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米修与木心

        作者:核实中..2020-09-02 15:45:06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1/8)米修与木心

            (2/8)《无题》,亨利·米修, 1974年, 33×26 cm, 纸上毡笔, 私人收藏

            (3/8)《纠缦卿云》,木心, 1977-79年, 32.7×21 cm, 纸本彩墨,收藏机构:耶鲁大学美术馆

            (4/8)《无题》,亨利·米修, 1969年,69.5x150.5 cm,纸上印度墨,私人收藏,瑞士

            (5/8)《无题》,木心, 1985-90年,57×38 cm,石版画系列,收藏机构:木心艺术基金会

            (6/8)《无题》,亨利·米修, 1960年,60×140 cm,纸上印度墨,私人收藏,法国

            (7/8)《浦东月色》,木心, 1977-79年,20.9×33 cm, 纸本彩墨,收藏机构:耶鲁大学美术馆

            (8/8)《运动系列》,亨利·米修, 1950年, 32×24 cm,纸上印度墨,收藏机构:贝尔泰·艾图阿亥画廊,巴黎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米修与木心
            展览时间:2020/10/14~2020/12/15
            展览地点:[浙江]-嘉兴市桐乡市乌镇西栅1508号-(木心美术馆)
            主办单位:木心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参展艺术家:Henri Michaux、木心

          策展人:董强、François Michaud

          1933年,青年米修造访中国,到过上海。八十七年后,他的画又来到这座城。

          1948年,青年木心盼望留法,未如愿,此后便在诗中写巴黎,好像他去过似的。

          现在他俩的画出现在同一展厅。照中国的说法,这是缘分——在中法两国之间,在巴黎与上海之间,在木心与米修之间,在诗与画之间。

          ——陈丹青


          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和木心美术馆联合举办的“米修与木心”展,将于2020年9月9日至10月11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并于10月14日至12月15日巡展乌镇木心美术馆。展品包括两位作者近50件画作,以及各自的诗集。

          这是亨利·米修画作首次在中国展示,也是木心画作在上海首次展示。该展策划人是弗朗索瓦·米肖与董强,旨在呈现其米修与木心的内在关联和迥异之处,构建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相遇。

          亨利·米修是20世纪重要的法国诗人及现代主义画家,而木心则是死后闻名的中国画家与诗人。2015年,当巴黎市立现代艺术美术馆策展人,同为亨利·米修的长期研究者弗朗索瓦·米肖发现了木心,遂萌发了这一联展的构想,策展四年,期间,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法兰西学院外籍终身通讯院士、亨利·米修研究者董强,也加入了本展策划。

          虽然米修与木心彼此并不知道,却同样拥有特异的禀赋与经历,践行着亦诗亦画的生涯。

          1899年,米修出生于比利时纳姆尔城,亲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流离失所。1927年,木心出生于中国乌镇,青壮年时期深受压抑与迫害。绘画与诗作,是两位天才救赎内心的方式,得以从乱世苦难中抽离,遨游“内在世界”。

          米修自学写作与绘画,声称“诗是驱魔工具”、“文学助人生活”,他的诗作,诙谐怪诞,他的涂鸦画作,指向极度自主的个人性。而木心的狱中笔记和微型转印画风景系列,摆脱传统水墨媒介,直取宋元绘画的致精微而广大的境界。

          策展人董强认为:“观看米修与木心,重新阅读木心与米修,其实是试图回答一个迫切的问题:在一个高科技几乎碾压一切的互联、物联、智联的世界里,人是否还能有属于自己的精神空间,哪怕小到微乎其微?”

          米修酷爱东方文化,曾于上世纪30年代泛游亚洲,极度迷恋中国的书法、水墨和戏剧。他坦承自己前往中国并非寻觅异国情调,而是出于内心的需求,渴望获得一种新的观照、新的语言。上世纪40年代就学上海艺专的木心,则毕生向往整个欧罗巴文化,在诗中徜徉巴黎,在默默无闻的漫长岁月中,保持诗学与绘画的世界主义。在本次展览中,两位“流动的灵魂”将停下脚步,在新世纪的上海,彼此相遇。


          关于艺术家

          亨利·米修(Henri Michaux,1899-1984)生于比利时纳姆尔市,1955年入法国籍,并于巴黎逝世。米修于192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25年开始绘画创作。对于米修而言,文学与绘画皆基于米修的自学,并在其一生之中始终并行。在米修六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发表了诗集;散文集:《夜动》、《羽毛》、《折缝里的生命》、《面对门闩》;游记:虚构旅行的《在别处》、《大加拉巴涅之行》,以及现实旅行的《厄瓜多尔》、《一个野蛮人在亚洲》;服用药剂后记录感受的文字与绘画:《微不足道的奇迹》、《骚动的无限》、《得自深渊的体验》、《精神的巨大考验》等。米修的绘画作品游走于具象与抽象艺术的临界之处,他调动人形符号描绘出流动、群组、运动、身体、面孔,透过不稳定和模糊不清的轮廓时隐时现。米修的绘画作品回顾展曾在巴黎蓬皮杜中心、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东京西武美术馆及西班牙古根海姆美术馆等世界范围内的艺术机构进行展出。此次的“米修与木心”展是米修在中国的首次展览。


          木心(1927-2011),乌镇人,自幼酷爱绘画、文学、音乐。12岁写诗,16岁在当地报刊发表散文。1946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五十年代分别任中学教师与上海工艺美术厂设计师,私下写作,积著作二十种,70年代初抄没。前后三度被囚禁,成狱中手稿66页。1979年获平反,任上海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1982年移居纽约,重启绘画与写作,分别在海峡两岸先后出版诗集、文集三十余种。同期,作画不辍。2001年,耶鲁大学美术馆为其举办大型个展,随展出版精装画册。新世纪,木心应家乡乌镇竭诚邀请,于2006年回乡定居。2011年逝世。同年,乌镇为之起建“木心美术馆”。2011年,首部英译小说集《空房》出版。2012年底,纽约期间为华裔艺术家讲授五年世界文学课的听课笔记《文学回忆录》出版,获两岸各种年度图书奖五种。2014年,诗作《从前慢》为青年作曲家刘胡轶谱曲,2015年由刘欢在春晚演唱。


          关于策展人

          弗朗索瓦·米肖(François Michaud):作为巴黎市立现代艺术美术馆的策展人,弗朗索瓦·米肖策划了大量现当代艺术的展览,其合作艺术家包括了影像艺术家和电影制片人艾曼纽·安蒂尔、克拉里斯·哈恩、亚历山德拉·莱考夫等。2018-2019年,他为定居巴黎的中国画家赵无极策划了个展,并着重研究了赵无极和亨利·米修之间的亲密友谊。也正是这两位艺术家之间充满诗意、智慧和视觉的对话,让米肖开始思考文学和艺术并行创作的命题。


          董强: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傅雷翻译出版奖主席,法兰西学院外籍终身通讯院士。著名学者,翻译家,早年师从米兰·昆德拉。著有《插图版法国文学史》、《梁宗岱——穿越象征主义》等。译著涵盖哲学、艺术、文学等多方面领域。2015年获颁法国政府最高荣誉:法兰西荣誉军团骑士勋章。

      Processed in 4.276(s)   1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26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