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撄宁——韩玉虎书法作品展

        作者:核实中..2019-01-09 19:48:24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1/11)撄宁——韩玉虎书法作品展

            (2/11)撄宁 邱振中题

            (3/11)韩玉虎

            (4/11)篆书 饮之太和 68CM×17CM 纸本 2018年

            (5/11)楷书 庄子养生主 78×46CM 纸本水墨 2018年

            (6/11)草书 观音经 144×97CM 纸本水墨 2018年

            (7/11)行书 菜根谭之应酬篇 36×25CM 纸本水墨 2018年

            (8/11)篆书 古墨新泉联 69×17CM×2 纸本水墨 2018年

            (9/11)楷书 陶渊明桃花源记 34×34CM 纸本水墨 2018年

            (10/11)篆书 东宫后堂仙室山铭四条屏 93×52CM×4 纸本水墨 2018年

            (11/11)楷书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112×22.5CM 纸本水墨 2018年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撄宁——韩玉虎书法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9/01/05~2019/02/10
            展览地点:[北京]-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798艺术区2号院B10-(太和艺术空间 )
            主办单位:太和艺术空间
            参展艺术家:韩玉虎

          展览题字:邱振中

          学术主持:贾廷峰

          策 展:杜  浩

          开幕时间:2019年1月13日  16:00

          学术支持: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中心

          特别鸣谢:浙江雪峰集团名仕居艺术馆、安徽冠禅实业集团


          文 / 周勋君

          即使并不保守,甚至,作为当代书学思想的先行者,熊秉明先生仍然认为书法“是知识分子在书斋里神经末梢的战栗”,是“一种高度的敏感与智慧的浓缩表现”。但在集体的跨向“当代”的激流中,书法距离“知识”、“书斋”渐远,与“神经末梢的战栗”关系玄微,也更不“浓缩”了。

          而林语堂关于“在书法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艺术精神的最精美之点”的思想——虽然这句话仍不时被征引——也声响渐远。

          这是韩玉虎以及当前的书者共同面临的局面。

          怎样摒弃形形色色的喧嚣,真正进入到与内在的幽微起伏密切相关的书写,大概是种种表象之下,人们都为之系心的问题。

          韩玉虎的才华、潜质是毋庸置疑的。这从他早年的篆书之作,近几年间对草书的领悟,以及他的篆刻,都能得到体现。他在书写的道路上已经前行了十数载,他还将继续求索。

          “撄宁”是古时庄子所言的理想的境域之一,有穿越、摒弃诸种纷扰,抵达至境,终获成就之意。为玉虎所希慕。相信他会到达。

          戊戌雪月于回园

          (本文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现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


          在宁静与热烈之间——观韩玉虎近作有感

          文 / 杜浩

          玉虎兄要筹备一个展览,他非常诚恳的让我写点文字,作为相识已久的老朋友,我乐意效劳,但是又担心写不出还有点深度的文字,所以迟迟未敢下笔。

          他发来近作,主要有两类,一是延续他原来风格的篆书作品,一是他近几年修业博士阶段的草书作品。篆书宁静而庄重,草书则神采飞扬。两者放在一起,作为一个旁观者很难将两种书体归为一个作者。

          在文字学上我们把隶书的出现当做一个分水岭称之为“隶变”,在书法衍变上我们常常把王羲之作为一个划时代的符号,在文学史上把魏晋时期作为文学的自觉期。在整个文化史脉络中,魏晋确实从内到外都具有了和前面时代不一样的许多特征。文字作为神人沟通的意义,在那个时代变为人的全面胜利,人们内心的波荡体现在一笔一划的书写中。行草书能够很大程度上跨越文字的束缚,行草书对文字的背叛或许才是书法成为艺术的原始动力。

          在未有行草出现的篆书时代,线条单纯自然而然,时至明清,篆书的书写者,不自然的受到其他书体影响,行草书带来的运动感、顿挫感普遍渗透,宁静庄重感逃离。

          篆书对于玉虎而言无疑是一种束缚,她禁锢了他内心要表达的欲望,任何一种书体本身并不能约束书写者,比如明清人写篆书则巧妙的化解了这一天然的矛盾。玉虎的篆书没有刻意去化解这一束缚,他选择了约束,选择了宁静,选择了无为,选择了离场。在我看来,他目前的篆书立场,或许并不能代表他的艺术追求。

          他目前的草书,也并未受到篆书的影响,两种书体并行不悖,互不干扰,或者说真正的干扰还没有开始。历史上很少有人在书写中使用两套互不干涉的笔法进行书写,唐代的张旭或许是历史上少数几位特殊的作者之一,比如他的《郎官石柱记》和他的《古诗四帖》,我们确实无法将两者联系到一起,而大多数人则如颜真卿、柳公权,我们在他的楷书和行书作品之间能够很容易的找到某种关联。

          在玉虎的草书中,我们感觉到他内心涌动的激情,手腕的灵活摆动,笔锋的绞转自如,流动的线条中延展的动力似乎一时间难以控制,而一切似乎又在掌控之中,这一动力的来源,是一种和他的篆书完全不同的书写方式。玉虎从此前篆书的宁静端庄状态之中,找到了自我,可以肯定的说,他书写草书所带来的体验是艺术式的,舒畅的。

          或许人人都有两面性,一面是激情四射,一面是冷若冰霜。就像唐代的楷书和草书,一面是法度森严,一面是醉舞癫狂。表面上的背离恰恰是内在的高度一致,比如草书如果缺少了精严的法度,草将不草。面对玉虎的两种创作,我们似乎可以做出此种类比判断。

          玉虎在中央美院从本科一直到博士,美院严格的专业训练造就了他对于法度的恭敬,因此他的楷书和篆书丝毫来不得半点马虎,这种训练首先是要放弃自我,亦步亦趋。然而如若没有这么战战兢兢的阶段,后来的自信从容和闲庭信步也就无从谈起,或者说如若没有对精微的探索,豪放也就毫无价值可言。

          作为一个年长的同道,十年来他的成长进步历历在目,他对书法的专注执着伴随他学历的步步高升,展览是一次总结,只有在不断总结中自身的潜能才能被一次次调动。他现在读邱振中先生的博士研究生,有良师指引,人生之幸。

          从宁静到热烈,是学习的必经阶段,也是通往艺术之路的必由门径。玉虎正在沿着一条艺术的康庄大道大步向前,大道在兹,理想也就越来越近了。

          (本文作者系恭王府博物馆书画创研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馆员)


          |师|友|集|评|

          我印象很深的是,韩玉虎准备博士生考试期间,在我的一个学习班上了一个礼拜的课。他作为一个已经学了七年书法,硕士已经毕业的学生,到我这里来学习。我要求每个人来的时候写一件作品,他写的是毛泽东的《念奴娇》。一个星期的训练,从执笔开始,书写方式彻底改变。结束的时候,他写了一张同样内容的作品,两张作品对比,质量不可同日而语。书法与绘画不太一样,书法才能只是通过一种训练程序,在长期的重复中默默成长,这样获得的东西很难改变。一个学过七年专业书法的人,在一周之内彻底改变,这里当然有方法的合理性,还必须有他自己的配合——自己那种改变的欲望、对所掌握的技能的怀疑和不满,以及对更高理想的朦胧的追求。这些缺一点都做不到。他考上以后,继续努力,所以会有今天这样的展览。

          ——邱振中(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玉虎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有几个深层的原因:其一,是严格而系统的基础训练。在今天,是否经过学院教育严格而系统的专业训练,已经成为判断一个书法家基本功是否扎实、是否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的重要标准。在这一点上,玉虎是得天独厚的;其二,是名师的开示与指点。随着邱振中先生、王镛先生、刘彦湖先生的停止招生,玉虎的学术背景几乎可以说是后无来者的,在这个意义上说,他也具有传承母校学术传统的特殊的责任与使命;第三,是个人的敏感、勤奋与专注。不管是碑帖、法书还是师长,玉虎对于他们的模仿和理解都非常敏锐,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学习对象的优点。他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也与他的勤奋好学分不开。诚如古语所说的那样,“艺无止境”,我希望他继续努力,不断攀登艺术高峰。

          ——祝帅(北京大学现代广告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韩玉虎的书法之路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宿命感,在正书式微的当代,以淳古校正浮华,以自身创作审视与思索传统艺术之路。虽诸体兼擅,但隶书、楷书与篆书皆具特色,尤其是近日观其行草书创作,风格又一变,更多的是一种沉着痛快,能感受到他在不断寻求突破自我的可能性;而他正在尝试的水墨创作更是大胆的跳出摹古的框架,融入西方元素,展现了无尽的潜力。

          ——杨简茹(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广州美术学院讲师)


          韩玉虎

          1985年生于安徽。2008-2012年中央美术学院书画印专业本科,获学士学位。2012-2015年中央美术学院书法艺术形式美研究方向,获硕士学位。2016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攻读美术学(书画比较研究)博士学位,师从邱振中教授。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重要展览,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单位及个人收藏。曾获2009年中央美术学院在校生优秀作品展一等奖(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中日大东文化大学书道展优秀奖(日本大东文化大学),2012年中央美术学院青春足迹学生主题创作特展三等奖(书法唯一奖),2012年首届“80榜样”书法双年展(中国书法家协会),2015年“宾客万象”太和书画晋京展(国家博物馆),2015年《研展-2015》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16年《东方艺术-书法》杂志提名“当代书坛二十家”(今日美术馆),2016年《艺品》杂志“好古敏求”-韩玉虎其人其书(中国华侨基金会)。2016年中国当代百位博士书法楹联展,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文艺晚会篆刻“北京四季”印章标识(国家大剧院),2017年韩玉虎、张岩双个展-中央美院博士生教学观摩展(中央美术学院),2018年《东方艺术-书法》杂志韩玉虎个人专题(今日美术馆),2018年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全额学业奖学金,2018年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两岸学术交流成员(中央美术学院)。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Processed in 0.171(s)   1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38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