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由土而生——小野哲平出版纪念陶作展

        作者:核实中..2017-08-23 15:36:24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展览名称:由土而生——小野哲平出版纪念陶作展
            展览时间:2017/08/26~2017/09/10
            展览地点:[上海]-上海黄浦区建国中路147号1楼 -(介末craft)
            主办单位:介末craft
            参展艺术家:小野哲平

          翻看日本陶艺家小野哲平的新书《由土而生》,在欣赏这位陶艺大师30多年的作品之余,更被他颇富人格魅力的言辞所打动。

          “从我十几岁开始,内心和身体就对来自外界毫无理由的管束和压力产生了警觉,我感到难以融入大人的世界和社会,很不自在。

          我想从不自由中获得解放。

          艺术让我得以从不自由中解脱,

          所以我相信我也能通过我的作品,让别人感受到艺术的这份力量,

          只是这样而已。

          我想,艺术不仅拥有反抗的力量,也具备释放情感的能力。”

          小野哲平先生制陶至今有三个重要进程:一是1982年师从著名陶艺家鲤江良二,学习捏土、上釉、装窑,严厉的师傅常询问他创作的意义、生存的意义,使其对陶艺的思考变得深沉。二是自80年代起带着家人在亚洲各国旅行,足迹遍布泰国、印度、尼泊尔、马来西亚等,当地人与众不同的生活打动了他,那是一种精神上富足与快乐,更贴近原始,而非文明;三是在高知县的梯田环绕之地筑建柴窑,搭建梦寐以求的家与工作室,过起自耕自足的生活。这样的柴窑每年只烧三四次,点火后是三天三夜的投柴和守候,出产的作品有如天机般不可控和变化多端。

          这些重要事件的印迹也会在作品上呈现——早期,他的作品尖锐而富有凛然之气,试图以明确的风格制胜,“当时做的马克杯,拿在手里都很扎人”,这些作品没有签名,因为独特到旁人一看便知是哲平先生的作品。慢慢的,他变得更具包容性,温和而有力,他试图“向别人伸出手来,真正传达自己的想法”。是生活的智慧一点点叠加而促成的改变,他不会重复过往,哪怕旁人觉得好,想让他复制,他也拒绝回归或重复。

          在大多数陶艺家自谦只是工艺制作者时,小野哲平先生模糊了艺术与工艺的界限,他觉得陶艺和别的门类如电影、音乐一样,都是从人的情感和意志中诞生,并不因其实用性而削弱了艺术性。怀着一名艺术家的偏执和严谨,他坚持做着“从土里诞生的东西”,并不断改变、前进。如果说功成名就有何便利,也许是可以更任性地创作,不用太多考虑市场的赞许,小野哲平先生的期待便是制作更多看似无用的作品。譬如最近他的东京个展上,就尝试了制作没有具体功能的陶板,这样的作品,在抛却了实际使用价值后,更纯粹地体现了一位陶艺家形而上的追求。

          收藏过小野哲平先生器物的爱好者都会有个直观认知,好沉!这些器物拿在手中,会给人一种沉甸甸的实在感。无论是贴近日常生活的饭碗,还是具有视觉震撼力的大瓮花器,温润的质感,独特的釉色和协调的器形,都令人印象深刻,是放在一堆作品中“自放光芒”的类型,值得亲自感受和细细品味。而在未来的日子,他的器物更会因人的使用而渐渐沉淀,变得更具魅力。

          八月酷暑渐退之日,我们有幸邀请小野哲平先生及《由土而生》一书的策划人祥见知生女士亲临,给我们带来约300件珍贵器物,这些作品多为日常生活器,包括其代表作的铁化妆、柴烧系列食器、茶器等,在工艺及艺术性上都颇具看点,愿这些器皿给你带去全新的认知,走进小野哲平先生朴素而真诚的创作之道。


          小野哲平(TEPPEI ONO)

          1958 爱媛县出生

          1978 冈山县备前,学徒

          1980 冲绳县知花,学徒

          1982 赴常滑,师从鲤江良二

          1985 在爱知县常滑市的小山中,搭窑制陶

          1987 在亚洲各国旅行学艺,赴泰国、老挝、印度、尼泊尔、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

          1998 与家人移居至高知县的一处山顶,在四周梯田环绕之处居住,花3年时间搭建柴窑

          2015 出版作品集「TEPPEI ONO」

      Processed in 0.121(s)   15 queries by cache
      update: