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花非花”李露花工笔重彩近作展

        作者:核实中..2020-08-31 23:07:19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1/5)“花非花”李露花工笔重彩近作展

            (2/5)《嘤鸣》 卡纸重彩 45X45 2020年

            (3/5)《独吟》 卡纸重彩 45X45 2020年

            (4/5)《微风》 39cm×29cm 卡纸重彩 2020年

            (5/5)《花鸟小品》之四 卡纸重彩 35X35 2016年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花非花”李露花工笔重彩近作展
            展览时间:2020/09/01~2020/09/30
            展览地点:[北京]-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东大街89号-(南锣书店)
            主办单位:南锣书店
            参展艺术家:李露花

          策展人:马宝霞

          本次展览展出李露花的重彩花卉近作二十余幅,作品皆有超脱花之状物真实之旨趣,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些年艺术家对物与情、情与景相融通的艺术气质的追求。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将花卉既作为视觉主体,又作为抒情线索而进行双向延展,她逐渐建构起一种对于情境美的独特言说方式。

          纵观画史,花卉题材与重彩画法在艺术家眼中似乎具有天然的兼容性,这在自宋以来的花鸟画作品中屡屡被印证。而李露花的创造在于,她将色彩反复提取、强化为花的某一性格,并以此塑造色彩与花作为人的精神与自然生命的直接对应关系。在艺术家的语言体系里,自然界的花与交错的色彩间存在一种同构性。林林总总的花的色彩,或者花丛如肌理般交织的样子,可以在画面里的每片花叶上自由地表现出一种语言上的对应性——纵然在我们的一般常识里,一片兀自绚丽的花瓣或叶片是不可思议的。通过这种思路,艺术家将花作为具体事物的指代作用进行弱化,而色彩作为一种人的情绪,接管了“花”这一概念在画面中的主要意涵。细想之下,这种替代是“合情”而不“合理”的。复杂的色彩是艺术家对一朵花的想象,这种想象的根源在于:第一,不同的花具有不同的色彩。第二,多样色彩组合在一起给观者留下了美好的视觉印象。而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敏锐地发现了二者间的关联性,她先将“花”这一概念比作斑斓的色彩,再反过来用这种情感联系去替换花在视觉形象上的真实效果。因此,当我们看到色彩被用来指代一朵花、一片叶子时,其实艺术家已经开始改造这朵花的“身份”了。

          由于这些饶有趣味的主观改造,李露花笔下的花卉往往透露出一种耐人寻味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她尝试在视觉真实与视觉张力间寻找一个结合点,从而最大限度地唤起观者对于这一美好事物的情感期待。花虽非花,其情真切。在李露花看来,色彩就是花的一种造物,它在某些热情洋溢的时刻,可以成为花的代言、花的自比。事实上,也正是因为艺术家将花视作一个倾注了情感的拟人化对象,这些作品才能够真正提升重彩花卉在当代语境下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孟勐(美术学博士)


          李露花

          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湖南省女画家协会会员,中关村画院画家。

      Processed in 0.126(s)   1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27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