老武汉”繁华地段房价很贵
宣统年间的这“半边街”的房地,作价2200两白银。这大概是什么概念?江岸区房管局相关人士介绍说,当时一两白银值6000文铜钱,那时武汉人过早,有8文铜钱就可吃得很好,2200两白银应该是笔巨款。
为什么房价会这么贵?该人士认为,当时是连房带地一起卖,地价贵。该人士介绍,他们曾请专家考证过,在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150到220元,取中间值200元的话,2200两白银大概相当于如今的人民币40多万元。
【很稀奇】
卖房还承诺“卖装修”
还有一份民国三十五年的地契,对于房地的交易则更为详细,不仅有房屋坐落等基本信息,还标明该房地交易的税率是多少,怎么支付;还特别指明水电、房屋里的装修设施、家具等附属,一并转让给买家,随买家处置。江岸区房管局徐妗艳介绍,这比如今很多二手房交易合同还要严谨细致。
物管条例有中英文版
百年前交易的房地,多是成栋或者单间的房子,什么社区之类的并未出现。但有意思的是,记者在博物馆看到了一份现在普遍出现在各个商品房小区的《物业管理条例》或者《业主公约》,还是中英文版的。
记者看到,这本英租界发放的《条例》中,对房屋的使用、维护有非常详细的规定。比如有一条,房屋不能居住密度太大,有多大面积就住多少人;防火门、下水道都应该怎么维护和使用……有大几十条。
从地契到房屋共有权证——
房产证见证居住变迁
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青平认为,这些土地房产证,和书籍报刊一样,都是时代进步的记录者,而相对于书籍报刊,这些土地房产证又是实物,具有更强的实证性,是展示私人土地房产沿革的重要物证,是很有收藏价值的。
如今,城市土地国有化,市民购买的商品房也有正规的房产证和土地证。房产证上会有详细的房屋和房主信息记录,房屋的实测面积图、抵押信息等。联合署名买房的,办证时还可以办理共有产权证,体现了规范性。另外,目前房屋产权信息已经实行了预登记和联网,大大保护了产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